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影视独舌
影视独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933
  • 关注人气:40,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酷评】《冰河追凶》:我们看悬疑片的时候,在关心什么

(2016-04-17 11:09:20)
标签:

杂谈

15日,由梁家辉、佟大为、周冬雨、魏晨主演的悬疑犯罪片《冰河追凶》上映,豆瓣评论两极化,四星评论不吝溢美之词,两星点评全看影帝面子。不想多说《冰河追凶》的得失,倒想谈谈我对悬疑片的看法。当我们观看悬疑片的时候,我们究竟在看什么呢?


“悬疑片是指因情节使人们对主要人物的命运引起关切,而造成高度焦虑和紧张感的一种电影类型。”悬疑和犯罪是搭配完美的组合,根据蛛丝马迹追踪犯人的过程给悬疑的制造留足了空间,不断破解谜团、解决悬疑就是在抽丝剥茧接近真凶,一个悬疑消解了,新的疑点又付出水面,让观众的情绪始终被调动着。至于真相如何,有时并不重要,开放式的结局甚至成为一个终极的悬疑,让观者念念不忘。


【酷评】《冰河追凶》:我们看悬疑片的时候,在关心什么


犯罪悬疑片主要人物大致包括三个类型,施暴者、拯救者、受害者。观众对人物的关切不一定受制于正邪立场,而受角色魅力的影响颇多。比如《沉默的羔羊》中聪明冷酷的汉尼拔,《杀人回忆》中几近崩溃的警探,《七宗罪》里充满仪式感和蹊跷性的受害人。其实在《冰河追凶》中,拯救者周鹏(梁家辉 饰)和汪豪(佟大为 饰)、施暴者李永胜(魏晨 饰)、受害者翁杰(曹卫宇 饰)都有着复杂矛盾的人物性格。像周鹏和汪豪两位警官的个性设计更是鲜明讨喜,每个角色都有很大的表演塑造空间,具备成为引发观众关切的条件。


【酷评】《冰河追凶》:我们看悬疑片的时候,在关心什么


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切从何而来?来自于观众的代入感、同理心。如果角色不能增加观众的认同感,如果其行为不符合逻辑漏洞百出,如果演员表演僵硬让观众不自觉地跳戏,那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切便无从谈起,而缺乏了感情的投射,电影的紧张焦虑感便大打折扣。《冰河追凶》恰恰失败在这里。为了铺陈周警官父女和汪豪成长的心路背景,而生硬插入周女(周冬雨 饰)被混混关小黑屋的不合常理的情节;真正的凶手伏击女警察后根据现场文件发现韩明(翁杰)真正身份,却恰好没看到同在一处的资助人信息,从而不知道韩明就是自己恩人,这个漏洞让后半个小时人物心理的激变显得无理且混乱;警察为救人两度跳入冰河,第一次还很惊险,第二次观众有了心理准备只能算有惊无险;发生在东北小城里的凶杀案,却没一个人说地道的东北话,梁家辉的口音更是违和,虽然剧中说了他饰演的周鹏警官是从广东调来东北,但并不能减轻违和感。


【酷评】《冰河追凶》:我们看悬疑片的时候,在关心什么


配乐担负着烘托气氛和推动情节的作用,优秀的配乐能让一部优良影片增色不少,但无法让一部烂片起死回生。因此一部影片倘若全靠配乐完成焦虑紧张感的营造,便混淆了目的与手段,在技法甚至工具的层次下大力气,而忽略了更为核心的因素:情节的逻辑自洽和演员的能力修养。《冰河追凶》的摄影指导是吕克·贝松的摄影师泰瑞·艾伯佳,音乐则是与久石让、梅林茂齐名的日本配乐大师岩代太郎负责,三届金马金像最佳剪辑张嘉辉亲自操刀剪辑。这些业界大牛是影片制作质量的加分项,却无法掩盖本片在剧情和演技上的硬伤。


如果一部悬疑片早早地暴露了最终大BOSS,或者让观众看到开头不仅想到结局、连过程都猜中,如果主要演员无法演绎出角色的矛盾特性,如果不能制造意料之外的紧张,那难道不是这部顶着悬疑片帽子的影片失职吗?


【酷评】《冰河追凶》:我们看悬疑片的时候,在关心什么


悬疑犯罪片其实很容易深刻。犯罪展示人性恶的一面,人性恶又从何而来呢?有的来自于犯人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那么暴露出使之为恶的背后原因,从对犯人的憎恶上升到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便可超脱一人一事的局限,有了更为宏大的反思视角;也有可能犯人具有反社会人格,天性本恶,这就给观众思考人性、归省自身的空间,生而为人我们是否对“人”这个概念本身的理解并不透彻呢?这是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制造悬疑、发掘线索、推理破案,这是拯救者和施暴者之间智力的较量,一方在有限的信息中像猎狗一样追踪,一方像狐狸一样狡猾隐匿甚至将对手引入歧途,斗智不涉及正义与邪恶,这是公平还是无奈?


【酷评】《冰河追凶》:我们看悬疑片的时候,在关心什么


横跨半个中国看似无关的两起案件,却有着密切的关联;苍莽的林海中,洁白的积雪掩不住鲜红的罪恶;广袤冰河下的恐怖死亡,直接指向了十几年前的熏心利欲和一个落后山村的怨念。《冰河追凶》具备一个引人入胜的悬疑犯罪故事元素,可惜所有值得深挖的话题都没有被赋予足够的力量。“追”字可以表现紧迫,可以说明步步紧逼,可以暗示顺藤摸瓜,但是在这部影片里,偏偏选择了最直白的驱车追击来表达。警察与犯人的短兵相接不是斗智斗勇,而是几度飙车。表演可能辛苦,但构思却是省力。


【酷评】《冰河追凶》:我们看悬疑片的时候,在关心什么


《冰河追凶》其实有很多角度可以深挖。凶手与最后一个受害人的关系,说明人性善恶无绝对,从善到恶或者由恶到善的转变,蕴含着伦理的挣扎;曾经污染山村环境使得村里一代儿童先天残疾的罪魁祸首,改头换面后回到山村资助村民和儿童,这是对错误的弥补,也是自我的救赎,但是这世上真的有什么能抵消曾经的罪孽吗,既成的伤害仍要由无辜的儿童用一生去承担;短期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生态破坏,这一对矛盾又包含着多少贫困的无奈,这样现实的问题不是孤例,如何让悲剧不再重演;当个人甚至家庭的利益与工作职责发生冲突,如何做出抉择,是不让爱的人受伤,还是义无反顾地为肩头的责任献出一切……但是影片里,让人分分钟脱戏的口音、牵强而漏洞百出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复杂有余演绎不足的表现都稀释了这些原本可以深邃的话题点。


悬疑片不悬疑,犯罪片不深刻,预告片几乎囊括了全部精彩,我进电影院可并不是来看伊春旅游宣传片的呀。


【文/苏丹】


【酷评】《冰河追凶》:我们看悬疑片的时候,在关心什么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影视独舌】

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追求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公号,微博,博客,网站,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自媒体等10大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