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片人于金伟:市场两级分化,最想做现实题材剧

(2016-04-09 11:04:59)
标签:

杂谈

电视剧《猎人》播出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4月4日当天,全国35城平均收视率1.53%,北京本地平均收视9.98%。第30集更创新高,全国平均收视率1.65%,北京地区收视率高达10.44%。独舌在电视剧即将收官之际,采访了制片人于金伟女士,就剧集本身和行业发展问题展开探讨。

制片人于金伟:市场两级分化,最想做现实题材剧

“二手科学家”徐昂适合导演这部悬疑烧脑剧

《猎人》算是中等成本的制作,据说二轮发行正在洽谈中,目前电视台首轮播出加上网络播出,应该是略有盈余吧。

独舌:很多观众追着《十二公民》来看《猎人》,导演徐昂先后拍了电影和电视剧处女作,您觉得他的优长是什么?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于金伟:我和徐昂最早是在徐纪周导演拍《永不磨灭的番号》时认识的,那时我们就约定未来如果做电视剧可以合作。《十二公民》话剧公演时我去看了,觉得这个导演非常有才华,电影上映,我是较早的一批观众,看过后更坚定了想要与徐昂导演合作的决心。我们在2014年底、2015年初拿到这个剧本,觉得这个题材非常适合徐昂。他原来在微博上给自己起名叫“二手科学家”,因为他中学时是个理科生,拿过全国物理大赛奖项。这部剧里有很多烧脑情节,我想一个年轻的偏理科思维的导演,又具有文艺气质,很贴合这部作品。他看了剧本后也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就把剧里的问题归纳出来,请教了专家李准老师。我们追求电视剧历史背景真实、细节真实,比如剧中涉及伪警察的改造,什么样的人能进入新政府工作,什么样的人不能,我们要尊重这段历史,不能胡编。请教专家后徐昂导演在王琛老师原本就很扎实的剧本基础上丰富了人物的感情线。正如李准老师所说,我们的再创作是个加分项。编、导、演各个环节都给这部剧加分,使这部剧呈现出非常理想的结果。

制片人于金伟:市场两级分化,最想做现实题材剧

徐昂导演的优势特别明显,他在人艺这样有艺术氛围的环境中磨练多年,演员和导演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每一步走得很扎实。他在表演上有很深的造诣,跟他合作的演员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剧中细节处理很精彩、耐人寻味。曹征等演员也说,徐昂导演对表演提出的一些要求非常高级,这种指导让他受益匪浅。作为演员跟这样的导演合作是一种享受,黄轩也表达了未来有机会再合作的愿望。徐昂导演跟演员互动方面做的特别好,给演员很多建议和指导,剧组创作氛围特别和谐。

徐昂导演只身一人空降到这个剧组,其余灯光摄影美术服装化妆等团队都是我们制片方配备的,之前没有合作过。这种导演独自加入陌生团队的情况,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是第一次见到。这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导演的自信和他与各方合作的诚意。我想未来如果多合作几次,彼此多磨合熟悉,呈现出来的作品会更加好。

独舌:对现在的收视率满意吗?有观众反映剧情拖沓的问题,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

于金伟:现在的收视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各方都比较满意。整体来说这部剧我们尽量加快节奏,几次精简,从44集减到41集。拖沓可能体现在支线人物的剧情上,我们这部剧是用人物推进故事,因此非主要人物的戏份为了增加可看性也有保留。大家对戏的理解不一样,认为有些地方拖沓也是可能的。

独舌:选黄轩扮演耶律麒,有没有觉得他乖孩子的形象不够“野驴”?

于金伟:我觉得野驴这个形象不是粗犷的,这个人物设定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刑侦专家,他是有文人气质的,他的野是定位在雅痞范围里的桀骜不驯,特立独行,不按套路出牌。所以黄轩的形象还蛮符合人物设定。

制片人于金伟:市场两级分化,最想做现实题材剧

独舌:《猎人》的投入产出如何?

于金伟:《猎人》算是中等成本的制作,据说二轮发行正在洽谈中,目前电视台首轮播出加上网络播出,应该是略有盈余吧。

从购片到制片,两种身份感触多

资本在市场中的作用非常强悍,公司面对发行和市场上的压力要比过去严峻了些。剧集评估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考核,要综合考量各个因素。影视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协同合作才能做出好的作品。IP大制作现下虽火,但现实题材作品还会回归。

独舌:从《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到《猎人》,两次出任制片人/操盘手有何不同感受?

于金伟:我担任制片人的戏除了这两部,还有《你是我兄弟》《林师傅在首尔》《时尚女编辑》等。我做制片人,通常从抓剧本开始,到导演的选择、主演的确定、团队的组合、拍摄期和后期质量和品质的把控,以及宣传营销的大方向和调性的确定方面参与比较深入。《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和《猎人》这两部剧中间间隔好几年,差别还是很大的。《独生子女》是一个生活题材,讲80后小夫妻与50后爸妈和30后的爷爷奶奶的家庭生活,展现一个大家庭里三代人的矛盾和关系。从修改剧本开始,到拍摄过程,再到后期质量把控等流程是相似的,不同之处在于年代和题材的差异,使我们对剧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虽然拍摄《独生子女》时没有什么大腕,但专注于作品品质,对公司而言压力比较小些;虽然《猎人》有黄轩这样比较火、正在走入职业上升通道的演员,但我们现在运作项目反而比做《独生子女》时要艰难了。这是因为做《独生子女》时资本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力量,如今是资本的时代,资本在市场中的作用非常强悍,一个项目如果体量不够大就会在市场中受到很大挤压。公司面对发行和市场上的压力要比过去严峻了些。

制片人于金伟:市场两级分化,最想做现实题材剧

独舌:在北京台担任购片人多年,请分享下选好剧的心得?

于金伟:我在北京台做了多年购剧工作,参加了许多优秀作品的购买,《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永不沉没的番号》《你是我兄弟》《金婚》《甄嬛传》《芈月传》《红高粱》《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等等。有时别人说买剧就是赌,我不完全认同。买剧有一套评估的办法,评估的对象非常多,包括剧本(编剧)、导演、演员、制作团队、制作公司的品牌等,制作公司是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者和检验者,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水平和品质,此外还有该题材在未来市场中的位置等是动态指标。电视剧的评估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考量,各种因素融合在一起后能够加分才是个好的创作。影视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协同合作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制片人于金伟:市场两级分化,最想做现实题材剧

离开体制,我仍看好现实题材剧

基本上两种风格的投入产出在决定市场情况,一是大导演大演员大制作大IP项目,这类剧有时还没开拍就产生轰动效应,所以行业里有高投入大产出的说法;另一种就是超出想象的低成本制作,控制风险。

独舌:离开体制,是否下了很大的决心?是什么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于金伟:我从来没想过会离开工作那么久的北京电视台。1990年我就进入了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工作,我以为会在那干一辈子。后来选择离开,是因为目前阶段我需要拿出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人。同时,我也越来越发现,制作是件非常吸引我的事。出来创业,我没有给自己设定多么高的目标,享受这个过程,仅仅如此。

制片人于金伟:市场两级分化,最想做现实题材剧

独舌:对当下的电视剧市场怎么看,什么样的题材是稳妥的?

于金伟:当下的电视剧市场相对于以往来说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大家操作项目都比较谨慎。基本上两种风格的投入产出在决定市场情况,一是大导演大演员大制作大IP项目,这类剧有时还没开拍就产生轰动效应,所以行业里有高投入大产出的说法;另一种就是超出想象的低成本制作,控制风险。这种情况下仙侠、穿越、神幻题材在公司和演员间很受追捧,他们认为这类题材很容易出成绩,也有很多成功案例。电视台也通过这些剧实现了良性循环,因此愿意在前期高投入地拿同类作品,开创了一种“高举高打”的操作模式。

但我更愿意做现实题材作品,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作品还是更贴近现实生活。像当年的《金婚》《四世同堂》,包括《渴望》,为什么能够产生轰动?是因为跟人们的生活产生共鸣。《黎明之前》《潜伏》这类题材我也很喜欢,题材没有好坏之分,什么样的题材都能做出好作品来,就看我们投入怎样的心血。

独舌:接下来您将给观众带来什么新项目?

于金伟:我特别想做像《永不瞑目》《玉观音》这种类型的作品。目前我正在准备的项目就是当下版的《永不瞑目》,项目名字是《真爱的谎言》(暂定)。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有位著名的导演朋友说这是他看过的近40个项目里最好的一个。我想我能把它做成明年的爆款。

【文/苏丹】

制片人于金伟:市场两级分化,最想做现实题材剧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