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影视独舌
影视独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376
  • 关注人气:40,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焦】IP惊扰四季沙龙,评论助力上海创作

(2016-01-13 10:58:54)
标签:

杂谈

来源:影艺独舌

微信号:yingyidushe

著名编剧王丽萍发起的“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已进入第三个年头。11日,一批编剧、导演、媒体人、策划人再次汇聚上海滩,为上海影视创作建言献策。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副部长胡劲军出席了沙龙。王丽萍全程主持。下为与会人员的发言摘编。

何晴(编剧)

我们做的《小别离》用了很多北京的导演、演员,影视已经是海纳百川,全国一盘棋的东西,不必过于强调一定要把海派文化摆在什么位置上。要消融影视的地域性,做出我们的拳头产品,才有前途和生命力。管理上要更多地向新生事物倾斜,思想要向90后打开,看看现在是什么时代,网络给了很多人说话的机会,不像以前媒体是被掌控的。我现在每天看10分钟的弹幕,那些东西都是由年轻人打上去的,跟以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聚焦】IP惊扰四季沙龙,评论助力上海创作

李星文(评论人)

三点建议:首先,能否有一个关于文艺评论的评奖。我们平常做的工作是帮扶创作,尽可能地给大家点出成败得失,希望能够有更好的作品出来。做评论,经常感觉自己是在黑暗中独自转动的舞者,同道者少。如果能有一个评论评奖的话,也能扶植一下评论作者。

眼下文艺评论出现了一些趋势,用三句话概括:一是只有吐槽,没有评论。吐槽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是那种东一句,西一句,抱怨调侃式,像何晴老师每天看的弹幕。二是只有八卦,没有评论。明星绯闻铺天盖地,八卦式写作遮蔽严肃评论。还有一个是只有脏话,没有评论。脏口入文,传播最广的文通常伴随着腥臭的词汇,严重败坏了评论的文风。评奖是一种匡正错谬的方式,是对正直、有料的评论者的扶植,是对污浊文风的有力谴责。

第二,建议白玉兰论坛上由评论人发起的一场论坛。这几年我受白玉兰组委会的邀请,经常来白玉兰论坛上做主持人。我们做的论坛都是两个视角:产业视角和创作视角。产业视角大多数是产业大佬和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创作人参加,话题都是IP,上市,并购,等等。创作论坛以创作人员为主,探讨创作上怎么样做得更好。这两个视角以外实际上还缺一个视角:观众视角,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论。能不能以评论人来牵头,领着一批有代表性的观众和主创人员对话。我曾经设想,台上有代表《芈月传》的郑晓龙,有代表《大好时光》的王丽萍,还有代表《琅琊榜》的侯鸿亮,像对话也罢,“审问”也罢,把我们的一些困惑、不解的地方,面对面地抛给他们,这个场景一定会非常地热烈,交流一定会非常有价值。

第三,能不能在白玉兰奖的评选当中更多地体现评论人的视角,或者说由评论人提供更专业的意见。初评委中各种行当都有,评论人也会参与框定一个大的名单。但是在终评的环节,评论人是没有机会发言的。这么多年白玉兰奖评委的组成,是编、导、演三个行当,好处是专业,都有丰富的创作实践,有斐然成就的艺术家,专业方面没得说。但是也可能有一个缺点:视野狭窄了一些。他们是艺术家,本职工作是创作,一年看别人的20部作品就不少了。而评论人的工作就是看片,一年至少要看两百部电视剧。哪怕作为一个活字典,为评委会提供一个宽频的视野,也是有价值的。专业问题问创作者,坐标系确定问评论者,互为补充,少留盲点。

【聚焦】IP惊扰四季沙龙,评论助力上海创作

顾伟丽(编剧)

有的学生还没毕业,公司就跟他们讲:“不要理现在的传统编剧,就去看IP,看完IP以后呢,就着内容凑一凑就可以了。”不加分析的东西是非常可怕的,学生跟我讨论说:“顾老师,你看啊,现在高科技很重要,你看《地心引力》什么东西都没有,什么都不需要,拍得多好啊,一个人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剧本不重要了”。我听了以后很生气,跟他说“你做剧本分析去。你一层层做,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经典不能再经典的,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完整电影剧本。”公司这么误导年轻编剧,怎么好?

【聚焦】IP惊扰四季沙龙,评论助力上海创作

程婷钰(编剧)

我是网络作者出身的,我并不排斥IP,我觉得IP作品和年轻观众特别接近,能够让我们更加迅速地了解这些年轻观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一点非常好。我非常容易接受网络文化,融入到剧本里面,对我们编剧来说也是很好的事情。我觉得有很多方面可以跟网络文学学习的。但是现在有个问题,IP改编占比太大,我们来说还是希望做原创的东西,而不是总去改编别人的东西。我相信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新人编剧所遇到的,今年、明年、后年可能都是IP改编年,这对新人编剧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吧,除了这个没得选。

但话又说回来,一线编剧做的原创剧本,公司才会接受,用我们新人的原创剧本,会觉得很冒险。如果我要做原创的剧本,可能就会先在网络上写一个小说,打造自己的IP出来,但这个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新人编剧,因为不是所有题材都适合做网络小说。我希望以后上海影视能有一个为新人编剧服务的平台,让原创剧本有更多的机会,这样或许能够吸引和发现更多的人才。

夏晓昀(导演)

对中国最好的电视剧,我有个比喻,基本上是中国最好,亚洲不错,相当于恒大队的水平。我们要跟什么比呢,有一个标杆是美剧,我们不说它的内容,从编剧、导演、演员,包括制作的各个行业,都能做得那么精准、自然,这是需要内功的。你看我们中国的电视剧现在是产量大,又多变,一个是比较幼稚,第二比较粗糙。美剧的五、六季会花几年时间去拍摄,而我们的产量比他们大的不是一星半点,我们的智商、能力超过他们很多吗?所以我们出来大量泛滥的东西,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胡建礼(媒体人)

连续4年来上海电影节,除了观摩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参加电影节的单元——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做评委。这个传媒大奖刚开始不是特别规范,评选结果和我们的预期、选择有差别,但是这两年他们进步很大,结果确实是全国一百多家媒体,影评人一票票投出来的,现场会把大家投票的经过,每一个人投哪一部电影都会显示出来,所以说越来越赢得全国媒体、影评人和公众的支持。

我的建议是白玉兰奖是否也能设置一个电视的传媒大奖。国际上有好些大奖是媒体人评的,白玉兰奖里面不妨设置一个单元:电视剧传媒人大奖,这样的话每年可以邀请全国主流的媒体,包括最资深的剧评人,院线方面的专家来品评,把这个奖可以作为白玉兰奖的补充。

【聚焦】IP惊扰四季沙龙,评论助力上海创作

岳云飞(策划人)

上海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一些升级。第一个升级,怎么样把上海的优势发挥出来,其实大家一直说北京比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快一些,但上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金融经济,国际视野,聚合了大量的企业:国内的优势企业和国外的大型企业。如果能够用企业来支撑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那这个市场将会非常大。上海的企业有很好的思维,但是跟娱乐、影视关联比较少一些。如果挂钩起来,相信还可以再提升,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激活国家的文化经济。基于这样的金融基础,再做些企业引导可能会有很好的机会。

王旭东(策划人):

立足影视,上海做了很多不可替代的事情,白玉兰奖和金爵奖已经是行业的标杆。像武汉在搞影视传媒国际展,也在找这样的题材。我觉得上海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借着白玉兰奖和金爵奖来发展展会经济。这也是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就像金鹰奖变成金鹰节,用了两年时间完善,事实证明是成功的。展会经济的放大,借大船出海,加大评论传媒的力量,在白玉兰奖和金爵奖的发声,尤其是自媒体这一块,将展会、论坛的威力辐射至四季,更好。

四季沙龙这两年

【聚焦】IP惊扰四季沙龙,评论助力上海创作

上海影视四季沙龙由著名编剧王丽萍发起,旨在繁荣上海的影视剧创作,推动上海文化建设,活跃上海影视剧环境。

自2014年起共举办6期。其中2014年5月春季,推出了“谈上海本土影视剧创作”,由王丽萍邀请了上海本土的剧作家顾伟丽(《相思树》编剧),何晴(《鲜花朵朵》编剧),贺子庄(《生死抉择》编剧),贾鸿源(《老马家的幸福生活》编剧),共十名上海编剧,畅谈上海创作的心得;2014年6月,推出了“全国影视剧座谈”,由王丽萍邀请了著名导演阎建钢(《赵氏孤儿》导演),刘江(《媳妇的美好时代》导演),王宛平(《金婚》编剧),李潇(《大丈夫》编剧),李洋(《士兵突击》策划人),刘德宏(《黎明之前》制片人)等十位嘉宾一起,畅谈上海影视剧的生存状态;2014年9月,王丽萍带领编剧何晴、顾伟丽,夏晓昀《生活启示录》导演赴韩国首尔,出席第九届亚洲电视剧研讨会,会上展示了王丽萍编剧的《生活启示录》,王丽萍发表了关于亚洲电视剧文化的演讲;2014年12月,四季沙龙邀请了高满堂(《闯关东》编剧),侯鸿亮(《北平无战事》制片人),王力扶(《团圆饭》编剧)等探讨上海影视剧的不足以及回顾2014年电视剧的现状。

2015年6月,上海影视四季沙龙迎来了《甄环传》《芈月传》的导演郑晓龙、制片人曹平,与上海的影视制作人员一起畅谈在上海拍戏的可能性和项目。2015年9月,四季沙龙邀请策划人李洋,编剧束焕(《泰囧》编剧),演员王晓晨(《大好时光》),一起来到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畅谈他们眼里的抗战剧。

上海四季影视沙龙本着公益性质,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以及文广局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在上海文创产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聚焦】IP惊扰四季沙龙,评论助力上海创作

投稿、应聘记者职位请联系邮箱:794206937@qq.com

或(电话/微信):18801497413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资讯与交流平台

【影视独舌】

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追求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公号,微博,博客,网站,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自媒体等10大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