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2015-12-10 10:51:32)
标签:

杂谈

导言:完工于2012年的电视剧《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终于于12月1日在深圳卫视播出了,用现在时兴的话说,《面包树》也是一个“IP小说改编”的作品,原著作者是张小娴,这个系列是她的成名作兼代表作,编剧则是以《我可能不会爱你》成名的徐誉庭,按理说,这样的配置,应不会差。


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数据上来说,《面包树》的成绩差强人意,自首播以来,50城收视一直徘徊在第10到15名左右,都说冬季是电视剧的黄金收割期,《面包树》似乎没有赶上这个好时候。


从口碑上来说,比较大众化的“豆瓣”平台上,《面包树》也只有339人评价,评分是6.0分。为何众人期待已久的《面包树》会反响平平(甚至有不少恶评),虽然与平台的收视习惯有一定关系,但剧本本身的缺陷、观念的老旧、演员的不匹配等等,都是使得它“扑街”的重要原因。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1徐誉庭VS张小娴:台式小确幸与港式慵懒白领主义的碰撞


既然是说剧,那最先还是回到一剧之本——剧本。徐誉庭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编剧,除了大热的《我可能不会爱你》以外,她在台湾的其他作品也收到了不错的评价,比如曾经获得金钟奖青睐的《妹妹》。虽然作品类型不一而足,但仔细看也能总结出,徐誉庭擅长的风格与台湾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小确幸”是有同根之源的,她擅长写家中的熙熙攘攘、家长里短,传达的是浓浓的人间温情。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徐誉庭之前的代表作


然而张小娴及《面包树》,则可以概括为一种“港式白领慵懒主义”,地窄人多的大都市香港,容易逼生孤独与寂寞感,《面包树》的这三个女主角,她们的外貌条件和工作条件均不差,她们的恣意与随性也是因为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所谓“忧愁都是富贵病”,这是一种“港式白领慵懒主义”,小说原本就写得非常“意识流”,书中实质的事件不多,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比较多,随性而浪漫是故事的主基调,改编成剧作的难度也非常大。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内地最早出版的《面包树上的女人》


2改编可以,但不要刻舟求剑


在电视剧中,为了使剧情更符合内地观众的胃口,将故事的主发生地从香港改成了上海,这个改编很聪明,上海应该是国内与香港最接近的大都市,但既然背景都改了,其他小的地方也必须要跟着改。


在原著中,女主角程韵与她的两个好友迪之、光蕙是从初中时不谙人事的小女孩一起走到了大学毕业、初通人事的过程,十余年的历程用三本书来描绘,的确情意饱满。但改编成电视剧后,碍于总局“不得早恋”等规定,以及国内也很难找到匹配的小演员,三个女人的故事,改成直接从考上大学开始。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当观众看到这三个都上了大学的女孩还佯装一脸天真地说↓↓↓↓↓↓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很明显,这是原著里的台词。对于三个情窦初开的初中小女生来说,这样的台词非常合适,对于三个大学女生来说,又是否合适呢?更不要说这是三位比较成熟的女演员了,如何能让观众信服这是毫无恋爱经历的女生呢?当然,在此并不是攻击女演员的年龄,如能将角色和人设改得更为符合演员本身的资历,会让人感到更真实。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人设的改动是必须的,照搬原著的台词,确实太刻舟求剑了点。而如果不刻舟求剑的话,似乎又让人大跌眼镜了。其中最具有争议的,莫过于男主角林方文和女主角程韵的人设,都做了极大的改动。在第一集一开始,两人就用了一种奇怪的方式向观众披露了这两个角色的调性。


林方文说程韵↓↓↓↓↓↓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程韵说林方文↓↓↓↓↓↓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一个“萌妹子”一个“小痞子”,哎哟,调子定得不错嘛。


那我们来看看原著里,程韵和林方文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由于原著有版权限制,网上无从找到原版文字,只好暂且引用一位网友的原话)


网友意见1: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网友意见2: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网友意见3: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所以,会冲着去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多半都是原著的粉丝,他们并非电视剧行业的专业人士,只是冲着对原著的感情和对剧版的好奇而打开电视机,做剧的人不能假定观众十分能理解、接受将原著大改特改的行为,观众对电视剧有争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3有些作品,就不该“接地气”


其实上述观众中有一句话说的是最对的:“张小娴就是张小娴啊。”生于香港长于香港的张小娴,笔端的人物难免会带有这一方水土养出来的人的品性,“港女”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她们因为自身有高素质而对伴侣有高要求,“大女人”比比皆是,对爱情也比常人要主动兼执着。正是因为“港女”太过强势,才促生了像林方文这种犹疑不决的“小男人”,空有满腹才华却在爱情和工作上都处于被动。而大部分读者都能代入香港整个大环境去理解这个故事,所以书中的每段人物关系都让人感觉理所应当、水到渠成。


其实林方文与程韵的感情是一种“极致的浪漫”,这种浪漫经历过生死和第三者的考验,俩人仍然爱得痴缠。林方文本是敏感的、自私的、沉默的,程韵本是自信独立的,怎么在剧中就成了“小痞子”和“萌妹子”呢?该不会是因为扮演者黄宗泽和唐嫣给观众的感觉就是比较“痞”和比较“萌”吧?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前阵子采访了青雨传媒的董事长张静,也说过类似的话,张静认为,选择一部小说来改编,就是看中了它独特的调性,独特才是一部小说在市场上制胜的法宝。如果要为了“随大溜”而强行加入诸如婆媳、孕内出轨、“玛丽苏”等热门戏码,只能是饮鸩止渴。很不幸,《面包树》就跌入了这个魔咒。比如第一集的一大半,竟然是“一个萌妹子发现自己亲哥哥出轨,约小三出来谈判,然后被一个小痞子撞破”的无重心故事。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编剧和导演好像都没有想过故事的逻辑顺序,在这一集里,先是急急忙忙地让男女主角碰面、认识、成为欢喜冤家,然后又突然说了女主角的哥嫂故事,然后又是女主角和她的两个好基友吃饭……总而言之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一集下来,不仅原著粉不知道什么情况,一般观众也不知道到底这个故事最突出的亮点在哪里。


何况,这部戏也太“接地气”了点。亲哥给妹钱花,是给真钱的,镜头还扫了一眼这一摞人民币,请问,就不能高冷地给张卡刷刷么?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台词也不十分讲究。按照剧里的说法, 一开始是七年后,男女主角重遇,然后回到他们七年前大学里的故事,2012年还要再往前推七年,那不就是2005年?女主角嘴里咋还跑出了“微博”这个词呢?


【鉴剧】《面包树》压箱三年后终播出,有金牌编剧徐誉庭加持也扑街


也难怪,这部剧要改名为《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了,这跟原著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啦。观众们,想追剧要慎重哦。


【文/小号】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资讯与交流平台

【影视独舌】

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追求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公号,微博,博客,网站,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自媒体等10大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