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2015-10-11 10:18:34)
标签:

杂谈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编者按:

      10月6日,被外媒盛赞为年度最佳影片(注意,是“影片”而不是仅局限于“动画片”)的皮克斯动画片《头脑特工队》终于在中国影市姗姗来迟,然而几天过去了,它的票房也没有过亿。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动画片的优秀,人们也为皮克斯动画漂亮的卷土重来而欢呼。我们找到一个88分钟的皮克斯纪录片,从中摘录了一些要点,为您介绍这家天字第一号动画工场的不传之秘。皮克斯的故事不是第一次有人讲了,但是常讲常新。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一)上半场:1986~2006,漫长的前期准备and一击即中的前二十年


(1)好人才也要有好学校培养,约翰•拉赛特是从加州艺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1975~1979)


约翰•拉赛是皮克斯的灵魂人物,也可以说是首席动画师,他在加州艺术大学学习过动画,这个大学由华特•迪士尼创办,输送了许多动画人才。


(年轻时的约翰,长着一张帅气的脸)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2)超前的约翰•拉赛特与容不下他的迪士尼(1979~1984)


毕业后在迪士尼工作的约翰发现,通过新兴的电脑技术绘制动画片的背景(当时的动画片不管是角色还是背景都是纯手绘的),可以让动画片中的角色动作更加灵活,细节更加丰富,只是这需要大量的新兴技术,而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迪士尼是一个不断缩减预算的地方。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另外一个时代背景是,当时电脑技术在动画界还是一个被极力排斥的新事物,大部分动画师都害怕会被电脑取代,而忽视了它的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约翰的梦想无法实现。在向老板陈述了一个动画短片的简报后,他接到了解雇信,离开了这个曾经的梦想之地。


(3)优秀的人才要聚集起来才更优秀(1984)


就在约翰被迪士尼解雇的同时,好莱坞的卢卡斯影业,有一批人也在野心勃勃想要创作动画长片。他们是现在俗称的“IT男”,他们掌握了用电脑技术模拟摄像机,可以自由拉扯景深、切换机位,比受到重力影响的普通摄像机的灵活度要高上一万倍。然而尴尬的是,他们的画画本领都不咋地,于是他们嗷嗷的在等待着一个认同他们的电脑技术的动画师的到来。约翰•拉赛特来了。他们合作无间。慢慢地,他们形成了一种氛围,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皮克斯的slogan:用艺术挑战科技,用科技启发艺术。他们不怕任何新的、不熟悉的场景的挑战,因为他们都会尝试着用电脑技术去解决这些挑战。


(4)只聚焦于做动画,是皮克斯的初心与衷心(1986)


接下来约翰和艾德•卡特穆尔(IT男们的代表)决定从卢卡斯独立出来,专心做动画。但是要制作约翰想做的那种精细的、伟大的角色动画,就需要烧大量的钱,以及一个赏识他们的伯乐。


这个伯乐很快出现了,他是来自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对,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乔布斯。他花1000万美元(在当时是巨款)收购了卢卡斯的电脑动画部,帮助约翰和艾德组建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乔布斯说,“我看到约翰他们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只是世人暂时都没发现”……额……这个倒是与乔布斯本人的苹果公司是一致的啊,果然天才想的东西都很超前……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5)以一个跳跳灯,在国际上闯出名堂(1989)


公司创建后,他们需要向更多的人介绍自己,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logo,只是对于动画工作室来说,这个logo应该叫做logo动画。比如迪士尼的logo是那个著名的城堡以及劈啪作响的烟花,而皮克斯的logo,是那个调皮的跳跳灯。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跳跳灯动画最原始的样子


这个动画短片旋即获得了来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全世界都注意到了这个叫皮克斯的动画工作室。


(6)赚钱、招人、做前期准备


1989年以后,皮克斯运用自己的动画技术接了不少广告,赚了不少钱,也更加广泛地走到了大众眼中,于是他们迎来了新势力,新的动画师加盟,而且皮克斯没有门槛,他们接纳了两位刚从约翰的母校——加州艺术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其中有一位,注意——重点来了,就是本文开头,《头脑特工队》的导演彼特•道格特,同时,他也是《飞屋环游记》的导演。对了,《怪物电力公司》(不是《怪兽大学》)是他的第一部独立执导作品。By the way,这位导演还是个小白脸帅哥……有才华的人也能颜值那么高,上天真是不公平。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7)终于,第一部剧情长片来了,它就是——


陪伴一代人成长的《玩具总动员》(1995)


拍摄广告毕竟杯水车薪,乔布斯已经连续赔了五年钱,于是约翰•拉赛特终于要开始做剧情长片了。他想以一个玩具的视角,讲述在玩具堆里发生的故事。这就是皮克斯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玩具总动员》。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是皮克斯与迪士尼的第一次合作,当时迪士尼的新接班人已经意识到过去的老旧思路无以为继,于是他们三次向约翰抛出橄榄枝,他们提供设备和技术条件,供皮克斯创作这一剧情长片。


然而,虽然接受了与迪士尼的合作,但皮克斯显然想得很清楚,一定不会成为第二个迪士尼。迪士尼创作的传统动画片,是很明确的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而他们要做的,是动画电影,是全年龄向的。


其中还有个小趣闻。给《玩具总动员》男主角胡迪配音的是著名男演员汤姆•汉克斯,本来阿汤哥只是带着给动画片配音的普通心情来的,但是皮克斯创作的与众不同的动画让老道的阿汤哥都惊了。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但是,事情总不会一帆风顺的。从来没有创作剧本经验的皮克斯团队一开始就栽了个跟头。在最初的故事脚本中,胡迪是一个尖酸刻薄的角色,这时候的皮克斯,只是隐约意识到自己不能再重复迪士尼的“公主动画”的老路,但是具体要做什么样的动画,他们也不甚清楚。


好在,皮克斯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公司。在调整过剧本以及角色设定以后,胡迪变成了一个虽然有缺点但却非常可爱的角色,用阿汤哥的原话说就是“胡迪像个钟摆,他有时很自信,但是在巴斯光年来了以后,他又显得有点害怕”,瞧,这不就是每个真实的人吗?很快,这部预算不多的动画片在票房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凭此,皮克斯还成功地实现了上市,以及与迪士尼利益均分。


(8)打破“第二部作品魔咒”,皮克斯越发坚挺起来

——《虫虫危机》(1998)


所谓的“第二部作品魔咒”,这是乔布斯发明的词儿,大概就是一个一鸣惊人的公司或团队,在做第二部作品的时候需要非常努力才能延续辉煌。皮克斯的第二部剧情长片,是《虫虫危机》,野心勃勃的动画师们发现,尽管之前他们已经在这个行业浸淫快十五年了……在遇到新的题材时,所有东西仍然要从头学起。上一部是普通人还算是常见的玩具,这一部就跳跃到了平时很少观察的自然界。


于是皮克斯的能人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他们买了一个类似于针孔摄影机之类的东西,绑在一根棍子上,棍子下是乐高的轮子,然后这根棍子就在地上滑行,此举是想实现“从距离地面半英寸的高度来看东西”,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虫子就只有半英寸高啊。这个机子,他们美其名曰“虫虫机”,通过这个机子,他们观测到了植物身上细细的绒毛,向日葵面上五花八门的结构,他们发现所有东西都变得很透明。其实,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真是多此一举,反正我们也看不出来这些细小的差别,但是做足功课,是皮克斯一向的宗旨。在上部片子中,编剧还在处心积虑地给原本是死物的玩具带上拟人的性格,使之生动活泼,但这次的虫虫,却是货真价实的有生命的角色。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通过种种努力,皮克斯打破了“第二部作品魔咒”,《虫虫危机》成为1998年获利最高的动画电影。


(9)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打破思维惯性

——《玩具总动员2》(1999)


孩子们看的动画电影,给人的感觉一向是欢乐、闹腾,多数伴有歌舞元素,然而在皮克斯的第三部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2》中,他们又一次打破了这样的思维惯性。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孩子是静不下来的,要是有长达三分多钟的无台词以及五分多钟的蒙太奇(比如《飞屋环游记》那著名的前十分钟),五岁的小孩怎么会乖乖坐在椅子上听歌?但事实证明,有时候挑战观众的既有思维并非是坏事。正因为画面的出众表现力,许多孩子都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据笔者亲测,即使是对于孩子来说稍显复杂的《头脑特工队》,观影时也是全场鸦雀无声,这便是好故事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港囧》编剧束焕也受到《飞屋环游记》的蒙太奇手法影响,《港囧》的那一段大学毕业后“时光飞逝二十年”的桥段就是在向《飞屋环游记》致敬哦。


孩子也许是被画面吸引,但成年人却往往在此刻深受感动、潸然泪下。汤姆•汉克斯不仅在一个公开场合说过,他和几个朋友去看《玩具总动员2》,在女牛仔玩具翠西被她的小主人放到捐赠箱里时,当那首悲伤的歌曲《When She Loved Me》,几个四十岁的大男人竟然哭得鼻涕眼泪一起流。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头脑特工队》中,当小女孩莱利的童年玩伴“冰棒”最终被迫消失在记忆长河时,整个电影院全是此起彼伏的啜泣声。人人都有过类似的童年经历,而在我们长大后、浑然忘却时,皮克斯负责把这些童年记忆捡回来。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10)新的剧情长片,新的导演——

《怪物电力公司》(2001)


导演被认为是皮克斯出品中最重要的中坚力量,而此前这一职位一直是灵魂人物约翰•拉赛特担任,在执导过三部作品中,约翰把担子交到了新人彼特•道格特身上。这体现了皮克斯的另一优点:尊重人才。皮克斯跟世界上绝大多数高效的公司一样,层级少甚至完全没有层级,像彼特•道格特这样,之前从未担任过副导演、联合导演等职位的,只要他有能力并且有新颖的想法,公司允许他独立执导。


关于《怪物电力公司》,剧情方面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毕竟在这方面皮克斯从来没让观众失望。但倒是要说说片中的主角之一,“毛怪”苏利昂,在片中他有着一身蓝紫色相见的、看上去非常舒服的绒毛,这身绒毛可不简单,举个例子,《少年PI的奇幻旅行》中特效人员为了模拟一头老虎的皮毛,选用了三只真•老虎,并且一根一根绘制出总数为三位数的皮毛,并且还根据在海上不同的气候环境,让皮毛做出不一样的颜色变化等等。《怪物电力公司》的毛怪身上的毛,也采用了这样的做法。前阵子有篇文章说,中国的动画片,人物的头发随风飘动是同时飞的,其实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应该是“乱飞”,所有毛发不应该随着一个方向以同一速率飘动,这不符合空气力学。当一个动画片讲究起空气力学,那是真可怕呀。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毛怪毛发飘动得非常自然


(11)新一阶段,在动画片里加入“伤痕元素”——

《海底总动员》(2003)


下一部剧情长片,是另一位新兴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执导。在这部作品中,除了一向要解决的各种新的技术难题,皮克斯还在片中加入了一些本来只该属于成人世界的“伤痕元素”。片中的主人公尼莫是一个天生有残疾、有一边鱼鳍不能游的小海鱼,创造这一缺陷并不是刻意博取观众的眼泪,而是别有深意。在皮克斯看来,童年虽然是美好的但不是十全十美的,一定会有一些伤痕,才能促进我们成长。


这种独树一帜的看待童年的态度成为皮克斯的招牌武器,尼莫为了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离家出走,在路上遇到了各种风波;信心勃勃的大眼仔(《怪兽大学》)虽然在电力公司里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员工,但是原来他在大学时是一个俗称的“凤凰男”。还有《头脑特工队》中的莱利,原本无忧无虑,但却在11岁时遭遇了“搬家风波”。何况在《海底总动员》中,尼莫受伤的鱼鳍成为他传递感情的一个特别的方式,他和老爸常常在高兴时互相触碰鱼鳍,在互相安慰时也会碰触彼此的鱼鳍。顺便说一句,这部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海底总动员》,在2004年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嗯,这个奖已经被皮克斯垄断多年了。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12)最难画的是人,然而皮克斯就是爱画人……

——《超人总动员》


在动画界中流传着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就是人难画。许多第一次创作长篇动画的公司为了安全起见,都不会把第一部作品的主角定为“人”,因为人太难了,有太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头发、布料、水下的头发和布料、被风吹动的头发和布料……每一项都是大难题。画人就意味着工时要无限地增加,钱要不断地烧。然而喜欢自纠自省的皮克斯在拍出了四部叫好又叫座的动画长片后深深担忧自己是否太过志得意满而缺乏创造力了(真是一个多余的担心……),此时约翰•拉赛特请来了外援,他大学时的同窗,也是一个动画片导演布拉德•伯德。


意外的是,皮克斯全员都非常欢迎这位编外成员的到来。这位编外成员一来就没带来什么好事,他想拍一个全家都是超人的故事,一听到“人”字,团队里的小伙伴们头都大了,然而约翰•拉赛特却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他不是喜欢超人,他喜欢这是“一家子”的故事,他觉得会有很多温暖感人的片段。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是对的,虽然《超人总动员》的口碑并不如前几部那么好,但仍然毫无意外大卖,布拉德•伯德还夺下了当年奥斯卡大奖。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在此之后,约翰•拉赛特重掌导筒,拍出了《赛车总动员》,这一系列“总动员”的片子(还有《美食总动员》也就是《料理鼠王》),虽然在译名上稍显没有创意,但是却恰好地揭示了皮克斯系动画片的内核,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被人忽视的事物,赋予其思想,让玩具、动物、汽车都赋予上了人的思想,为观众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这个世界,大人爱看,小孩也爱看,因为皮克斯说,“我们在创作任何一部动画片时,从来不会想着这是给大人看的还是给小孩看的,我们只会想着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个纯净未受污染的地方”,在世俗中给观众提供一抹清凉。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本文介绍的这部皮克斯的纪录片诞生于2007年,但在国内却知者寥寥,每次皮克斯有动画片公映时,这部纪录片总会被拉出来重温一次。你会发现不管什么时候翻看,这个纪录片里讲述的内容都有其“含金量”与现实意义,对于正在制作动画电影的同行,又或者是正在拍电影的团队,都有借鉴意义。


(二)下半场:2006~2015,与迪士尼重新合作,开启新的高峰


2006年,迪士尼宣布以74亿美元收购皮克斯,此举令业界哗然。毕竟,在不久以前,两家关系还非常恶劣,因为迪士尼执意要开发《玩具总动员》的一系列周边价值,但却拒绝皮克斯的参与。人们担心皮克斯的文化与创意会被伤害,但事实证明,换了一个CEO的迪士尼,终于呈现出新一派的气象。从此以后,皮克斯擅长创作,迪士尼擅长发行和营销,谁也不干涉谁,两家合作无间。


在此期间,皮克斯同样以稳定的速度出品了不少优秀动画,虽然在刚合作的几年里,“皮克斯×迪士尼”的组合暂时还有点水土不服,出品的几部动画都不尽如人意,但从长远来看,这对天作之合的最深远意义应该是皮克斯将他们独一无二的工作方式拓展到了迪士尼乃至全世界的动画领域,让所有同行都得以受益,这是皮克斯对世界的奉献。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1)又一项新的技术“光线跟踪”被运用,赛车手豪情配音你见过么!

——《赛车总动员》(2007)


《赛车总动员》来源于导演约翰•拉赛特在1999年与家人的一次全国自驾游。对汽车和塞车都同样着迷的约翰便把汽车这一素材运用到了这一部作品中,令人意外的是,平日里只有色彩差别的车子在动画片里全有了拟人的个性,有冒险的想法,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恐惧,迷茫之后又互助……是的,皮克斯就是这一套,尽管有人说这一套已经越来越旧,但是观众还真是很爱这一套呢。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


另外,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在皮克斯从来不会缺席,这次《赛车总动员》用上了全新的“光线跟踪”技术,即在一个2D的屏幕上呈现3D图像的方法,这么说可能有些晦涩,说白了,你在片中看到的哪些不断快速变换机位和景深还有视线的赛车追逐戏,就是运用了这一技术才能很好地实现动感与高速。还有,著名的赛车手理查德•佩蒂等人都参与了影片的配音工作,的确,给拟人的车子配音,赛车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头脑特工队》为什么这么牛?“皮克斯编年史”解密天下第一动画工厂导演约翰•拉赛特正在给配音演员讲戏


(2)布拉德•伯德再接再厉,以一只小老鼠打败肌肉男布鲁斯•威利斯——《料理鼠王》(2007)


前文提过的,执导过《超人总动员》的布拉德•伯德,他尝到甜头后,再次与皮克斯甜蜜合作,执导了《料理鼠王》,于2007年同期上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