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雨传媒新三板上市 《潜伏》《猎场》制片人张静谈大剧的掐尖战术
标签:
娱乐杂谈 |
https://mmbiz.qlogo.cn/mmbiz/vLxh2Fac8OyknWKHDLwpeE0Bve9yqzGsPmgflYzwYvsNO4CM3pwSMQibZoggob9ezqgcbOW9lHeLxrY10DZT65w/0?wx_fmt=png
日前,谍战剧巅峰之作《潜伏》的出品方青雨传媒在新三板挂牌上市,金牌编剧导演姜伟、著名演员孙红雷为青雨传媒的敲钟仪式站台,他们也成为这家公司自然人里位列第三、第四的大股东。
https://mmbiz.qlogo.cn/mmbiz/vLxh2Fac8Ox5Xibib3zcoT5sVqK9DcJ0YTXSdUwChVJPDhEqvicicgNrlsial6MYQlibmJ2J3kCZjicRsWrvMevAias6Gg/0?wx_fmt=jpeg
张静
青雨传媒一上市就被业冠以“新三板影视第一股”之称。青雨传媒这个名字或许大家并不熟悉,但其作品均家喻户晓,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柳叶刀》、《潜伏》、《借枪》等。最近,青雨传媒带着即将开拍的电视剧《猎场》亮相上海电视节,引来广泛关注,这部由姜伟《借枪》后时隔四年亲自编剧、导演,由胡歌主演的作品被诸多媒体评为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电视剧之一,甚至未开拍版权已遭争抢,并已飚至顶级剧价。
之所以一上市就成“新三板影视第一股”,青雨传媒董事长、《潜伏》《猎场》的总制片人张静表示:“体量上,我们去年的利润有四千多万,这个在新三板目前的影视公司来说还没有。再一个我们有顶级大腕,演员有孙红雷,编剧有姜伟老师。我们之前也有《潜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样的顶级剧。所以我们无论是从人才到作品都是新三板里面的第一股。”做标杆大剧一直是张静的追求,而青雨传媒的行业地位也是建立在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推出一部有影响力的电视作品上。日前,张静接受专访,谈如何“掐尖儿”做大剧,如何把电视剧做出顶级利润。
(1)做标杆大剧要有核心资源
https://mmbiz.qlogo.cn/mmbiz/vLxh2Fac8Ox5Xibib3zcoT5sVqK9DcJ0YTAED6CXg5aqbRriaw70AhJicHs9bd6218RiaKOgf7LdGvSB9icxVyX0TdVQ/0?wx_fmt=jpeg
记者:青雨传媒第三大股东就是金牌编剧姜伟,敲钟仪式他也有出席。姜伟老师本身代表着价值和实力,他16年选择和青雨独家合作,如何留住这种核心人才呢?
张静:我们之间的合作其实是高度默契和信任的。我们不是像家人,我们就是家人。我们的生活的状态是这样的:我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主管,姜老师负责创作,不让他们分心。其实不光是姜老师,只要我们找对了合作伙伴,就不做干扰,全然相信他们。我们是做辅佐工作,其实制片部门是制片服务部门,都是为创作服务的。所以我这个制片人虽然是公司的老板,但就是带动制作团队,去服务大家。在未来的合作里,我也会去服务所有的合作伙伴。
记者:编剧虽然是创作核心,但现实中经常制片方、演员啊都会要求修改剧本,这种情况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张静:有些原则是必须要坚持的。比如说姜老师的剧本,他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未来的创作团队,我们都是要以剧本为基础,可以商量,但要尊重;可以修改,但是要在专业判断下,要在公司认为合理的范围内。
记者:据说拍《潜伏》的时候孙红雷对姜伟的剧本一个字都没有改?
张静:他说他改了六个字,没有成就感就不改了。事实证明,姜老师剧本是很牛的。一个团队里面,大家分工不同,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项目才能最好。如果每个人都加分不减分齐心协力,八十分就会变一百分。每个人都减一分,一百分就会变成八十分。 电视剧就是一个团队的事。
记者:你们和姜伟合作了16年,他算是公司捧出来的大腕?
张静:不能说是捧,我们是共同成长。 我们的经历几乎是同步的。我们第一部剧就开始和姜伟老师合作了,到现在已经六部作品,可以说整个创作生涯我们都是在一起的。我们是互相成就,制片团队为他服务, 姜老师也给了市场高质量的作品。
https://mmbiz.qlogo.cn/mmbiz/vLxh2Fac8Ox5Xibib3zcoT5sVqK9DcJ0YTLNiaOAgZZkQuMSk8RyxcYZicIhrhRHKya4Yl7d9VibXRCcPkcK5DT17lA/0?wx_fmt=jpeg
记者:你们合作过的姜伟、林黎胜,最初都是编剧,在你们的项目上做了电视剧的导演,如何发生这样的转化?
张静:其实他们本来就是电影学院的专业老师,所以对导演工作并不陌生。林黎胜在我们合作《婚巢》之前也做过电影导演。而姜伟老师当年做B组导演的时候,我们在现场看到过他把一场过场戏拍成重头戏,非常了解他的能力。我们坚持在现场第一线,这能发现好多合作伙伴的强项,无意中捕捉到闪光点。
记者:孙红雷现在跟公司是怎么样一个合作方式呢?
张静:他是公司的股东,自然人里面是第四大了。除了我和我先生、姜老师,就是他了。
我们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未来也有可能合作。我有一个追求,谈得来可以做生意,生意伙伴变朋友,最后朋友做久了,可以变家人和兄弟姐妹。身边好多朋友都是这样,生意伙伴变成了家人。平时生活中有什么事都可以用家人的方式互相帮忙。
记者:青雨还有哪些核心人才及合作伙伴?
张静:和孙红雷肯定还有合作,姜伟老师后面要做电影,林黎胜也要和青雨合作两部剧,之前合作过《幸福请你等等我》的余淳导演也会有合作。束焕、关山、周一民、郑大圣都是未来合作的伙伴。《潜伏》的原著作者龙一的全部小说版权也在青雨。
记者:孙红雷、姚晨、张嘉译、董勇、冯远征、梅婷等人跟青雨合作之后都留下了代表作,你们一直维持着很好的关系吗?
张静:我们最开心的一点是,我们的作品能成为他们的代表作,我们让这些合作伙伴都得到了进步,这是我们骄傲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以来能和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关系甚至亲情的重要因素。其实每个人都忙,都有自己的事业,但我觉得特别开心的就是我们有合适的项目找到这些合作伙伴的时候,大家都是很开心的,“好啊好啊没有问题啊,在一起又可以合作了。”
(2)上市可以更好地做品质大剧
https://mmbiz.qlogo.cn/mmbiz/vLxh2Fac8Ox5Xibib3zcoT5sVqK9DcJ0YTZelAOonkTb4qibpGY3WDXdZfkrC4HAmaOFQszSPaBOVz34qJUv20xqw/0?wx_fmt=jpeg
记者:之前青雨传媒主要做电视剧,上市之后会做电影吧?
张静:未来肯定会做电影的。姜伟做完《猎场》之后,肯定会做他的电影。现在已经在做一些前期的案头工作。我们公司的话,如果是好的(项目)也会投。对我来说,我是要做最好的、优质的内容提供商,不管是互联网剧、栏目,甚至纪录片,我们希望成为一个文化传媒的平台。 所有人在这个平台上都能发挥、进步。在互联网营销方面我们也会布局,也有良好的营销合作伙伴。目前来看各个项目进行得不错,总之就是成了一个,我们就发布一个。
记者:以前青雨公司想做体量不大的百年老店,好处就是可以精耕细作,不好的地方就是抗风险能力比较低, 现在公司怎么改变策略决定上市?
张静:对一个内容公司来说,其实你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才是证明你能(发展)多久。作品才是你百年老店的标志。我们一直都是小公司状态嘛,其实一直都是有资金瓶颈。我们本来就是轻资产,尤其现在拍戏的各种成本也在增加,资金压力挺大的。在那种情况下,我是比较谨慎的,很多项目我可能就会放弃,就不会大力去做、全情投入去做。比如我就在想剧本还不错,那我就用便宜点的人吧,其实有时候这样就可能错过了成为一个经典作品的机会。其实好的作品不是常有的,很难遇到而且很容易错过。如果你在各种小的单项上减分,这里减一分,那里减一分,你成为好作品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少。作品出来之后,就会让大家觉得,哎,这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样子嘛。我们挂牌了以后就让我们有了一个信心保证,就是我有资金,只要我有一个好的作品,我就能有最精良的制作和合适的大牌演员,我就可以让方方面面做到位。这几年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压力都是来自于这个(资金)。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也迅速,以前是传统媒体嘛,就是我们做电视剧就好了,现在是互联网的新媒体也非常需要有好的制作团队。未来我们肯定不局限于做电视剧,要做电影,做网剧,这些都需要资金保证。不管什么项目,我们都希望我们有能力而不辜负这个项目,其实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走这一步的原因。
https://mmbiz.qlogo.cn/mmbiz/vLxh2Fac8Ox5Xibib3zcoT5sVqK9DcJ0YT8vtMEXsgNV4icKAHWaNAmlCRzxApglNgyeAbNYvd0KHxAY0Wxvyficlw/0?wx_fmt=jpeg
记者:现在是不是有实力的公司必须走上上市发展的道路,否则它在这个行业的长久发展就是有问题的?
张静:其实我们也是走了四年半的资本运作的路,开始谋求IPO,碰到了全国正好IPO停掉了,我们就出来,又去做并购,并购又折腾了一年多,才到现在去新三板挂牌。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一直都在思考:如果你仍然是小公司的状态,那么很多资源都会被大公司占掉。而且这么两年下来,我们就看到如果不走那条路,你就没有机会了。因为毕竟资源是有限的。目前来看,大家都是小公司状态,都是靠的是情感,靠的是偶然,但是你未来靠的肯定是公司的平台,你才能容纳得下另外的合作伙伴,那些合作伙伴在你的平台上才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否则的话,大家就是自留地状态,也有好的,目前也是好的,但是如果有好的机会和平台,我们干嘛不去利用呢?
记者:之前影视公司有一阵争相上市的狂潮,就出现了一个情况,为了满足资本需求增加拍摄量,然后出现许多粗制滥造的情况,青雨上市之后怎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张静:其实这种事情我们也遇到过,我认为这是沟通出了问题。资本需求是有利润,但也有名气的要求。就是说并不一定要去做很多的项目。其实我一直跟所有人说,做项目其实没那么难,难的是你要把项目做出利润来。做项目最后能挣到钱的,还是精品的项目。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网剧也好,都需要计算产出比的,你投入多少,你赚到多少,这个其实是特别重要的。所以任何项目到我这儿来,我都要计算到底好不好、能不能赚钱,我投入多少钱多长时间能挣得到,最后的利润是什么。我认为我是个生意人,生意人赔钱了就是失败,不管做什么生意。所以这个也是对项目的一贯判断的一个标准。做多少项目,其实就是看你有多少储备项目的资源,这个资源最后成项目的时候,演员、导演、制作团队、还有电视台播出的习惯,好多方面都加在一起才能决定这个项目成不成。所以说,准备好了的就可以做,而不是以项目的数量来说话。
(3)《猎场》为何一亮相飚到了顶级剧价
https://mmbiz.qlogo.cn/mmbiz/vLxh2Fac8Ox5Xibib3zcoT5sVqK9DcJ0YTyesO8rmCRgGqUGhr8dgaxicHXq3rQ243VZNmibeUaAvKIj18bGpECR0w/0?wx_fmt=jpeg
记者:以公司刚刚上市启动的第一个项目《猎场》来说,据说电视台、网络现在都在争相购买这个剧的版权,而且还没开拍的时候就飚到了顶级剧价?
张静:我们也希望它有一个好的收入,毕竟我们付出了很多,做得也专心。尤其是姜老师,像他那么大牌的编剧,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家里一字一句地磨剧本,他是对自己非常有要求的人。我就是在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下,努力去把这个剧做到最好。这种努力现在看下来其实是有回报的,所以更坚定了我要做好剧、精品剧的决心。因为你做好了,就会被认可,被认可自然就会有好的回报。这也是我特别清醒认识到的一点,不管做什么,我都会坚持精良制作。
记者:这个剧受欢迎是你意料之中的吗?
张静:应该是。因为这个项目当初姜老师要选猎头这个题材时候,大家都已经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做创作就是要创新,就是要比观众想到的早半步,才能成功,所以我们特别在意选项目。一旦选定了项目,姜伟就会全身心、心无旁骛地去投入。比如姜伟动用了所有有关猎头行业的朋友资源,今天还在找人聊行业的术语、心态什么的,非常非常认真地在做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方向是被大家认可的,而且现在演员也特别愿意来演。我们这次找的是胡歌,胡歌是用了非常快的时间去看了剧本,而且迅速地跟姜老师互动得特别好。胡歌自己也很在意这个项目,我们也不会辜负他。我们也希望这个剧能在胡歌的演艺生涯中写上一笔。其实我们做这个项目没有别的心态,就是不想辜负所有买剧的、做剧的、看剧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vLxh2Fac8Ox5Xibib3zcoT5sVqK9DcJ0YTsicBdzN6uQMniaQFOVxlFQaVkAn5vVDVPuqnZ9Cg6sTDXv4vmjj0ZibtA/0?wx_fmt=jpeg
记者:一剧两星政策刚出台的时候,大家分析说两颗星支付能力会降低,顶级大剧可能会减少。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高品质的剧是可以挑破购片价的天花板的?
张静:其实电视剧价说有天花板,其实也没有天花板。因为电视台一年的购片费用就那么多,要流到三个剧、五个剧还是十个剧,其实有电视台自己的一个评判。用一个剧作为全年引人瞩目的项目ok,用十个剧去慢慢堆一个全年的排名也ok。所以说最终还是看你的项目,他愿意去拿你的项目,肯定是算了他的投入产出。我们的成本也一直在涨。不过电视台还是愿意集中优势做一把,引人瞩目,站住脚就ok,多贵都无所谓。就跟我们一样,做大剧的投入产出是非常好的,做小剧其实风险蛮大。
记者:我知道这两年电视剧积压情况是很严重的,这种一开始就能引起极大关注的顶级大剧反而还安全些?
张静:我刚来的北京的时候,和我先生(著名制片人张宏震)陪邹静之老师逛胡同古玩市场,他跟我们说买古董的原则就是“掐尖儿”。你“掐尖儿”,升值空间其实是很大的。之后,我们做事情的方式,都是“掐尖儿”。你“掐尖儿”,你就是独一无二,就变成了奇货可居,然后你就有了议价的能力和空间。因为只有你有,没有任何可比性。
【文/金健】
End
【影视独舌】
由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在今日头条、新浪、网易、腾讯、搜狐都有阵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