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蛋# 前天看了上海电影节获奖片《烈日灼心》,好电影。而且主要是演得好。故事选材和《白日焰火》有些像,惊悚杀人事件,名字都略接近。《烈》的探案成分更重,更大众口味,《白》总是若即若离,艺术范儿。为恶的出发点仅仅是瞬间性冲动,而为善的坚守发端于不竭的忏悔心?这个我不能肯定。但邓超的压抑、憋屈状态,段奕宏的敏感、复杂心态,以及郭涛的死打死熬形态,都足以雕刻人心。影帝三黄蛋是对的。只是郭涛的戏份少了些,2.5黄更好。
#收视榜# 加上东方卫视《虎妈猫爸》1.42,即是前5个月的单台收视十强。1,很明显,开年档极亮眼,四星时代的末日效应不得了。2,央视和湖南卫视是“每晚两集”最大受益者,优势不可撼动。3,商业上最成功的是武媚娘和虎妈猫爸,一个卖到四轮仍能进前十,一个所有参与者都满意:明星、片方、电视台、广告商…
#自黑术# 现在流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上来就点自己死穴,供大家哈哈一乐,所谓自黑。我把真相告诉你了,当然是不装。实际上也仅只是不装,《煎饼侠》里柳岩老师声情并茂地诉说了被人家嘲笑“只会抛胸”,似有委屈之意,可是演完这段戏之后,这仍然是最有效的战略战术。《万万没想到》对自己植入的广告痛心疾首,并且勇于自我批评,可是该植入的还是以批评的方式植入了。不较真,是时代风尚。可也不见本心了。
《煎饼侠》
#正能量# 每个人说什么话是由角色决定的。某些话一开始搁嘴里挺烫,也磕巴,说多了就自我洗脑,灵肉一体了。比如说“正能量”这个词,跟着提倡多了就成了发自内心的话语。职业经历塑造价值取向,我这个写了八年时评的人做娱乐媒体,比这个圈子里大多数人都愤青,都悲观,都较劲。我有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整个世界莺歌燕舞。
#吴晓波#的文章(《跟王林合影是多糗的事》)有一种惊人的挑衅、挑拨、挑逗能力,就是乍一听有道理,细一想是扯淡。关于王林只一点:真正的大师,是不能这么门庭若市的,尤其不能酷爱跟国脸们合影。大师必孤独。开饭馆的才悬挂合影。很好辨认的。吴晓波能有如此影响力,因为他在很多问题上有敏锐的发现、高超的认识和出色的表述,但这次他动用的是罔顾常识的诡辩术。一个高水平的人在任何问题上都能说出一些道道,不管取正方还是反方立场,但他应该慎用这种能力,因为现实是非不同于辩论大赛,立场最见人心,不能左右逢源。
《剧场》
#好不好# 我们评判作品有两把尺子。作为评论人,经常按第一把尺子来:观众标准,或者说市场标准。这些判断基于经验,不是科学,每每被现实击碎。另一把尺子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好不好我说了算,这个颠扑不破,虽千万人吾不屈服。话说回来:《剧场》,我喜欢,陈数、种丹妮都好。同义反复多了些,篇幅可压缩。
#说真话# 上海电影节某场论坛上,鉴于发行领域乱象丛生,而于冬是做发行出身,被崔永元追问“都有哪些手段”。于冬说“我们有我们的手段”,引起一阵哄笑。“到底都有哪些招数?”崔永元打破砂锅问到底。于冬抵抗不过只好交代:“返点,塞卡。塞卡你知道吧,就是给购物卡。还有降票价……”话还没说完已经开始抹汗。这个小插曲说明,主持人舍得下嘴,论坛上也可以说真话…
#不浮躁#前段集中看了5个外剧:向月行舟,萨拉热窝1914,美国情书,宝贝我爱你,冷杉溪。都是谈论严肃问题的,都步履从容,都有些…沉闷。没有取悦观众的媚眼,没有上来扔原子弹,没有装傻充愣和故作悲愤,就是像正常人一样交流、较量、反思、疼痛。也有悲剧,不形于色。也有苦难,临风涕泣。就是没有狗血、过火和滚滚天雷。其实也不算多么牛的剧,但都是正常的剧。
【文/李星文】
End
【影视独舌】
由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在今日头条、新浪、网易、腾讯、搜狐都有阵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