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正常吗?》:互联网精神引领全民真心话大调查

(2015-05-18 11:08:20)
标签:

杂谈

《你正常吗?》:互联网精神引领全民真心话大调查


近年来,由于电视综艺集体爆发,网络自制综艺出现疲软的情况,也令市场的投入重点转移到了网络自制剧。但在2014年,由腾讯视频打造的《你正常吗?》惊艳亮相,无疑为网络自制综艺市场带来了一种新尝试,季播10期节目收获3亿点击,甚至出现单集单击过亿的流量,堪称同期自制之王。第一季的逆市表现,也令其出品方充满信心,《你正常吗?》第二季蓄势待发。


《你正常吗?》第二季引入人气主持何炅,这是他首次“触网”。节目采取明星与普通人对战辩论模式,对“正常与不正常”的话题进行PK,并以公众行为大数据作为依托,判定某方胜出。节目由两个队伍参与,“精灵搞怪”的Ella成为常驻明星与每期大咖组成一队,而另一队则由两位普通人组成。“明星PK素人”的模式为《你正常吗?》第二季带来更多看点。


无论是节目制作,还是内容形式,《你正常吗?》都体现了传统综艺不具备的“互联网思维”。该节目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众包技术,打造真正富含互联网媒介优势和特点的综艺节目。而90后的精准目标受众定位,也让年轻一代这一批“互联网时代的原著民”找到了多元价值表达的空间,实现了“自我赋权”。


《你正常吗?》:互联网精神引领全民真心话大调查


从技术层面看,《你正常吗?》是一档真正意义上将“大数据”导入节目生产的一档节目。


“大数据”(Big Data)指涉及数据量巨大到无法由主流软件工具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有效处理的数据信息,一般而言,大数据有4V特点:Volume(体积),Velocity(速度),Variety(多样性),Veracity(真实性)。虽然“大数据”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全民谈论,但大多数情况之下都仅仅是“概念股”,并没有成型的应用,许多打着大数据虚名的项目只是为了在众声喧哗的商业社会做一点花枝招展的包装和点缀。


《你正常吗?》:互联网精神引领全民真心话大调查


涂子沛在《大数据时代》一书写道“一个真正的信息社会,首先是一个公民社会”,“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互联网大国、手机大国,但却恰恰还不是一个数据大国,说到底这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有关,不管是数据的量(如政府信息公开)还是质(如收视率),都无法保障。《你正常吗?》基于腾讯庞大的用户群和跨平台的运作模式,在收集数据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由于相关数据是涉及当下年轻人基于多元价值观产生的社会行为认知调查,是一个与利益群体无关联、比较轻松愉悦的娱乐话题,它的质也不存在参杂的必要性。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影视制作任重道远,《你正常吗?》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从节目形态上看,《你正常吗?》应用了基于互联网产生的一种创新协作模式——众包。


众包(crowd-sourcing)其实就是把传统上由企业内部员工承担的工作,通过互联网以自由自愿的形式转交给企业外部的大众群体来完成的一种组织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只需要为贡献者支付少量报酬,而有时这种贡献甚至完全免费。“众包”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连线》杂志的记者杰夫·豪(Jeff Howe)在2006年6月提出的。 但其所描述的商业实践,却早已存在。互联网的出现导致大众沟通成本的大幅降低,是现代意义上的众包活动成为可能的直接原因。


《你正常吗?》从一开始就本着“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尊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精神,发动广大网友来提供与年轻人相关联的更加接地气的问题。这些筹集而来的问题,明星和普通人之间将上演辩论大对决,不分名气大小,只按标准评判。若普通人获胜,则现场奖金依据答对题的数量;若明星战胜普通人,则现场抽取网友,将奖金与粉丝共享。据悉,在第二季的节目当中,节目组将争取做到所有的问题来自于网友。此外,在新一季的节目中,用户如果参与这个节目是可以得到收益的,就是所有参与节目出题互动的网友都能赢取最后现场明星队赢取的真金白银的红包。“众包”本质上是一种大规模经济协作,应用到《你正常吗?》最大的意义在于增加用户的互动性,使其能真正参与节目制作的全流程,增加受众的忠诚度。


《你正常吗?》:互联网精神引领全民真心话大调查


从社会传播角度看,《你正常吗?》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去中心化/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促使具备较强消费能力,但在话语权方面相对缺乏的年轻一代实现了“自我赋权”。


新媒体对话语权的平等赋予,使得一些亚文化获得了与主流文化的同样的表达权利。美国著名传播学大师拉扎斯菲尔德在研究传播的社会功能时提到,大众传播具有社会规范强制以及社会地位赋予的功能。“社会规范强制”是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社会地位赋予”则是受众的角度看问题,在时下的中国,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分别扮演了这两种角色。90后作家蒋方舟在文章中写道,“讨好年轻人是社会通病”,可如果不讨好年轻人难道要讨好老年人?“你若端着,我便无感”,今天追求个性的90后是价值观最多元的一个群体,他们真实,敢于表达,正如石述思谈到“我们不需要活在一个有统一标准的正常的世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我们希望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像野草一样生长,尤其是年轻人。”


【文/杨文山】

End


【影视独舌】

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在今日头条、新浪、网易、腾讯、搜狐都有阵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