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独舌第十二期:“一剧一星”有回响

标签:
娱乐 |
分类: 影视独舌 |
导读:一剧两星脚步近,港片大统无人继,影调绚丽非真理…
1、“一剧一星”的靴子快落地了
新闻事实:前不久,新广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做“电视剧管理通报”时表示,与2012年的17000多集相比,2013年国产电视剧数量减少到了15000多集。如果按照全国35家卫视每家每天播出2-3集计算,卫视黄金档一年播出的电视剧总集数应为25000-30000集,但目前15000集中还有不少库存未能得到释放,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独舌点评:“一剧一星”的幽灵,在电视剧产业的上空徘徊。李京盛的一席话,就像楼上那位大哥的一只靴子,轰然有声地落了下来。可是,具体政策什么时候出台,第二只靴子却一直没能落地。各种猜测很多,有人说以目前的生产成本,电视台承受不了“一剧一星”的资金压力,强推不现实;也有人说,拼播是市场行为,大腕片酬高也是市场行为,市场的事儿,哪怕是怪胎,也应该由市场自己解决,不该行政干涉。还有人说,“一剧一星”政策之下,也一样市场竞争啊,价高者得,无钱者下,这不就是市场经济的要义吗?说什么的都有,但做决定的还是管理部门。按照官方通常的行事逻辑,“一剧一星”的至刚至猛的药不大可能下,哭喊、游说者那么多,咱们最讲究“中庸之道”。“一剧四星”的好日子也不大可能持续,老虎不发威,不是被当病猫了吗?“一剧两星”或者“一剧三星”的限令很可能成为现实,手紧一点儿是前者,手松一点儿是后者。不管是盼望着,还是惊悸着,靴子就快落地,洗牌就要开始,泼天大浪将至,您站得住吗?
2、不许给电影的大好形势破脏水
新闻事实:来自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67.86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收入42.42亿元,约占62.5%;而13部票房过亿元影片中,有6部是国产片,且前3位均为国产片。除《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以10.4亿元荣登榜首外,还有《爸爸去哪儿》《澳门风云》《北京爱情故事》《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前任攻略》。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52.4828亿元,其中国产片36.1478亿元,约占69%;共有11部影片票房过亿,其中6部是国产片。
独舌点评:票房总量逐年递增,国产片稳占票房大头。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什么,电影品质和成色不佳?这是羡慕、嫉妒和赤裸裸的仇恨。美国人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年票房增长率极低,甚至负增长,怎比得我们这儿连续十年票房递增率超35%。欧洲人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在好莱坞的强劲攻势下,市场全面失陷,本土电影全无还手之力,怎比得我们这儿强龙不压地头蛇,国产片牢牢掌控大局,形势危了还有“国产片保护月”。台湾人没有资格这么说,自家的电影工业都死翘翘了,合该闭嘴。内地人更不能这么说,《大闹天宫》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文化,《爸爸去哪儿》打通了电影和电视的任督二脉,《澳门风云》实现了香港电影和内地土豪的亲密互动,这局面还差吗?你哪只眼睛看见成色不佳了,你这是戴了有色眼镜!
3、港片后继无人是因为前辈强大?
新闻事实:
独舌点评:老前辈强大不是香港电影后继无人的原因。梁朝伟他们刚出道时,狄龙、姜大卫也很强大,也没挡住他们落地生根,拔地而起嘛。过去20年,香港电影经历了两次大的嬗变: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产量萎缩,开工不足,人才培养线断裂,有限工作机会多为老腕占据,行业用不着新人,新人也找不到位置。本世纪初,香港电影人集体北上,合拍片成为主要的生存方式,港片大本营迁入内地,本土特色和造星功能渐渐消退。再过几年,世上将只有华语片而无香港片。这两年,内地的新导演和新编剧逐渐冒头,频频产出话题之作,而香港电影人还是老腕打天下,享受最后的红利。现在来看,内地和香港的合拍片仍是创造票房的主力军团,但他们已经失去了引领风潮的能力,“烂片”“老套”的指责越来越多。这不是摆地摊儿的和歌剧院的之分,而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的必然结果。
4、乐视影业高唱“归来”曲
新闻事实:
独舌点评:因为今年最重磅的作品是张艺谋的《归来》,乐视顺手就把2014年命名为“归来之年”。只是,作为电影业的新兵,早几年您没在场啊,“归”的哪门子“来”?开完玩笑,说回正题。电影公司第一方阵的名单快速嬗变,光线提速超车,乐视、万达斜刺里杀出,说明这个诞生了一百年的艺术品种,作为产业在咱这儿还是初级阶段,只要有资源有绝活儿,就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一方诸侯。不过做百年老店就没那么容易了,取势容易,占实地难,一家电影公司的最终价值还是要靠片库里的一部部经典之作来体现。这是邵氏、嘉禾大旗已倒,但名声永垂的缘故。这也是华谊虽然面临冲击,但还能把定行业龙头地位的缘故。赛道宽阔,翻踢亮掌,谁领先谁落后,想象空间巨大。别“归来”了,往前看吧。
5、跟《大当家》说说颜色的事儿
新闻事实:电视剧《大当家》将于4月17日在东方卫视独播,《大当家》围绕两个显赫的家族、三段看点不同的三角关系展开,为观众呈现乱世传奇。该剧编剧是曾创作过《巾帼枭雄》、《义海豪情》、《溏心风暴》等经典之作的TVB金牌编剧张华标。他说,在拍摄《大当家》时,他和制作方就一直强调在制作上要更符合都市观众口味,“比如颜色要绚丽,以及剧本方面我也要求情节要相当紧凑,要比一般时装戏都要快节奏”。
独舌点评:自从历史正剧去年栽了跟头,电视台对古装剧的需求只剩下两个:一是荒诞搞笑的,俗称雷剧;另一个是偶像虐恋的,俗称古偶。古装剧的趣味甚至蔓延到了民国剧,《大宅门》式的一板一眼不再受欢迎,要么强情节、多沸点如《打狗棍》,要么一虐到底多角恋如《烽火佳人》。看剧情和阵容,这《大当家》是强情节和虐恋戏的组合,又哭又闹又打又跳,一看就是直奔收视率,“谁挡我我就给谁跪下”的路线。既然张编剧说到“颜色绚丽”的事儿了,咱也说两句:颜色明丽代表了一部分观众的审美取向,甚至也可以说是是当下流行的范儿,但还真不能说“绚丽就是真理,低光就是傻逼”。每种题材都有适合的外在表现形式,春秋四季不能死求一计。正如教练沈祥福多年体悟的进攻心得就是禁区前的“一抹一磕一蹭”,这种足球哲学显然太简单化、极端化、粗糙化了。色彩艳丽也不过是小儿科,远不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威力。要不是假装不识数的人太多,真不想说这些十以内的加减法。
(资讯: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