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7-04-05 11:40:03)| 分类: 课题研究(写话作文) |
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实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是新课标对低段孩子写话的目标要求。我们低年级教师平时也在尝试着这样做,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说写训练。然而如果去仔细翻翻学生的写话本,就会发现里面的内容要么就是每个练习中要求学生写的,要么就是一些所谓的心情日记,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正是这些看似热热闹闹的写话训练,不仅没有为孩子们接下来真正的写作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反而增加了低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泯灭了他们最初对写作的朦胧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方面
1、缺少有效的指导。在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过程中,小学低年级语文老师一直被那么大的识字量困惑着,想方设法在识字教学中下了不少工夫。可以说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花时间最多的往往就是那些生字,从字音到字形,再到字义,无不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重点。因此往往忽视了对于说写训练的落实与系统性地把握,而使低年级的说写训练处于比较模糊与无序的状态。
2、忽视阅读积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繁、杂,学生自控能力弱,阅读能力更弱,因此,教师往往片面强调“多写”,却忽略了“多读”,不能把读写有机的结合。
(二)学生方面
1、缺乏兴趣。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写话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绝大部分学生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一种“苦差使”,讨厌写话,惧怕写话,或者是不知从何入手,写话时求助于家长或老师,依赖心理严重。只有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写话为快乐。
2、表达能力差。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接触社会不多,加上他们识字量少,阅读面窄,在写话时经常出现语言平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
经过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没有打好写话基础,直接影响到高年级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于是,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鉴于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改革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必须从源头抓起!于是,我们确定了《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有效性的研究》这个课题,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为教师探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写话教学模式与策略,更有效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使写话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成为他们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情感、驰骋想象、憧憬未来的舞台,并最终为高年级的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低年级:指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大概在6-8岁,这些孩子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等特点,但是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写话:小学低段学生的写话主要指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写话、写日记,是学生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新课程标准称第一学段的写作为“写话”,其目的是强调低年级不必过于在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强调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样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
3、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面较广,研究也较深入,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也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本课题研究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课题研究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动态、开放、多元的低年级说写训练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保持和激发学生的说写热情,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中年级的作文起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说写的实践中学会合作、体验,个性得以张扬。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转变教学行为,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成为教材资源的开发者、运用者。
3、本课题创新之处: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有效性的具体操作模式。促进教师对学生在写话教学中学习和发展的关注,加强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调控和指导,促进教师努力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活动。
四、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写话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写话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写话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快乐活动性理论:
快乐活动性理论就是要求教师在写话教学中,以写话兴趣为中心,使学生掌握写话的基本知识、技能,加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儿童活泼的个性。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接受与发现、结构与建构、普遍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认为,在写话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积累,在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刺激下,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通过参与、体验、感知,通过想象、联想,能实现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重组与构建,获得说话、写话能力。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多元开发、利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2、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写话的实践中学会合作、体验,个性得以张扬。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成为教材资源的开发者、运用者,系统地有效指导学生的写话训练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1、探索低年级依托文本开展写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2、探索低年级写话训练的教学模式。
3、探索低年级写话训练的评价。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训练儿童从仅能采用口头语言表达和交流,逐步实现到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我们要营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写话”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写话能力,学会运用书面语言的方法,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型,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带进生活,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展示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追求,从而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良好品德。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3、学习相关理论,查阅和准备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12年3月—2013年9月)。
1、开展实践研究,系统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6月)。
整理研究资料、教学案例、日记、反思、论文等,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总结推广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关的理论书籍,通过对低年级写话训练的具体研究与探索,提升教师对文本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的能力,发掘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说写的热情和潜能,探索在低年级说写训练的有效策略。
2、个案调查法:,通过研究大量的写话课堂教学个案,产生一些新的思路,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3、课例展示法: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是我们研究的根本目的,对研究的成果我们将及时运用到课堂,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改进教学研究。
4、经验总结法。记录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反思和成长历程。并通过教学案例、论文和学生说话写话的评比,激励和推广研究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
|
成 果 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
课题研究方案 |
课题研究方案。 |
2011年10月 |
全组成员 |
|
阶段总结研究论文研究课例 |
个案研究报告 课题阶段性总结 |
2013年9月 |
全组成员 |
|
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研究课例 |
课题成员的获奖证书 结题报告 |
2014年6月 |
全组成员 |
|
课题组研究方案 |
文字资料 |
2011年10月 |
全组成员 |
|
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教学反思 |
课例和文字资料 |
2013年9月 |
全组成员 |
|
结题报告 |
校网站展示、文字资料 |
2014年6月 |
全组成员 |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力量:
课题主持人:区语文学科带头人,2006—2009年参与苏州市相城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独立承担课题《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并与2010年5月顺利结题。“十一五”期间,论文《自主识字快乐相随》的论文发表在《苏州科技学院学报》上,并获得相城区论文评比二等奖,教学案例《梅兰芳学艺》获得江苏省案例评比二等奖;案例《大海睡了》获苏州市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通过“十一五”课题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课题研究能力,具备了进行本课题实验的能力。
研究成员:组内三位成员多年从事低段语文教学,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其中一位老师获得相城区“教学能手”、相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一位老师在2010年青年教师评课选优中获得二等奖,识字论文获得区论文评比三等奖。这几位老师在2006——2009年都参与了校级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
(二)时间的保证:
2011年9月----2014年6月
(三)保障条件
1.上级教研部门的正确指导;
2.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
3.我组有一批优秀的、善于学习、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语文教师,集体攻关;
4.学校创造条件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及实验所需经费的保障。
(四)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顾问:
课题组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资料负责人:
课题组记录负责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