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妈妈住进养老院之后(3)

标签:
情感文化历史 |
分类: 中长篇小说/记实 |
小学四年级,我又回到了永丰小学,并在永丰小学读五年级至毕业。这时,妈妈调动到了高丰中学。我依然跟着奶奶在村里住,不但打猪草挑水做饭,周末和节假日还要砍柴。
一天早上上学,上课铃还没响,同班的同学黄小明和五年级的范学军走进了我四年级教室。直见他们径直向我走来。黄小明我班上的,当然进我们教室,可范学军是五年级的,他来我们班干嘛。我正奇怪,黄小明同学拿着一个铝饭盒递给我说,两个肉包子,你妈妈叫我带给你的。范学军说,好好吃的,一咬一口油,我们早上都吃了。我这才知道,黄小明和范学军住在高丰中学,是老师子弟,我妈妈知道黄小明跟我同班,特地在中学食堂买包子我吃。
上课前,我走出教室,在教室后望着水电站和高丰中学方向,大口吃着热腾腾的肉包子,眼睛湿润。当时城里长大的和现在年轻一辈可能不知道,那是我第一次吃肉包子。那大肉包子的香味我一辈子都记得,至今还余香不绝。此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肉包子。我知道,由于家里人口多收入少,妈妈一分钱当成两分钱用,不该花的钱一定不花,以保证全家人能有饭吃。至于菜,就无所谓,平常奶奶种的菜,过年过节才有肉吃。而妈妈自己舍不得吃一个肉包子,却买肉包子给我吃,我也知道,是我体弱多病,妈妈尽量帮我增加营养。
也许有人不相信,一个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居然此前没有吃过肉包子。在赣北农村改开前,确实如此。那时候还没有放开市场,就算集镇上也没有饮食店,节假日到集镇上用粮票和钱在食品站买上一个白白的大馒头,或者一根金黄色的油条,那就是那时候小朋友们最幸福的时光了。我们家虽然不是农村户口,其实日子还不如殷实的农民家庭。有些农民家庭劳动力多挣的工分多,加上自家种的菜,或者其它副业收入,往往钱粮有余,农村长大的我早知晓。
此后多次,只要中学食堂早餐有肉包子,妈妈每次都买两个让黄小明同学带给我。那几个星期,忽然之间我长大了似的,不再贪玩不再放学后在学校操场上打乒乓球,也不再放学后跟小伙伴到处玩,到处摘野果子。而是早早回家,尽量帮家里多做些事,特别是挑水打猪草,周末砍柴。同时,我也知道学习了。四年级的数学老师是陈迪清。陈老师一开学就宣布一项数学竞赛,日期接近期末,这是一种高明的无形推动主动学数学。竞赛结果,一向数学不好的我,竟然得了第二名。我想,这一定是妈妈对我的爱和关心,促进了我主动学习读书。
尽管家里穷到刚刚揭开锅,妈妈还是保证我们四兄弟能有饭吃,过年能有一身新衣服,平常有解放鞋穿,这已是一个子女多拿着微薄工资的母亲最大的努力了。计划经济大集体时代,农村根本没什么人也没什么钱进城买衣服,基本在公社供销社扯布做衣服。因此,往往过年前几天,是当地裁缝师傅最忙的时候。帮我们家做衣服的裁缝是乌石街的范师傅,她也是那几年我们公社最好的裁缝师傅,现在五十岁往上的人应该记得她,一个笑口常开的人。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在我小学那几年,妈妈根本没有做衣服,她身上穿的永远是那几套洗得快发白的教师正装,也许是她在修水工作近十年所穿的衣服。这就是一个平凡的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时间和金钱都用在了子女身上,自己却饿着肚子,缝缝补补十年没有做过衣服。妈妈是平凡的,就如同赣北山区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地用尽生命工作,用尽生命抚养她的子女,从没想过自己。但对我来说,她是伟大的,伟大得如同天边太阳,给我阳光,给我生命,给我雨露,我才长大成人,有了之后军工国企工作经历,有了下海后丰富的人生。
姆妈,等我完成人生任务过两年解放后,我就回乡,陪你聊天说话,讲我下海后的经历和遇到的故事,并钻研厨艺,做饭给您吃,煲汤给您喝,开车带您去踏青,赏春花秋月。也请求您讲讲您的人生,您的成长和您的少年时代。甚至,您的退休时代,我也一无所知。我对不住您的养育之恩。马上清明到了,一年多了,我就要回乡了,我买了3月27日晚出发到九江的火车票。下火车到九江办完点事后,我就去看您。姆妈,现在的您有什么愿望,请告诉我,我去帮你实现。现在您的有什么遗憾,也请告诉我,我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