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岛五一自驾游(十二):澳角村大马头

标签:
户外历史情感文化财经 |
分类: 徒步天下 |
两个半月形的双月湾之间是小半岛直线距离最窄的地方,也是澳角村的村子所在地,在村子往东方向,是小半岛的主体部分,比村子大,比村子高,名叫大肉山。大肉山上有两座壁立海岸的小山峰,一个叫大马头,一个叫小马头,是外来游客山上看海最佳之地。
午睡之后,背上双肩包,自妈祖庙边上的山路徒步。马祖庙周围有人在种绿植,说明澳角村的旅游设施还没建好,也可见这地方在现今交通物流发达小车普及之际,多么得天独厚,网红村迟早独步天下。但是,据说小日本马上将核水排海,有毒物质三千年才能消失。届时,海鲜不能吃,海水不能泡,还有来此戏水踏浪吗?还有人来此露营住民宿推窗见海吗?
山坡上有几棵大榕树,枝叶繁茂,估计几百年了,同所到过的南方沿海一样。出了台阶路,就是小公路,再向山上走的台阶路正在建造,于是沿着简易小公路向上走。远远望见山顶昨天就看见的地球仪式的建筑,那到底是什么东东?起什么作用?脚步加快,以一睹为快。
走了几百米,左手边有野路,旁边一块广告牌子,上写未开发地区,游客止步。正寻思要不要过去,隐约传来海浪声,还有人大叫大喊。哦,那里大概就是澳角村著名的大马头和小马头了,岂能不去。因此,信步向前,走到野路上。野路上前后有几对年轻人,牵手而行。野路周围荆棘密实,如钻在绿廊中。走着走着,前面一对情侣大叫,海,同时松手向前跑。
出了荆棘绿廊,果然眼前是一望无际蓝蓝的大海。此时兴奋起来,毕竟山头上看海不多,也加快了脚步。山路弯弯曲曲,山顶光秃秃的,连荆棘都少见,可见此处山头海风之大。
到了海岸山峰上,下是几十米高九十度绝壁,海浪咆哮着冲向岩壁,岩壁下有一山洞。几次试探低头弯腰一探山洞究竟,但风大危险,又没有护栏,山石松驰,作罢。站在山峰上极目远眺,势无际涯的湛蓝大海尽收眼底,天光云影,海天一色。两道半月形的金色沙滩绵延漫长,渔港迂回曲折,岛礁星罗棋布,礁石错落,姿态万千,海滩、山峦绿树覆盖,真是太壮观了,太美妙了,不身临其境,枉到东山岛。这里的山形地势颇像深圳杨梅坑,不,比杨梅坑还好,杨梅坑没有绵延不绝的双月湾沙滩,只有山上看海。但是,杨梅坑早就成了看海天堂和摄影天堂,以及拍报婚纱照最佳取景点。而此地,绝美海景,还养在深闺人未识。
正在心旷中,前面又有人长啸。左前方望去,还有一小山峰,九十度直立于海岸一线,被海水三面包围,上有一座白色灯塔。哦,那就是昨天在澳角渔港远望的灯塔,澳角村世代渔民的希望和生命线,得去看看,摸一摸,毕竟在赣北山区长大的,从未与灯塔零距离接触。
于是向前走,可以说艰难前行。此山顶沙石路山路弯弯,没有任何树木。同时,风大,得一步踏实,再走一步。虽然难走,风大,但心中有个执念,一定要看看灯塔。十多分钟后,离灯塔只有几十米了,两个小伙子正在灯塔边玩,一个小伙子还爬到灯塔上,弯腰站着对着大海大呼大叫。让他们先玩玩吧,打开手机拍会照也好。小伙子走之后,纵步走到灯塔边,摸着扶着灯塔壁上的铁梯子。但见灯塔下山岩九十度绝壁,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一浪又一浪冲打着山峰。站在山顶,如遗世独立,听着看着海浪,心跳加快。什么是惊心动魂?站在此地看着呼哮而至的海浪一浪又一浪冲击着山崖,惊天动地,如同拍打心脏,这才是惊心动魂。
左手边远望,就是澳角渔港。不同角度欣赏渔港又不一样。现在是上帝的视角,渔港全方位就在眼下,或迂回,或曲折,渔船密密麻麻,桅杆林立,如同古代的军港,随时出征。渔港边山脚下的澳角村,层层叠叠,有新式公馆,也有古旧民居,还有新式民宿。正拍照时,忽然发现昨天到过的那一排新式民宿前有几个人正从那爬上山来,原来这里也可以爬山啊。
既如此,要不要从这里下山呢,不走回头路,再次从渔港走到澳角湾房车驻车点。
不,不,还是返程,去看看山顶大大的“地球仪”。
待从野路走到水泥小公路上快到“地球仪”时,两个军人走了出来,挥着手说:
“止步,这里是禁地!
“我想看看前面的圆圆的建筑,好奇。”说话的同时,惯性向前走。
两个军人叫了起来:“停止,止步,还不止步!”似乎没有商量余地。
无可奈何,脚步停下来,问军人:“那是什么建筑?做什么用的?”
一个军人说:“不要好奇,不要了解,知道多了对你不好!”
下山走水泥小公路直到澳角村,又一次路过菜市场。
在下山途中,回想着军人的话和“地球仪”,想起列子一句话:
察见渊鱼者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