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天下:碣石行(上)

(2022-05-14 09:35:31)
标签:

观光旅游

教育

历史

文化

财经

分类: 徒步天下

1

 走遍天下:碣石行(上)


2022年的清明回不成乡,转眼就快到五一了。由于疫情全国多点爆发,回乡风险太大,退而求其次,还是省内走一走吧。可是,临近五一了,小朋友的老师通知,如果不出市,假期结束前一天做一次核酸,出市的话,小朋友四天两检,家长也要检一次,方能上课。因此,王耒做了几个小时的汕头五一游攻略,只能延到下次使用了。但是,五天假期啊,全年难得,就这样白白浪费,岂不可惜。不如找个人少偏僻又有人文历史的地方,特别是海边,住上几晚,不跟人接触,不是也很好吗?四天两检就四天两检吧,反正一到2022年,核配已常态化,就算不出市,还不是要核酸?!汕头五一游的攻略以老城和南澳岛为主,人文、历史地理、美食和大海等等,是本次攻略的主题,王耒充满了向往。可是既然放弃了汕头,也要找个与汕头相近的有历史有大海的小地方去走一走,吹吹海风,发发呆。因此,王耒在电脑上翻看百度电子地图时,汕尾市陆丰碣石镇和和碣石镇所辖的浅澳村进入了他的视野。

 

2

 

说到碣石这个地名,吃瓜群众九成九想到的是曹操的那道名诗:观沧海。诗中第一句就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也因这首诗,碣石成了中华文化一个标志性的历史地名,散发浓厚的文艺色彩。要想知道诗中碣石这个地名位于何地,就得知道曹操何时何地创作这首诗。

曹魏时期,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当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三国时的乌桓,大约在现在关东一带,就是现在东北三省的大部。既然曹操征乌桓回师路上登山望海写出气势磅礴、苍凉悲壮的《观沧海》,也就说明天下人所熟知的“碣石”这个地方位于东北与华北咽喉要道辽西走廊某个渤海的海岸上,与海陆丰的碣石相差千万里。虽然两个地方同名,并且同在海边,但实际上是两个地方,这不容置疑。只不过,海陆丰的碣石除了潮汕一带外,不为天下人所知罢了。

走遍天下:碣石行(上)

因此,王耒也不知道这个滨于东海的碣石。至于什么时候知道的,无从想起。大约是在电脑上察看潮汕美食时发现的,也有可能是某条新闻上发现的,总之,几年前就知道了。熟悉王耒的朋友都知道,他对历史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只要工作生活接触到一个此前所不知道的地方,都要去详细了解,百度一下,人文历史和美食美景是他了解的重点。这一百度,东海海滨的碣石可不得了,在明清时代是一个大地方,明清四大卫城之一,与天津卫、沈阳卫、威海卫齐名。天津卫都成直辖市了,沈阳卫也成了省城,最不济的威海卫也成了地级市,这碣石卫是怎么回事,成了乡镇一级了。要知道,深圳的简称是鹏城,来源于大鹏所城,而大鹏所城在明清时代是碣石卫所管辖几十个千户所和百户所所城之一,管辖的所城都成了一线大都市,而上级行政区划的卫城却成了寂寂无名的渔业小镇,这真真太不可思议了。

带着好奇,王耒在电脑电子地图上查看碣石镇一带时,发现有名的景点除了玄武山就是浅澳村沙滩了。但是,玄武山在镇中心,周围几乎没有带卫生间的停车场,再加上五一人流多,并不适合驻车几天。因此,王耒决定驻车浅澳村,在海边渔民小村呆两天后,看看海景爬爬山,再坐公交去镇上逛逛,五一五天假就在曾经的明清四大名卫之一的碣石卫探胜访古。

 

 

3

 

五一当天小区正好全员核酸。这正好,核酸后四十八小时之内到哪都畅通无阻。上午九点王耒及家人在小区广场上做完了核酸之后,就上了房车,准备出发。先导航到浅澳村,发现没有走国道G228丹东线。资深长途驾驶户外爱好者都知道,沿国境线有三条国防公路,正好绕国境线走一圈,其中丹东线属于滨海国防公路,从辽宁丹东市沿海岸线到广西东兴市,是资深长途驾驶户外爱好者的梦想驾驶路线之一。由于查看百度电子地图时,王耒发现陆丰市的一段丹东线紧临海岸线,沿途有金厢滩、十二岗、观音岭等沙滩,正是海边自驾游最理想的路线。到过惠州巽寮湾的都知道,沿着海岸公路驾驶,兜着海风,眼到处就是无敌海景,而且可以随时停车观光休息,那是怎一个爽字了得。因此,为了一路驾驶一路看海,王耒先导航金厢滩,到了金厢滩再导航浅澳村。这样导航正好出高速公路到陆丰市沿东海大道到了丹东线上,经金厢滩观音岭到达浅澳村,一路玩下去,天黑前到达浅澳村既可。

走遍天下:碣石行(上)

高速公路上车流不多,或许是由于疫情原因出行的人不多吧。五一高速公路是免费的,大多数人还是嫌核酸麻烦,这对于正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的人来说,难得轻松愉快之驾感。十一点左右,出了陆丰东海大道到丹东线上。国防公路G228果然名不虚传,基本是双向四车道,平整,没什么急转弯陡坡,虽是驾驶C型房车,也是轻松自如。但跑着跑着,发现不对劲,看不到海啊。王耒一边驾驶一边观察,发现公路海岸线一侧,基本没什么餐厅民宿之类,完全原始状态,当然看不到海。但是,凡是经过沙滩,就有停车场,但依然没什么餐厅大排档。这时,肚子饿了,得找个地方吃饭。到金厢滩时,沙滩虽然很好,还是没什么大排档,卫生间也没找到,继续向前吧。此时是太太驾车,她前两年到过金厢滩,也是这段丹东线,她边开车边说,前面经过镇上,很多吃的,我们吃了饭后,就一直开下去,有卫生间,驻车时车窗正对着大海,就住下来,否则就继续向前开,反正一路沿着海,总有这样的地方。

到了金厢镇上,街道两边倒是有很多小吃店和大排档,但双向两车道的街道的两边根本没有车位,就是小车都很难停,何况是大块头的房车。无可奈保,继续向前开吧。太太说,这地方真是守着金山银山讨饭,有停车场的地方没吃的,有吃的地方没停车场,跟巽寮湾比差远了。王耒笑一笑说,这怎么能跟巽寮湾比呢,巽寮湾太知名太成熟了,况且,这里离大城市太远,而这里到处是海景,当地人就近玩一玩而已,根本不需要吃饭住宿,当然不红火。忽然,左边街道上有个指示牌子,上写:周恩来同志活动居址。王耒猛然想起,说,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介绍周恩来同志于南昌起义后曾在观音岭渡海到香港,继续救国救民,这里还是红色景点呢。去观音岭,王耒接着又对太太说,那地方可是改变了历史的地方,缅怀缅怀。

走遍天下:碣石行(上)

再向前走,发现路边是十二岗村沙滩,于是进停车场停车。停车位倒时很多,但海面离停车位太远,车窗也没对着海。太太说,去找找看有没有饭吃,吃完继续向前跑,这里驻车不好。奇怪的是,这里依然没有小吃店,只有家小店可以泡面吃,真是扫兴。上车后,导航浅澳沙滩,继续向前。没多久,就发现到观音岭了,王耒很是兴奋。可是,进观音岭景点的路是陡坡向下,有没有停车场,好不好调头,返回爬坡车够不够力,得下去观察。还是算了吧,太太说,我听说这里只是个天游泳场,应该没什么玩的,估计不好驻车,继续向前跑吧。

这次旅行回莞后,王耒特地查找电子地图和问度娘,才发现,周恩来周志渡海的地方并不在观音岭,而在一晃而过的周恩来故居的对面海滩上,建有“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

在向浅澳村开车的路上,想着一路上不好驻车,王耒对太太说,也不知浅澳好不好驻车,当地人友不友善,如果不好驻车,或者好驻车但车窗没正对着大海,我看,停车做顿饭吃,填饱肚子后在小渔村逛一圈,就直接去汕头,反正汕头游的攻略我发给你了,在你微信上。

太太点点头没说话,专注开车,小朋友这时无精打采坐在后面说,我肚子咕咕叫了。

 

 

4

 

碣石镇大街小巷车流如织,有宽敞大街,也有破旧小巷,还有现代化小区,可以跟小县城相提并论。车经碣石镇上,王耒不由好奇左看右瞧。由于“卫”是明清时一种屯军组织,是军也是民,军人世代兵籍,所以卫城既是军事堡垒,也是一座城市。驻守卫城的官兵来自于全国各地。时代更替,到了清末,随着“卫”这种军事组织的消失,驻守卫城的官兵后代就此定居,他乡成了家乡了。后来,有海盗金盘洗手上岸定居的,也有福建渔民迁移此地,与官兵的后代融合成一体,形成碣石镇主体人群,说着四不像的话,他们称之为“福佬话”,以海上打渔为生。没有天气预报之前,海上打渔简直就是拿命挣钱养家。因此,解放前东南沿海有不少“寡妇村”。恶劣的生存环境,官兵海盗渔民的后代,连死都不怕,当地人可见有多么野蛮,多么天不怕地不怕。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说的正是像碣石镇一带的当地人。

走遍天下:碣石行(上)

车过碣石大桥,右手边就是碣石内港,密密麻麻停满了渔船,桅杆林立,真不愧是海边千年渔业古镇。右手边是碣石文化广场。据在东莞深圳一带的经验,有文化广场必有停车场和卫生间,王耒急忙对太太说,停,停到文化广场去,在这里看看渔港。令人意外的是,碣石文化广场却没有停车场和卫生间,就只好找个路边暂停一下。站在桥上向西南望,碣石湾内港就像一条大河,直通碣石湾出海;再反方向望去,一片高楼在右岸,几个醒目大字:碣石半岛碧桂园。碧桂园在这开发房子,能卖得出去吗?这里没有大海也没有沙滩,卖给谁呀?

望了望碧桂园几栋高楼鹤立鸡群,王耒回答太太说,卖给当地人,这个镇不小,像县城一样,海边渔民人多地少,不愁卖的。也是哦,街上挺繁华的,人真多,车也多,太太说。

忽然太太又说,你手搭凉蓬看啥呢?

你看,从碧桂园再向前望,内港堤坝笔直笔直的,尽头也是一条直线,显然不是天然的。

人工修的也正常呀!这有什么奇怪的!

不是奇怪,而是发现了明清时期为什么海防司令部放在这里设立碣石卫的原因了。古代水师的战船全靠人力和风力,这条通海的内港正是水师的军港,在陆师的配合下,此地可攻可守,随时能出海作战和剿海盗,再加上不远处城高墙厚的卫城,此正是碣石卫存在的原因。

可是,为什么后来没落了?

走遍天下:碣石行(上)

时代浩浩荡荡,不进则退。后来,出现了坚船利炮,这条内港容不下庞大的军舰了,水深估计也不够。再说,坚船利炮时代及之后,这样的内港是作茧自缚,所以又回归成渔港了。

原来这样啊!我知道了,明清四大名卫偏偏碣石卫沦为小渔镇,是地利跟不上时代了。

也算是吧,但也有一次机会。九十年代海陆丰设为地级市汕尾时,市政府所在设在陆丰的话海丰不服,设在海丰的话陆丰不服,当时主流说设在碣石镇,毕竟这里辉煌过几百年。

后来怎么设到品清湖那里去了呢?

我哪知道啊!有决定权的这个人和机构,或许有私心吧,有时候私心真的决定一个地方的兴盛,再也正常不过了。如果地级市汕尾市区设在碣石镇,那历史上的碣石卫现在也能与威海卫平起平座了,当地人岂不是跟着改变命运,完全是另一种活法,而且世世代代都改变了,对不对?人的第一次运气就是出生地,不同的出生地就有不同的命运,对不对!

不说了,上车去浅澳村,中饭还没吃呢,饿着肚子讨论别人的闲事,搞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