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故都的秋》与《江南的冬景》的比较
(2016-06-20 00:03:01)《故都的秋》与《江南的冬景》的比较
四川省绵竹中学
《故都的秋》与《江南的冬景》是姊妹篇,两篇散文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
都喜欢用对比。
《故都的秋》开头与结尾部分都将江南之秋与北国之秋比较。对比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抑彼扬此,北国之秋胜于南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
《江南的冬景》也有许多对比,开篇将江南的冬天和北方的冬景相比,以北国的寒冬的寒冷有劲儿来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还把江南的冬天和北方的夏夜相比,说江南的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的明郎;和闽粤的冬景相比,突出江南之冬的恰到好处;和德国的寒郊散步相比,来侧面写江南冬景的适宜。抑彼扬此,突出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特征,表达喜爱之情。
都细描细绘。
《故都的秋》按照“清”“静”“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共有五种景况,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
《江南的冬景》同样也绘了五幅图,它们分别是曝背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郁达夫善于从各个角度描写故都之秋和江南的冬天。观察细致,描写细密,情趣鲜明、真切、自然,没有虚饰。善于捕捉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都引用诗文。
《故都的秋》引用写秋诗文,主要是为了议论,表明:尽管肤色、语言、地域不同,但人们对秋的情感是相同的。对秋,中国人感情最浓,体验最深,表达最纯。
而《江南的冬景》则是巧借诗句的意境,并通过品评将这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语句简洁,但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既增强了散文的意趣,又体现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但结尾不同。
《故都的秋》是直抒胸臆,而《江南的冬景》却是以己搁笔去散步,侧写冬景的诱人,从而鲜明地表达对江南冬景的喜爱。在郁先生看来,漫步郊外是一种难得的福气。细碎的微雨中,村庄、长桥、远阜、树林,就像是一幅淡墨的山水画,人的境界仿佛得到了升华。冬天的江南,别有一番滋味,江南的冬天,可以恣意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