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亚特兰蒂斯之心》————色感到底

(2015-09-12 19:58:25)
标签:

育儿

解读《亚特兰蒂斯之心》————色感到底!!!

 (2010-07-09 22:57:17)
标签: 

亚特兰蒂斯之心

 

家庭

 

色感

 

电影

 

解读

 

影评

 

鲍比

 

娱乐

分类: 影视剧院
   

    最能见出精致的,是本剧台词,连中文字幕都漂亮无比。例如劈头第一句:“往事可随时破门而入,你永远不知它会把你带往何处,你只能祈望那是你想去的地方。”还有更好的:“小时总觉得一天好像永远过不完,蓦然回首岁月似乎只是一瞬间。”
  
  这部片子中甚至有许多台词,都是在不同的位置做两遍甚至更多的重复,在重复中进一步加深您的印象,尽管安东尼·霍普金斯无以伦比的细腻表演已经让属于他的所有台词无需重复就已给您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恐怕只有史蒂芬·金和安东尼·霍普金斯才敢破这样的忌,冒这样的险。我们随便举出如下例句,希望能够抓住您:
  “认识你我不后悔,一点也不后悔。”——这是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之间的对话。
  “这一吻让你判断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老人就初吻问题对那孩子的教导以及孩子本人的初吻体会。
  “不用睁开眼就能感觉到。”——我们当有怎样细致敏锐的内心?
  “祈祷也帮不了我们。”——因为上帝死了。
  “我们都是时间的俘虏永远的人质。”——施瓦辛格不是“终结者”,惟时间才是!
  “本·强森说时间是个秃头老骗子。”——老千手段无比高超,你我上当不知不觉(“觉”字念之以东北口音),醒过闷儿来人已拉倒。
  
  好,您现在有兴趣跟我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了吗?这不是一部常常被人提及的片子,要看懂它,需要足够细密的心思。
  
  主人公是个男孩子,故事在他11岁那年发生,从他11岁生日那天开始。一大早从梦中醒来,映在镜子中的是满面笑容,在窗子的玻璃上面哈一口气,然后用手指在雾气上写下“11”,一天就这样在他的期待中开始了。
  
  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格外严厉的家教吧,这孩子懂事!妈妈在早饭时候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一张借书证,“准确地说,是一张成人借书证!”妈妈强调。孩子知道这是免费的。孩子还知道妈妈持家不易,因为她又开始了例行的唠叨:你爸怎么怎么不好,死后留下三个月的房租没缴,我这辈子算是倒霉了,我受够了如何如何。这种唠叨您熟悉吗?孩子的名字叫鲍比,给出的反应是默默地听着。
  
  鲍比本来想说,妈妈,你答应过送我自行车的。见妈妈又在唠叨他也就不想说了。出门后小伙伴卡洛尔(女)跑过来,送上一张生日贺卡,卡上画的就是鲍比梦寐以求的那个品牌车子。二人对话如下:
  “你没有得到自行车,是吗?”
  “没什么。我妈买不起。”
  “可她经常买新衣服。”
  “她上班需要打扮漂亮。”
  ……
  套用《手机》里面的形容词,得说鲍比这孩子比谁都“厚道”!
  
  那个妈妈有问题。她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多一些,她将是母亲;放在自己身上多一些,她就是职业妇女。我们知道她想求两全但很难两全,怪要怪她的偏颇。若干天后发现了自我的鲍比曾冷静地对她说:“为什么总是我迁就你呢?”这位母亲无语,也无泪,只是惊于事实,因为事实如此。抱怨心和依赖心让她迷失了自己,吃了大亏后还迁怒于人。当鲍比在她面前把钱甩了一地的时候,她才明白自己竟不如这孩子。
  
  这孩子的成长,得力于在他11岁生日这天早晨搬来住到他们家楼上的那位泰德,也就是霍普金斯。这个奇怪的老头儿教会了鲍比一件事:睁开眼睛看到未来。这里就又牵扯到了特异功能和超能力,会不会有人据此将这部片子归入灵异题材呢?
  
  其实不是。这是一部扎实的生活片,因为睁开眼睛,鲍比眼前的世界和眼前的生活才变得细致清晰。据说耶和华在所罗门王答应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后,只提出了唯一的要求:“请给我一颗敏于感受的心。”人因此成其为人,鲍比也因此得以猛然的觉醒和迅速的成长。
  
  敏感会引导人走向宽厚、深沉的境界。只有保持敏感的心,才会体谅别人关爱自己并对生活生出珍爱之心,才不至沉沦。亚特兰蒂斯本是柏拉图给我们描述的一个岛国,文明昌盛,却在圣经所谓的那场 “席卷所有人的大洪水”中于一夜之间沉入海底,因此“亚特兰蒂斯之心”如果弃音译转取意译则应译为“沉沦”。(有人译为“漂流之心”,不确切)
  
  “沉沦”,是郁达夫小说的名字,也是那篇小说的主题。时代生活或称社会生活在时间的密谋下,就像“席卷所有人的大洪水”,卷去的是童年,是纯真,是人性原本宽厚良善的那一部分。人在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就失去了本初的自己。谁都都不能逃避时间的剥夺,包括鲍比,他被剥夺的是他的超能力。而我们每一个人失去的是什么呢?应该是人各不同的吧,但同属失去!这种失去的状态就是沉沦。
  
  这让人想起并品味电影里那句重复多次的台词:“我们都是时间的俘虏永远的人质。”你是吗?还有那句:“时间是个秃头老骗子!”你理解那份憎恨吗?
  
  “我被琐琐的生活搓伤了”,这是当年学鲁迅学到像极的唐弢的一句话,他后来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被若干个年级的大学生学习。生活是搓衣板吗?你是怎样被搓的?未搓之前你是什么样子?我想《亚特兰蒂斯之心》应该就是未沉沦的心,它属于泰德和11岁的鲍比。因此他俩一再沉吟:“年轻时拥有如此美好时光以为自己生活在梦幻仙境就像在消失的亚特兰蒂斯,长大后,我们心破碎成两半……”
  
  那个自私自利并自以为是的母亲初见泰德,仅仅凭其搬家用纸袋装东西,箱子也不成套,就断定泰德不是什么好东西。她被她的经验和错误的知觉蒙蔽了。又受利益和依赖心的蒙蔽,把老板,那个被鲍比一分钟内识破真相的真正坏东西,当成好人,一再被骗却毫无自省意,终于自酿苦果而求诉无门。最后一个镜头,是她在新买的车里照镜子,搔首弄姿,仍然是不能完全认清自己的样子。
  
  “良知”这个词在古汉语中应该是指健全的知觉,后转为健康的信念。泰德有在冥想中预知未来的能力。“不用睁开眼就能感觉到”,他对小鲍比连说两次,于是鲍比发现自己也有一些预知能力了并在游乐园与骗子的扑克游戏中连赢四次。更为关键的是,在泰德的指导下,鲍比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和勇气,甚至还对自己的父亲母亲有所发现。
  
  他发现了母亲的问题。在一次谈话的间隙,泰德用很快的语气(好棒的安东尼·霍普金斯)简短地(好棒的史蒂芬·金)提醒鲍比:“她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以为她能,那是她对你的威慑力,母亲的威慑力。”鲍比一惊之下,细想有理,于是才开始从母亲的阴影下解救出自己。摆脱母亲的影响后,鲍比最高兴的事,是在泰德的帮助下找到了父亲存在过的痕迹并发现父亲绝非母亲口中的父亲。“你骗人!”最后愤怒的他向母亲大喊,然后用沉痛的口吻继续说:“我父亲是好人大家都喜欢他!除了你,大家都喜欢他!你也没喜欢过我,你只喜欢你自己。” 
  
  愤怒的鲍比继续用沉痛的口吻对母亲说:“我找到了一个朋友,大朋友,我爱他,你不仅出卖他,也出卖了我们。”鲍比想对母亲说明泰德对于自己的意义,但他担心母亲永不会明白。很多年后,鲍比还记得泰德在那个斜阳脉脉的下午对他说过,去吻你喜欢的那个女孩子,11岁的鲍比乍听之后,很是抵拒。“你会吻她的,”泰德坚定地说:“这一吻能让你识别一个人!”果然他就吻了,还对被吻的人说:“这一吻能让你识别一个人!”后来他又问泰德:“触摸了别人会怎么样?”泰德当时的回答是:“就好像打开对方心灵的窗户。”——好棒!
  
  最后,导演用鲍比老去的声音结束了这部影片:“泰德说得对,这里不是亚特兰蒂斯!”但是“认识你我不后悔,一点也不后悔,因为你让我睁开眼睛。”
  
  这部影片让我睁开眼睛,看到过去,也看到未来。
  
  记得片子开头有一个蓝色的波斯球吗?是史蒂芬·金送给我们让我们用它看穿过去与未来的。你也得到它了吗?
  
  感谢史蒂芬·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