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故园情
(2024-01-25 12:34:43)
标签:
散文 |
故乡是一幅画,让人百看不厌,而最撩人心扉的是那片郁郁葱葱的竹子。
故乡永平古称“博南”,历史悠久。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有元梅、霁虹桥、金光寺、永国寺博南古道等文物古迹。值得一提的故事传说、古树名花等数不胜数,但最让我念念不忘、急于向外人道的还是永平坝子上的一从丛翠竹。
永平是著名的“缅桂之乡”,到处都有缅桂花的身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山清水秀翠竹多,缅桂花开十里香。上百个新房林立的村庄星罗棋布似的坐落在南北走向的坝子上,其间就有见证永平悠久历史的“九屯十三村”中的许多村落。这些古老的村庄都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每个村庄都有许多高大茂密的竹子,此外还有许多桃树、梨树、柳树、核桃树、柿子树、桂花树。一片绿竹绕宅,古树成荫,花儿飘香的兴旺景象,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县平添了一片古色古香的气氛。一看这些绿油油的翠竹,就知道故乡是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温和,最宜人居的美丽家园。在无村不种竹,无竹不成村的故乡,异乡人不必担心迷路,只要朝着有竹子的地方走,就能曲径通幽,走遍乡村的各个角落。
这些村子大多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环境优美,人称画里乡村。一个个花木扶疏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银江河畔。但见古树参天,竹影婆娑,炊烟袅袅,一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许多外地人因此爱上永平,在此安居乐业。而电磨坊则是最引人注目的景点,碾米的、磨面的、榨油的、加工饵丝、米线的,络绎不绝,门庭若市。由于阡陌交通,村庄相连,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这村“轰轰轰”,那村“呜呜呜”,一村比一村唱得欢。横贯村中的乡村公路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摩托车、面包车、小轿车、农用车,喇叭阵阵。近几年,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农人都纷纷掀掉瓦房建楼房,短短几年时间,就雨后春笋般冒出一幢幢别墅般美观漂亮的楼房。许多人家都有摩托车、小轿车,人们外出都是以车代步。这些车子连成一长串,景象煞是壮观。不时还有一群少男少女骑着摩托车兜风,而跑得最欢的便是各式小客车。如今许多人家都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他们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搞客运、跑运输、做生意,不仅拓宽了就业门路,增加了收入,还搞活了市场经济。此情此景常让我感慨万端,从古老的石磨到轰轰的车鸣,故乡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啊!
我居住的村庄在坝子北面的山脚下,我家屋后是一片竹林、灌木林,庭院里有十多棵果树及许多菊花、兰花、梅花、金雀花,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绿荫满眼,春光荡漾。有景如此,我能不心旷神怡?闲暇时,吟哦着王安石的诗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打扫庭院,自有一番情趣。有时拄着扫把“悠然望南山”,还有种“种豆南山下”、“心远地自偏”的感觉呢。当我远离小城的喧嚣,在乡之一隅安享这片沁人心脾的绿荫时,便觉得自己身在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