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渊笔记:读书札记:马克思之《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下)
2025-01-11 21:41:58
标签: 笔记 文化 杂谈
读书札记:马克思之《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下)
题记:2025年1月10日。读书札记。重读旧日札记,在马氏文字里有一个词,如刀般铭刻在天渊君的大脑皮层。那个词就是“阶级”,还有一个词语,就是“阶级斗争”。“阶级”是马氏哲学最为重要、占据其主义或理论核心地位的关键词汇。它不同于社会的“阶层”,也不同于“等级”。它具有马氏主义全部的特定含义和那个时代的特殊意味。回望近两个世纪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国际共运史,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那段历史曾经的辉煌与它落寞的尾声。关于这个词和这个词语的进一步阐释,应该本着客观公允与科学理性的态度,结合历史的本真描述才行。今天,时间上积淀的还不够,感情上还没有消退和清除个人的偏执和恩怨,我们无需着急慌忙地进行评说。不急,慢慢沉淀一下。我们要有这样一份耐心。
马克思之《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
正文(摘录与札记)(下):
摘录4:关于一个阶级的代表与阶级的关系,马氏认为:“不应该狭隘地认为,似乎小资产阶级原则上只是力求实现其自私的阶级利益。相反,它相信,保证它自身获得解放的那些特殊条件,同时也就是唯一能使现代社会得到挽救并使阶级斗争消除的一般条件。同样,也不应该认为,所有的民主派代表人物都是小店主或小店主的崇拜人。按照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地位来说,他们可能和小店主相隔天壤。使他们成为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是下面这样一种情况:他们的思想不能越出小资产者的生活所越不出的界限,因此他们在理论上得出的任务和作出的决定,也就是他们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他们得出的任务和作出的决定。一般说来,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同他们所代表的阶级间的关系,都是这样。”(P152页)
天渊君札记: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即:一个阶级的代表并不诞生在他的阶级中,甚至根本不属于和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阶级代表与那个阶级,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呈现是怎样一种有趣的图景?札记文中的那个阶级,马氏显然指的是小资产阶级。后来谈及路易波拿巴时,那个阶级大约指的是法国的小农阶级或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民阶级(包括地主或雇主,即被雇佣的佃农、长工或短工)。
天渊君的札记重点不在此处,他关注的重点在于:他和马氏的观感一样,那个阶级的代表,常常并不是那个阶级的成员或其中的一份子,比如马氏文中提到的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并不是那些小店主小业主小作坊的小老板,有时代表们的生活状态,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有着天壤之别,所谓“相隔天壤”。正如,在中国几千年的帝王集权王朝更迭中,撺掇农民造反起义的,并且成为农民起义军首领的,往往并不是农民兄弟,反而大都是些不得意的落魄文人,不受待见的小官小吏,他们忽悠着挨饿受冻的农民兄弟,说什么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一类的疯话,俨然以农民兄弟的代言人一般,内心转着“打江山、坐金銮、睡N人、抢钱财”的龌龊念头,打江山,坐江山,之后还做着下一代一代代坐江山的美梦。所以,王朝的轮换,农民起义领袖们瞬间就换上帝王真命天子的锦衣华服。看看一部中国集权王朝兴衰史,那些个刘某、黄某、李某和洪某等的英雄们领袖们,不都是这样一群衣冠禽兽,强盗骗子。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无一例外!
所以,阶级,一般而言,就是一堆混沌的、没有集体意识但却有着集体无意识,或曰集体被忽悠被挑逗的集体非理性和集体冲动,以及这种非理性冲动,带来的反社会反秩序,极具破坏性的能量。用一句时髦话,阶级,其群体具有“乌合之众”的所有特质。
阶级,这样一个群体,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有些扯远了,打住!
摘录5:马氏论路易波拿巴时的法国小农。他说:“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式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删除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产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他们只有地域的联系,没有形成一个阶级)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P217~218页)
天渊君札记:精辟!马氏对小农经济的生态生态、及社会关系的现象描述,非常准确。农民,他们生产关系、生活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之简单,生产以及经济的自给自足之稳定,以及以各自血缘血亲为纽带,形成各自独立各自割裂的生产生活模态,使得他们基本靠天吃饭,极度依赖自然,求助天意、眼界狭隘,缺乏整体意识等。中国的农民亦是如此,所以他们需要有一个皇帝来统治他们,主宰他们,压榨他们,剥削他们,奴役他们,就如同他们需要有一个老天,给他们阳光雨露,青山绿水和神邸的保佑。没有老天没有皇帝,他们因此简直无法生存。他们的愚昧和无知,决定了他们一代代困顿贫穷的现实窘境。
摘录6:马氏论资产阶级的二重性。他说:“当群众墨守成规的时候,资产阶级害怕群众的愚昧,而在群众刚有点革命性的时候,它又害怕起群众的觉悟了。”
天渊君札记: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与农耕(或游牧)生产方式的对峙中,他需要群众的革命性(觉悟);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中,与工人兄弟的对峙中,他需要群众的愚昧性(保守)。实际上,任何阶级或阶层或等级,都是如此,都不仅仅具有二重性,而是有着更多层面的多重性、矛盾性和复杂性。
天渊君自问:马氏文中的那个“群众”,到底指代谁?自答:乌合之众。
关于阶级?阶级与阶层、与等级等,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的联系?天渊君还得好好想想,以后再聊。
天渊笔记:读书札记:马克思之《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下)
读书札记:马克思之《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下)
题记:2025年1月10日。读书札记。重读旧日札记,在马氏文字里有一个词,如刀般铭刻在天渊君的大脑皮层。那个词就是“阶级”,还有一个词语,就是“阶级斗争”。“阶级”是马氏哲学最为重要、占据其主义或理论核心地位的关键词汇。它不同于社会的“阶层”,也不同于“等级”。它具有马氏主义全部的特定含义和那个时代的特殊意味。回望近两个世纪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国际共运史,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那段历史曾经的辉煌与它落寞的尾声。关于这个词和这个词语的进一步阐释,应该本着客观公允与科学理性的态度,结合历史的本真描述才行。今天,时间上积淀的还不够,感情上还没有消退和清除个人的偏执和恩怨,我们无需着急慌忙地进行评说。不急,慢慢沉淀一下。我们要有这样一份耐心。
马克思之《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
正文(摘录与札记)(下):
摘录4:关于一个阶级的代表与阶级的关系,马氏认为:“不应该狭隘地认为,似乎小资产阶级原则上只是力求实现其自私的阶级利益。相反,它相信,保证它自身获得解放的那些特殊条件,同时也就是唯一能使现代社会得到挽救并使阶级斗争消除的一般条件。同样,也不应该认为,所有的民主派代表人物都是小店主或小店主的崇拜人。按照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地位来说,他们可能和小店主相隔天壤。使他们成为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是下面这样一种情况:他们的思想不能越出小资产者的生活所越不出的界限,因此他们在理论上得出的任务和作出的决定,也就是他们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他们得出的任务和作出的决定。一般说来,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同他们所代表的阶级间的关系,都是这样。”(P152页)
天渊君札记: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即:一个阶级的代表并不诞生在他的阶级中,甚至根本不属于和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阶级代表与那个阶级,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呈现是怎样一种有趣的图景?札记文中的那个阶级,马氏显然指的是小资产阶级。后来谈及路易波拿巴时,那个阶级大约指的是法国的小农阶级或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民阶级(包括地主或雇主,即被雇佣的佃农、长工或短工)。
天渊君的札记重点不在此处,他关注的重点在于:他和马氏的观感一样,那个阶级的代表,常常并不是那个阶级的成员或其中的一份子,比如马氏文中提到的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并不是那些小店主小业主小作坊的小老板,有时代表们的生活状态,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有着天壤之别,所谓“相隔天壤”。正如,在中国几千年的帝王集权王朝更迭中,撺掇农民造反起义的,并且成为农民起义军首领的,往往并不是农民兄弟,反而大都是些不得意的落魄文人,不受待见的小官小吏,他们忽悠着挨饿受冻的农民兄弟,说什么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一类的疯话,俨然以农民兄弟的代言人一般,内心转着“打江山、坐金銮、睡N人、抢钱财”的龌龊念头,打江山,坐江山,之后还做着下一代一代代坐江山的美梦。所以,王朝的轮换,农民起义领袖们瞬间就换上帝王真命天子的锦衣华服。看看一部中国集权王朝兴衰史,那些个刘某、黄某、李某和洪某等的英雄们领袖们,不都是这样一群衣冠禽兽,强盗骗子。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无一例外!
所以,阶级,一般而言,就是一堆混沌的、没有集体意识但却有着集体无意识,或曰集体被忽悠被挑逗的集体非理性和集体冲动,以及这种非理性冲动,带来的反社会反秩序,极具破坏性的能量。用一句时髦话,阶级,其群体具有“乌合之众”的所有特质。
阶级,这样一个群体,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有些扯远了,打住!
摘录5:马氏论路易波拿巴时的法国小农。他说:“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式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删除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产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他们只有地域的联系,没有形成一个阶级)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P217~218页)
天渊君札记:精辟!马氏对小农经济的生态生态、及社会关系的现象描述,非常准确。农民,他们生产关系、生活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之简单,生产以及经济的自给自足之稳定,以及以各自血缘血亲为纽带,形成各自独立各自割裂的生产生活模态,使得他们基本靠天吃饭,极度依赖自然,求助天意、眼界狭隘,缺乏整体意识等。中国的农民亦是如此,所以他们需要有一个皇帝来统治他们,主宰他们,压榨他们,剥削他们,奴役他们,就如同他们需要有一个老天,给他们阳光雨露,青山绿水和神邸的保佑。没有老天没有皇帝,他们因此简直无法生存。他们的愚昧和无知,决定了他们一代代困顿贫穷的现实窘境。
摘录6:马氏论资产阶级的二重性。他说:“当群众墨守成规的时候,资产阶级害怕群众的愚昧,而在群众刚有点革命性的时候,它又害怕起群众的觉悟了。”
天渊君札记: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与农耕(或游牧)生产方式的对峙中,他需要群众的革命性(觉悟);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中,与工人兄弟的对峙中,他需要群众的愚昧性(保守)。实际上,任何阶级或阶层或等级,都是如此,都不仅仅具有二重性,而是有着更多层面的多重性、矛盾性和复杂性。
天渊君自问:马氏文中的那个“群众”,到底指代谁?自答:乌合之众。
关于阶级?阶级与阶层、与等级等,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的联系?天渊君还得好好想想,以后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