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扯一扯图书馆》

2022-04-10 21:39:40
标签: 闲扯 情怀 文化
图书馆


题记:2022410日。好久没有闲扯了。前些日子,一直在抗疫,也一直在钩沉旧稿。累了就斜躺着闭目养神。反映在博客上,都是些文史底稿类的笔记,玄而又玄的形而上学文字,心情总是抑抑的。在抵御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特别日子里,2600万上海人足不出户,一片静默。但阳光很明媚,碧蓝碧蓝的天空,运-20 的军用运输机三番五次从头顶掠过,缓缓盘旋往虹桥机场飞去。可能是紧急调运物资。这是好征兆。有自媒体呼吁保障供应居民有断炊之忧,看到蓝天看到军用运输机,自然心情好些,也有了闲扯的闲情。就扯扯图书馆吧!

一、扯图书馆的念头是从看一则电视新闻萌发的。哪个频道我忘了。无所谓,因为闲扯既不是报道也不会有名誉侵害权一类的后顾之忧。但说无妨。那则报道说,在上海新冠病毒患者或患者的密接或次密接或次次密接(密接,即密切接触者,余可类推。)的大数据流调(流调,即流行病学调查的缩写。如WG,就是文蛤,一样的情形。)中发现,图书馆是最少人员进出的场所,排名最后,没有之一。而我则是这最少人员中的一个。我突然有些兴奋了。

二、我一般没有逛街的习惯,陪太太除外。在日常消费上我几乎没有什么要求,仅仅满足于维持最基本的温饱即可。这种极简生活模式的养成,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儿童时物质匮乏的深刻记忆,使我在心理上十分抵触任何形式的奢侈或浪费;二是天渊君曾有过一段胡吃海喝食欲大开的尽兴时光,于是对吃喝玩乐再也提不起兴致。这段放纵而欢快的生活有机会得好好说说。我以为这段经历很开心,很必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你想想,在体验这种私人生活里的合法、安全、放松的饕鬄之宴时,你动物性的原始食欲,毫无节制地释放出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并在剔着牙缝,打着饱嗝,闪着微醺的目光,环顾四周的法兰西大餐、日式料理、西班牙或英式黑暗料理,以及囊括四大或九大菜系、博大精深的中华料理,竟没有一丝大快朵颐的念头。你的欲望已达极致,你对美味佳肴没了一点点的期待,你处于生理上的不应期,如果你有文化,你会突然想起元稹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为什么说这样的体验,绝对需要绝对重要呢?因为你会顿悟,人的欲求是有限的,人的欲求不仅仅在食欲上,生活有太多的方面需要用你的心,你的情,你的胃,你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你经过文明过滤过的感性或理性,去感知去体验去认知去享受那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时,你会发现元稹的诗句,还有下面两句才是整首诗最重要的主题:“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匆匆走过美女如云般的万花丛中,我已懒得回头去看;这是因为,一半我因此已无欲无求,修行得道,一半我因为你呀。”)意思是说,曾经此番,我已无欲无求;半是修成正果,半是痴心依旧。痴心深植才会无欲,既是无欲便是超然。

孔子云:食色,性也。食如此,色亦然!从此以后,你再也不会也不愿沉迷在狭隘的食或色这类基本的人性里,你会沉迷新的欲求,沉迷在人性的升华之中。比如天渊君,后来就开始喜欢逛图书馆了。 

三、有些扯远了。继续闲扯图书馆。扯图书馆的念头,还有一个触发的点。话说那天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看到一本《呼吸》的长篇小说,作者孙甘露,名字很熟悉,上海作家。我随手翻阅,书装帧的不错,浅色的封面,很端庄。翻到第10页,看到下面节录的这段话:

图书馆是一个象征。它是无数时代人们艰苦或随意写作的缩影。同时,它也是伴随着一切写作的绵长沉寂的一种写照。它使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纪事和个人陈述在静默中簇拥在一起,成为图书馆的一种日常情景。它是一处心智的迷宫,一处充满危险而又美不胜收的福地,一个布满标记而又无路可寻的迷茫的乐园,一个曲折的情感泄洪道,一个规则繁复的语言跳棋棋盘,一个令人生畏的灵魂寄宿处,一个小件知识饰品的加工场,一个室内公园或者一个有书架隔开的散步回廊,一个纸张、油墨、文字构成的生命的墓园。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到描摹图书馆文字中,最为全面、华美、空洞、别致的文字。我又看了一遍。就把书借回了家。路上,关于图书馆我想了很多。

四、后来,我再次阅读这段话,我觉得孙作家把什么都说了,细品觉得什么都没说。图书馆作为一个书山学海的象征物,它迷宫般构架,让我浮想联翩。图书馆真是一个诡异的处所。作为近代历史的产物,图书馆不同于古代皇家的藏书楼,学问大家的书院,它兼容并蓄地杂烩着所有的文字,它给自由出入图书馆的读者一种浏览、吸纳或吐糟的方式,一种文字化或书画化文明成果自主选择的权利,一种属于近代的文明观照、平等思考的自由意志。

我想闲扯的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它的诡异奇幻。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常常在图书馆不声不响地孕育着那些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没有图书馆,中国近代发展的轨迹会不会有所不同?

比如:如雷贯耳的某先生,当年就是在僻静的北大图书馆里,阅读各类书籍和报刊,读得热血沸腾脑鼻充血,还不时与胡适、周树人等人在新青年聊上几句。不料后来竟在北平闹出了有伤风化的私生活花絮,某自然在北大显赫教职上坐不住了,只得悻悻南下,投入了火热的社会政治活动。竟成了伟光正的某党创始人,并和北大图书馆李馆长一起,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安静闲适的图书馆,就这样给人一种神秘蕴藉、玄机莫测的感觉。

五、所以,我每次莅临图书馆,都怀着肃穆凝重的心情,不敢造次,生怕遇到某先生一类的大人物。对图书管理员更是小心翼翼察言观色,万一不被顺眼,在服务、登记、提示等方面给你脸色看。古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还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没有图书馆管理员,你就没有进入书中的钥匙,没有通行的路径,什么颜如玉黄金屋想都不要想。我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图书馆管理员做得好的,他一发力就会踢开山门,成就一番伟业,成为一代宗师,震得中华大地哐当哐当响,让那些校长教授们钦敬、仰慕,直至服帖、股栗。

六、我去图书馆,自然没有校长教师们的颐指气使,趾高气扬,对图书馆管理员也是一脸的和气。我去时的心态和逛淮海路名品店的时尚女人们一般,只是感受那扑面而来的气场和氛围。女人们喜欢的是香氛和摩登,我喜欢的是格局和厚重;她们用大把的银子买来虚荣和名媛称号,我用更大把的时间攫取虚妄和寂寥。本质上我们(我和她们)都差不多。 

七、疫情期间,我的那种虚妄和寂寥感就更强更遏制不住。走进飘逸着历史霉味的阅览室,看到一排图书,又一排的图书,挤得紧紧的,肩并肩背靠背的,簇拥着排列着。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书?除了绝对的经典,有些书真是要多无聊就有多无聊,要多无耻就有多无耻。一个读者读一本书,是读者有求于书,或寻求知识,或积累学问,或挖掘新奇,或邂逅刺激。一个读者去图书馆,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他的欲求会瞬间迸发。可是,我望着书籍,却很茫然,甚至没兴致哪怕翻一翻那些肤浅的纸制品。因为我从中无法获益还会委屈我的智商。我常常起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时,我看到了《呼吸》。我以为是一本医学书。正巧我有支气管炎,且是新冠病毒最喜欢攻击人体肺部最柔软的进口处。我翻了一下,算是完成了对图书馆的朝拜。一次有仪式感的朝拜。

八、图书馆,一个落寞的去处。去了,依然落寞!人迹罕至,这应该是一个落寞的年代吧!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