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文史底稿:《我的形而上学(关于钩沉旧稿)》

2022-04-01 08:10:54
标签: 笔记 文史底稿 文化

题记:202241日。愚人节。四天后即清明节。新冠肆虐,时局诡异。今晨3时上海整个浦西区域进入静止阶段。天渊君颇有些忐忑。于是忙着钩沉旧稿,借以排遣不安心情。夜深人静还是睡不着,不禁对这类钩沉旧稿的动作,以及旧稿钩沉出来的这些旧物沉吟起来。天亮后,遂将沉吟的东西拾掇成堆,发现沉吟的东西只接仙气不接地气,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空灵与神秘,遂放在《我的形而上学》这个筐里,算是闭门思过闭门冥想闭门顿悟闭门修关的额外收获。

《我的形而上学(关于钩沉旧稿)》

一、 钩沉旧稿是一个旧词。

咬文嚼字地说,就是在岁月的深潭里借用工具(所谓“钩”)勾起那些沉没在潭水底下,深睡着的老旧稿件或文字。“钩沉”这个词,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用的较多,鲁迅先生特别喜欢用。他有一本书,标题就是《古小说钩沉》。天渊君这么说,是想强调这是一个迂腐梗直文人的旧式作派,并借此向那些有良知有风骨有气节很迂腐的老派文人表达我的敬意,比如鲁迅比如胡适。这样的老派文人已经绝迹。天渊君近期钩沉的旧稿(请参阅天渊君博客里的《笔记》栏目或其他的文字,这样的文字还会继续发掘),都是我过去的文字,所以是旧稿。旧稿有许多,天渊君钩沉的旧稿,自是从岁月的深潭里勾留到的旧物,在今天自然成了新古董。

二、钩沉旧稿是一种回忆。

旧稿(文字)的那些破旧、缺损、枯黄的纸张和模糊、洇渍、熟悉的字迹,虽然深受时光的磨砺,那历历在目的内容,依旧如新如昨,甚至有那么几页,会勾起与之相关的那段可能美好可能暗黑的记忆,它不会失真而且会突然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那段岁月中的所有细节。所以,它和沉默的古物、古董相比,更精准地突显出那时那地的身心特质。

三、钩沉旧稿是一种缅怀。

它是对已逝时光的一种追想,一种回望;亦是对漫长而又短暂人生的一种检讨。在那段被旧稿文字照亮的记忆里,我求索了什么,拒绝了什么,我得到了什么,丢失了什么,我曾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将生活过成了什么样?我的一生值得骄傲吗?我错过什么我哪里错了?我需要记住需要忏悔些什么?这些自问在我的钩沉中,不断扎入心肺,剧痛而自虐,且没有答案。

四、钩沉旧稿亦是一种释怀。

它提示生命的长度已到末端,生命有漫长的昨天,不确定的今天,但已没有个体生命意义上的明天。它提示我们需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提示我们不需要再去理解别人,也不需要去理解世界。你越来越游离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慢慢就是你自己生活的周遭,慢慢就是你自己。你就是你的世界。你用你钩沉的旧稿,作茧自缚你的生活茧房,来完成你精神的圆满。这是你人生境界的升华或涅槃!你的境界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而不是那个浑浑噩噩的“无我之境”。

五、钩沉旧稿更是一种胸怀。

它看淡生死看透人生。又像一个局外人一般,笑看自己岁月的悲欢离合,既无哀伤也无惊喜,生活钩沉了些许遗忘了更多。天空一望无际像海洋的倒影,而海洋静谧得如同你的博大胸怀。你的胸怀可以有基督有佛陀或有爱,也可以继续留着你的挚情或念想。你的胸怀更能驱策你继续努力前行,去想去做你今生今世还没有做完的事情,比如,去一次某圣地洗涤灵魂里的污泥浊水;再比如,做一件兴师动众的事了却你的宿愿;还比如,像天渊君一般,梳理旧稿玩味旧稿钩沉旧稿,将旧稿慢慢撕碎,让记忆慢慢轻巧,任岁月慢慢清晰,看白驹慢慢过隙,听天地轮转瞬间已成百年。

 “有我之境”不又成了天人合一的“无我之境”?! 这样,不是很好嘛!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