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际头村

标签:
文化周宁际头村 |
分类: 住在周宁 |
http://s12/mw690/004kAsZugy6KfJGpJPR3b&690
际头村山水有情,村子所在地海拔800多米。东面是巍峨的笔架山,西面是华美的莲花山,南北群山环抱,风光旖旎。六蒲溪支流蜿蜒曲折,环绕村庄缓缓而过。溪岸边两棵郁郁葱葱的百年老松,华枝招展,好比热情好客的迎客松,时刻迎候进村的客人。他们又象亲密无间的哥俩,以对面的月山为桌,以溪畔的古柳杉为笔,以源远流长的溪水为墨,尽情描绘村庄的辉煌。村口有供奉当境明王的道场,一丛古树簇拥其间,略显庄严肃穆。树丛中有8株百年红豆杉,进出村庄,都要从其树荫下经过,仿佛经受洗礼一般。水尾处,一座二十七米长,七米宽的石拱廊桥如一道彩虹横跨溪流两岸,该桥取名龙兴桥,预示着村庄永世兴旺发达。
值得一提的是,际头村自古人才荟萃。清光绪三十年前,际头村就有进士1人,秀才12人。清道光九年村民陈春兰又中进士,福建省学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陈用光送“文魁”匾额,以示表彰。建国以来,又有博士1人,硕士3人,大学生30多人,重教兴文之风胜过当年。
在残酷的解放战争时期,际头村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周宁县志》这样记载(笔者稍作改动):1936年5月间,闽北红军独立师一部从浦源出发,途经周墩际头村时,与国民党保安团和民团五个连展开激烈遭遇战。红军利用浓雾天气巧妙地占领山头有利地形,以居高临下之势与国民党军决战,战斗最终以打死打伤保安团和民团50多人,红军伤亡各2人的结果结束,红军部队随即转移到政和县开展武装斗争。
际头村耕地少,自古就有村民或经商或从事农副业,清乾隆末年的“技盛号”茶行就名盛一时。际头盛产上等的灯心草,茎秆柔韧,用它编织出的草席夏凉冬暖,经久耐用,广受用户青睐。进入二十一世纪,全村外出务工或经商达800多人,创办企业10多家,年产值过亿元。如本村退伍军人陈善宝先后在城关、李墩办木工艺品加工厂,又到江苏等地从事钢贸业,积累资产数千万元。虽然近期在外企业遭受世界经济下行的冲击,但是,财富就象是款款而来的际头溪水涨落有时,勤劳智慧的周宁人一定会走出困境,再创辉煌。近年,村内的板栗、生姜、蔬菜、太子参、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村民获得较高的收入。
现在,际头溪畔楼房林立,古老的山村焕发出浓浓的现代气息。看来,岸边的松树哥俩“描绘”出的山村水墨画又该添上几抹秀美亮丽的色彩了。
http://s5/mw690/004kAsZugy6KfJILf0Md4&690
http://s15/mw690/004kAsZugy6KfJIUBHw3e&690
http://s8/mw690/004kAsZugy6KfJJ2B0z97&690
http://s14/mw690/004kAsZuzy75LbiL96t3d&690
http://s1/mw690/004kAsZuzy75LbiPDuU80&690
http://s14/mw690/004kAsZuzy75LbiSlid0d&690
http://s6/mw690/004kAsZuzy75LbiVnr72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