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哲学

(2019-06-11 13:37:44)
标签:

文化

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主要的意思是指当一个人穷困不得志之时,就应独自把个人才德修养好;得志做了大官的时候,就要造福百姓,把天下治理好。有的解释说这句话是中国儒道精神互补的共同体现,前一句指的是道家的处世修身之道,后一句则是儒家积极入世追求功名抱负的体现。用这样的理解去整体感知中国古代文人的处世哲学是可以的,若是从这句话的出处与原义出发,这样的理解便显得有失偏颇。
原话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结合孟子周游列国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主张,我并不认为他在这里有融合道家思想的精神。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追求精神的自由,我认为道学家们不论是穷还是达都会是一种平和无为的心态,不存在“善其身”亦或是“济天下”的可能。孟子的“性善论”以及在孔子教育思想基础上继续提出的教育理论都是修身哲学,而他在继承孔子的德治思想上再提出了“仁政”主张,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则是孟子的兼济思想的体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处世哲学,孔子与孟子一样周游列国传播儒学,传播儒家思想,不得志时便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学识来使自己“见于世”,得志之时就向统治者提出自己的“德治”主张使天下处于“仁”,从而达到兼济天下的效果。
初唐最杰出的文学家陈子昂,他在文学理论和创作方面都推动了唐代的诗文革新,他的思想虽然比较复杂,但儒家“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仍是他思想的主导。陈子昂在《祭韦府君文》中:“有经世之心,怀轨物之量,甘心苦节,风雨不改,尝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善天下。”其政治主张“措刑”、“知贤”、“招谏”、“息兵”等都体现了儒家的兼济思想;其诗歌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揭露初唐社会弊端,同样是表达了其兼济思想。
我国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潦倒不堪,仕途不济,却心系天下苍生,从杜甫的诗如“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杜甫为苍生的情怀与兼济天下的深切愿望。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与元九书》中,白居易向元稹与世人表达自己的志向时这样说:“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白居易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他有着诗人的政治自觉,用文章反应社会现实,尽管在仕途中得罪了许多权贵,但他的一生处世行事,都以此为准则。他主张诗歌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并说自己写“讽谕诗”是为了表达“兼济之志”,目的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他早年的《策林》和讽喻诗集中体现了白居易早年发扬儒家推己及人,爱民仁政,兼济天下的积极思想。自贬谪江州后他就改写“闲适诗”,远离政治中心的党争祸乱,转向以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独善齐身”的处世哲学。在这之后,他便与自己发生了矛盾,尽管他践行“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诗中既有兼济,也有独善。但是白居易的独善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善,他在远身避害的同时还拿着国家给的俸禄,他的“独善”是建立在国家供养之上的。
到了宋朝,文人渐渐将“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处世哲学融合达到了统一,独善和兼济并非处于对立面,这是可以同时达到的目的。北宋文学家苏轼,作为豪放派诗歌的代表作家,他是一位旷达文人;作为一名政治家,他身上有儒家士大夫特有的为天下人格。在苏轼身上我们能看到强烈的济世思想,尽管也受到贬谪,但他一直保持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精神与独立自救的人格,真正做到了“独善”与“兼济”的统一。苏轼通过自身的影响,扎根于黄州百姓之中,在推动黄州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上做了非常大的贡献。王国宪《重修儋州志叙》中指出:“北宋苏文公来琼,居儋四年,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教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由此可看出苏轼在利用自己所能达到的影响全力“济天下”,所以后人对其评价之高喜爱之甚是有充分理由的。
孔子的独善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他先是周游列国,后来发现自己的思想得不到统治者的支持,便回到家乡办学,用自己的德行与智慧来影响世人,这便是最高境界的“独善”。当自己无法在政权层面有所影响有所作为的时候,便通过修身扩大在道德方面的影响,来完善自我,影响他人。就如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尽管他已经没有当官,隐居田园,但他不苟且于现实的精神,不与黑暗同流合污的道德光辉影响了众多后人。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也是如此,尽管“不得志”,但他通过写文的方式,唤醒了麻木的中国人,用自己所能达到的方式影响众人,从而“兼济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