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幽静的山谷》B班音乐教案

(2017-11-06 23:49:29)

音乐教案《幽静的山谷》(B班)

学情分析:

B班的学生相较于A班各方面要稍微欠缺一些,音乐素养没有A班学生强,课堂参与度上也没有那么主动。但是这部分学生特别配合,所以上课时应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来对他们各方面进行慢慢渗透,以此达到能力的提升。

教学内容:唱《幽静的山谷》      听《瑞士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演唱《幽静的山谷》,唱准弱起拍,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通过欣赏《瑞士山歌》,感受瑞士民间特有的“约德尔”这种真假声交替的唱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感情。

教学准备:钢琴、ppt

教学过程:

一、听《瑞士山歌》

1.学生听歌曲,了解演唱形式。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速度分别是什么样的?

3.介绍瑞士民间特有的“约德尔”这种真假声交替的唱法。

瑞士山区,牧民们常常用号角或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传递各种信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有趣而又令人惊叹的真假声交替的约德尔唱法,这种唱法也是瑞士山歌的特色。

4.再听一遍:你听到了歌声中的“咿、噢、来”等各种衬腔吗?这种源于山里牧羊人呼喊的声音有什么特征?

5.复听:请在“来咿噢都”处轻轻地和着拍子拍手。

6.模仿一下大跳的唱法。  

二、唱《幽静的山谷》

1.听歌曲范唱,和《瑞士山歌》做情绪上的对比。

2.借助音乐与动作,把握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3.随范唱轻声哼唱歌曲。

4.师用琴带学生分句模唱旋律(两遍)

5.填歌词唱一唱。

a师分句教唱歌词,学生跟唱;

(注意一音两字、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可以适当示范。)

b师弹旋律,学生第二遍唱出歌词;

c师生接口唱;

d师生交换;

e学生齐唱歌曲;

f师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换气,找到换气点,学生进行巩固演唱。

6.歌曲处理:情绪、声音上做指导。

分析歌曲:第一乐句以级进为主,第二乐句两次四度大跳使旋律突然明朗。第三乐句6小节,前半句运用附点节奏,增强了音乐的动感,后半句再现了第一、二乐句的音乐元素,在回味中结束歌曲。

7.随伴奏音乐唱一唱。

8.运用轮唱这种演唱形式唱一唱。

a学生唱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b师生交换;

c生生合作;

d评价、指导;

三、小结,师生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