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楼阁---悬空寺

标签:
行走山西 |


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以当时的建筑工艺技术,我是很难想象工匠们是如何在这悬崖山壁开凿建寺的,这种在悬崖峭壁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我只有赞叹古人高超的智慧和超强的能力。

关于在崖壁上建造"悬空寺"的历史由来,据称是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年)留下的遗训:"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他的弟子们为了完成天师的心愿,用了43年的时间,终于在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了"悬空寺"。

"悬空寺"最初名叫"玄空阁","玄"源于中国道教词汇,"空"则源于佛教的词理,加上汉语中"悬"与"玄"同音,于是后世人就称呼这座建造在崖壁上的寺院为:"悬空寺"。

说来也非常有意思,"悬空寺"是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院,这种三教合一的模式在我国并不常见。

有一点必须明确,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悬空寺"寺院制式是清中期"悬空寺"的寺院规模,与1500多年前的"悬空寺"是两个概念。

今天我们在现场看到有几十根木柱支撑整个寺院,其实真正支撑"悬空寺"的插入岩石的横梁,力学上称"托扶",木柱支撑更多时候不是为了结构更牢固,而是让人看上去更安心而已。

这些栈道和楼阁殿宇相连接,高低错落,给人感觉好似凌空,事实上最牢固是打入悬崖峭壁超过建筑宽幅3倍以上的结构框架。

悬空寺崖壁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是比喻悬空寺就像"鲁班"修建的一天巧夺天工。如果你看的仔细,除了"公输天巧"崖壁上还刻有许多的石刻字,至于出自谁人之手,好像没有介绍它们的出处。

真正发挥稳定整个建筑安全功能的是当地产的铁杉木加工的方形横梁框架,方框楔入石岩,不惧虫蚁,也不会腐烂,这就是"悬空寺"历经千年风雨而不朽,依然完好无恙的真正原因。

游览"悬空寺"最大的体验就是在貌似惊险的"崖壁"攀岩一般,有没有人感受到"惊心动魄",这还不好说,因为有人天生恐高啊!

目前,整个"悬空寺"共有三座主体建筑,四十余间大小不一的楼阁,这些建筑离地面有6-70米高,人站在栈道从上往下看的确有种凌空高悬的视觉感。

作为中华民族国宝的"悬空寺",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它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值得我们国人骄傲的地方。

2010年,悬空寺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的十大建筑之一。

1982年,山西的"悬空寺"就已经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山西------<<崖壁楼阁---悬空寺>>篇

这些栈道和楼阁殿宇相连接,高低错落,给人感觉好似凌空,事实上最牢固是打入悬崖峭壁超过建筑宽幅3倍以上的结构框架。

悬空寺崖壁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是比喻悬空寺就像"鲁班"修建的一天巧夺天工。如果你看的仔细,除了"公输天巧"崖壁上还刻有许多的石刻字,至于出自谁人之手,好像没有介绍它们的出处。

我个人觉得"悬空寺"倚崖挂壁,看上去很"惊吓"人的样子,而支撑的这些木柱根本就不承受力,只有心理安慰作用。

真正发挥稳定整个建筑安全功能的是当地产的铁杉木加工的方形横梁框架,方框楔入石岩,不惧虫蚁,也不会腐烂,这就是"悬空寺"历经千年风雨而不朽,依然完好无恙的真正原因。

游览"悬空寺"最大的体验就是在貌似惊险的"崖壁"攀岩一般,有没有人感受到"惊心动魄",这还不好说,因为有人天生恐高啊!

目前,整个"悬空寺"共有三座主体建筑,四十余间大小不一的楼阁,这些建筑离地面有6-70米高,人站在栈道从上往下看的确有种凌空高悬的视觉感。

作为中华民族国宝的"悬空寺",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它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值得我们国人骄傲的地方。

2010年,悬空寺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的十大建筑之一。

1982年,山西的"悬空寺"就已经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山西------<<崖壁楼阁---悬空寺>>篇
下一站:大同华严寺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