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雁门关

标签:
行走山西 |

世事总是无常,突如其来的一场春雪,令我们一行在代县雁门关的游览行程变得困难重重。

开车的人最怕在雨雪天驾车,尤其还是在陌生崎岖的山路行车,无论从驾驶视野还是从路面状况来说,往往都是要考验驾车人的技术本领。

雨雪天受到考验的不仅仅是驾车人,同时还有提心吊胆的同行乘车人。当然,行车的速度自然而然的也慢下来,毕竟安全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原计划只有1个小时的车程到达雁门关长城,最后竟然走了3个小时,这也导致了后面的景点游览行程被耽误。

雁门关长城,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为我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雁门关"之称,最早始自唐初,据<<唐书-地理志>>描述这关城:"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众所周知,雁门关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防御关隘,被誉为是"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蒙恬大将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今河套地区)。

说到底,修筑万里长城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戍守边疆,保家为国,防备匈奴侵犯。

空中飘雪穿过"宁边楼",我们在城楼下遥想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多场保家为国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宁边楼"是为纪念北宋守关名将杨继业(六郎)而建。

雪愈来愈大,长城道上的积雪也越来越厚,景点工作人员建议我们一行放弃登城,为了安全就在附近看看吧。

火铳,又称:"火筒",是元朝和明朝前期用于防御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

雁门关是古时塞外要要的防戍守要地,它的海拔在1500米以上,是古代中原和关中的战略要地,是构成南北之巨防要塞,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地利门"为关城西门,与天险门对应,石座转身,建筑面积达1510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之一。

雁门关随山势而建,周长约5公里,围城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很好的防御屏障作用。

杨业,又称:杨继业,俗名:杨六郎,系北宋守关名将。

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一行人只在这里停留30分钟,雨雪天路滑,再加上前面又耽误了太多时间,所以不得不压缩游程,赶着前往下一个景点"应县木塔"。

同行中有人感叹"雁门关"没有必要玩,又没看到什么风景。我觉得主要来的时间不对,又正好碰上下雪,其实也无需感叹,本来我们也到了随遇而安的年纪,碰上就是缘分,您说是吧!

应县木塔是俗称,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才增修完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它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共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重达2600多吨,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较遗憾的是如今已经不能登楼观光,因为塔身已经历经千年,保存完好已相当的不容易。

有关释迦塔的历史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作外观游览,目的是为了赶去下一个游览重点景点"悬空寺",之前在时间安排上已经晚了些,有些脱节,所以必须在"悬空寺"景点关门前赶到哪里。

行为山西------<<雁门关长城及应县木塔>>
下一站:<<崖壁楼阁---悬空寺>>
谢谢分享!
前一篇:代州古城
后一篇:崖壁楼阁---悬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