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蒲壮所城

标签:
行走浙江 |

说真的,如果您喜欢历史,那这里真的适合您来看看。

蒲壮所城是明朝抗倭时修建的城堡,它一面靠山,三面用石头堆砌,外加一条护城溪河,易守难攻,曾多次抵挡住倭寇的进攻。

1996年,蒲壮所城被国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壮所城位于浙江沿海最南端的苍南,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浙闽沿海要塞,也是南北运转的重要通道。

元末明初,这里常遭倭寇进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下令在这里筑蒲门壮所,1387年,蒲门壮所城建筑完成。

蒲壮所城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抗倭海防城堡,城堡分东、南、西三座城门。

三座城门均建有瓮城和城楼,城内面积达35万平方米,街巷呈"田"字排列,巷巷互通,街街相贯。

今天的蒲壮所城内还保留有众多的古迹,像城隍庙、东林寺、西竺寺、文昌阁和宗祠等等。

当地流传的古谣道:"一亭二阁三牌坊,三门四巷七祠堂,二十四井八炮台,东西南北田字街"对古城堡的结构做出形象写照。

蒲壮所城的全城周长约2300余米,所城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现存的平面并不规则,有些城垛、城墩已毁。

据悉,蒲城内现有人口6000多人,却流行着三种方言,分别是温州话(瓯语)、闽南话和畲语。

瓯语是温州语系中的一种,据说来自温州一带的抗倭兵所说的方言和闽南话互相影响,产生了当地特有的瓯语,是不是很有意思。

此建筑是蒲城的王氏宗祠,所建于清光绪年间。

不过,王氏并非是蒲城内的名门望族。

有资料介绍,蒲城金氏、陈氏、叶氏和华氏为四大望族。

其中城西为华氏宅集中区域,图为华公纪念堂建筑。

蒲门华氏为明初从无锡迁入,华氏后人为缅怀先人光辉业绩,1928年在重建宗祠时扩建了今天的规制。

有个小插曲:我在蒲城内行走,在走到东晏庙时恰巧碰到这队人马。

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当地的民俗活动,他们在东晏庙内做出各种外人听不说唱和动作表演。

后来悄悄问当地人这是什么风俗活动?

当地人说:这是在迎亲。最后看到一对新人出现,只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里的风俗"迎亲"是这样的,大冷的天气,真心疼这位两光膀子大哥啦!

这棵小叶榕树也有近200的树龄,蒲门城内这样的古树还有不少。

这个就不用介绍吧!

这是城隍庙,基本上也属于是清乾隆时期的规制。

蒲壮所城就是一座充满历史感的古城,而且还不收门票,必须点赞!

这里的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穿行在幢幢古宅院群中,与历史对话,有种探寻历史痕迹的意味。

当地名人故居

因为蒲城靠海的原故,这里的渔民每次出海都要来拜谒。

蒲城古街道上的古井,至今仍旧发挥着为当地人供水的作用。

行走浙江------苍南蒲壮所城
谢谢分享!
前一篇:千年廉村
后一篇:霁月里---老上海月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