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廉村

标签:
行走福建 |
廉村是一个被唐肃宗敕封的古村落,公元756年,李亨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因唐代"开闽第一进士"薜令之就是廉村人,被李亨授"左补阙"之职,由于薜令之为官清正廉洁,辞官返乡时,两袖清风,囊无积蓄,故唐肃宗特敕封其故乡的村名为"廉村",自此开始,"廉村"之名已经沿用了1200多年。

明月祠,始建于唐末,是为纪念薜令之而修建的纪念祠,现建筑为清中期重新修缮,占地约500平方米。

纪念祠为悬山顶,由大门、戏台、天井和大殿组成,山墙厢房呈典型的闽式厝风格,建筑造型古朴典雅。

廉村的当地人有种比较自豪的心理,因为在福安还未建县之前就有廉村存在,南宋淳佑五年(1245年),廉村隶属于福州长溪管辖,明末清初廉村才隶属于福安二十二都。

今天廉村的最大姓氏并非薛姓,而是陈姓,唐末五代,陈始祖怀玉从连江迁徙廉村,因娶薜族女子,遂定居廉村,此后,陈姓子孙达数千人,成为廉村陈姓聚居的单姓村。

眼前所见的村内街巷路道并非普通的道路,道中间及两侧各铺设一道条石,缀合成三轨,空余铺设鹅卵石,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之为有历史年代的"古官道"。

这块立碑就不用我多介绍了,所谓"古官道",一目了然。

廉村在宋代时共走出了30多名进士,曾被誉为"进士村",也出现了"一门五进士,父子弟兄皆登科"的辉煌。

除了"廉村"之名,廉村先后又被后世的多位皇帝敕封为"廉水"、"廉岭"等封号,廉风承袭,耕读兴盛。

陈氏宗祠始建于明初,嘉靖间遭兵焚,今天我们看到的陈氏总祠规制是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建。

除了"陈氏总祠",廉村里还建有"陈氏分祠",这个令人有点意外,同门宗祠还设有分祠,这只有他们族人自己知道原由。

廉村现存的建筑大多在穆阳溪西侧,村内尚存明式环城门头6处,此门命名为:"信门",其余分别为"廉门"、"忠门"、"孝门"、"礼门"、"义门"。

这些由硕大的鹅卵石拼砌堤岸是明代廉村古码头的一部分,如今古码头已不复存在,渡口依稀见可。

如今穆阳溪的这一段已经不通航,改为"水上乐园"供当地人和游客娱乐。

廉村古渡口堤岸边的这个巨大榕树已经500多岁,人们在此挂上红条幅,祈福安康。

福建古树名木告示牌

这建筑只剩下院落门前的柱石部分是老物件,还有散落满地的鹅卵石。

这小叶榕树也有280余年的历史,也是廉村古树名木之一。

廉村的村道大多由当地产的鹅卵石铺成,既就地取材,又符合当地人崇尚的朴素廉洁。
行走福建------福安千年廉村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