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之---坑口古村落

标签:
行走徽州 |

坑口古村落地处安徽与江西的交界处,属于安徽祁门县下的闪里镇管辖,历史上的古名为:竹溪,又名:竹源。

安徽人将坐落在山拗溪涧的村子都称之为:"坑"。坑口古村落临水依山,所有的房屋均依地形而建,因地势低洼,呈锅状而得名:坑口。

刚踏进村子,就被眼前破落残缺的房子景象惊讶,我估计这场景已经有些年头,曾经的徽派古建未见粉墙黛瓦,却被藤本植物包裹,作为一个外来人的我很是心痛,何况房屋的原主人呢!

很显然,今天的坑口古村落已经没有了昔日繁盛,只剩这古朴的青石板铺筑的小巷道,依稀能展示出古村悠久的历史。

坑口"陈氏宗祠"始建于宋,今日我们所见到的"陈氏宗祠"是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距今已有448年。

坑口村有溪水呈S形绕村而过,很惊奇这溪壑涧居然还有几个类似"玛尼堆"的人为景象,可见这里人也是见过市面的,否则不会这么"无聊"吧。

当地人叫此溪流为"文闪河",据说这条河它的下游可以流通到江西的杨春河。

坑口村曾经被誉为"中国古戏台之乡",也是皖南根艺之地。

令人痛心和惋惜的是在2013年12月29日凌晨,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古戏台---会源堂,不幸遭遇火灾,古戏台木结构全被烧毁,只留下了这些地基转石台。

背景资料:会源堂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600平方米,其中光古戏台的表演台就有近100平方米之大。

真的非常可惜,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源堂"遭劫,当地的文保单位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没有在坑口古村落见到年轻人,估计他们都外出务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这景象与大多数的乡村很相似。

说实话,坑口古村让我觉得现在已经很破落,传统到名副其实的"传统古村落"。

这个当地人称:瓜蒌子,具体是水果,还是蔬果我就不清楚了。

当然村落里也有几家的房子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当从外观上来说给人的感觉这建筑气势恢宏,显然是大户人家。

当然村落里更多的建筑还是那些有历史年代感的古建,尽管年代已久,有些墙壁已经破裂,但门楣上的石雕工艺依稀能见当年的房屋精美考究。

这些石雕精细程度可用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来形容。

还有这地上用石头砖瓦相拼图出来的"戏"字,无不体现出古徽州工匠们的智慧。

坑口古村落的自然环境还是很优美,可以用风光旖旎来形容。

坑口村古木翠绿,郁郁葱葱,古村落布局也是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人意识,可是对先祖留下的宝贵的历史古迹文物---会源堂,却没能够尽到应尽的保护义务,这着实有点愧对于古人。

这是当地新修建的"会源堂"。当然它不是在原址上复建的历史古迹,只是重新拷贝复制的一个完全新造的"会源堂"。
我不认为这么做有何意义,而且用它取而代之,我觉得很没意思,也根本替代不了历史上的哪个曾经让坑口人引以为傲的老的"会源堂"。在当地人心目中,它就是坑口人无比自豪的荣耀。
行走徽州------坑口古村落
下一站
祁门古城老街
敬请期待
谢谢分享!
前一篇:徽州行之---榉根关古徽道
后一篇:徽州行之---祁门古城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