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芒种》& 节气介绍

(2015-06-06 08:57:27)
标签:

休闲

文化

生活

分类: 景物篇

 七律:芒种

许庆文

夏春交季争时日,朝夕出归迎斗星。

抢种福田圆绮梦,精耕乐土孝椿庭。

农家健步康庄路,园野荣身锦绣屏。

地利人和开运泰,丰衣足食享清宁

 

黑龙江农谚:“过了芒种,不可强种。”“春争日,夏争时。” 

 

黄河老农冯允甫先生赠玉

非凡之作展网眼,驻足仰观赏俊贤。

 穿越时空绕耳间,顺颂夏琪于屏前。 

 

飞鸣鸣飞先生赠玉

芒种忙种,节令匆匆。勤耕沃土,其乐融融。

 

* * *  * * *  * * * 

 

芒 

--节气介绍

(摘录自百度百科,诚谢作者)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中文名:芒种
外文名:Grain in Ear
别    名:忙种
代表寓意:农作物成熟,农民朋友散播播种
气候特点: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
所属季节:夏季
时间点: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
前一节气:小满
后一节气:夏至
风俗活动: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
风俗食物:青梅等
农事活动:作物栽培
养    生:饮食清淡、调养精神
三    候: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
属    性:24节气之一,干支历午月的起始
 
节气详解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巳月的结束以及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
    芒种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五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华北地区有“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的说法,这种情况是阴历算法造成的。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354或355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10-11天,因此必须三年一闰(有时是两年一闰),补充所短的天数。闰月时,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种有时在4月,有时在5月。中国农民深知4月芒种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所以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5月芒种,就把庄稼种在节气之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种的“”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气候特征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雨水: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气温: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物   
    中国古代从芒种起15天内每5天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农事
适时而作
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
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
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际表明,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而明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芒种忙,下晚秧”,南方的双季晚稻育秧要抓紧进行,要特别注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东北、西北地区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后期的管理工作。大部分茶区的夏茶采制已经开始,由于气温高,芽头长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及时采摘,加工细制,提高品质。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五月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在“样样都忙”的芒种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糜子急种谷”,糜子是一种生长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种80 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种,也不超过100 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种的庄稼。所以华北地区遇到天早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时,多用它来弥补,同样能获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况下,芒种种糜子时,种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有可能遭受冻害,因此说“芒种糜子急种谷”。
各地“忙”种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农事概要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正常年份6月中旬开始入梅。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
农耕概要
一是及时抢收小麦、蚕豆、豌豆等在田夏熟作物,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二是上、中旬重施玉米摆果肥,做好壅根防倒和防治玉米螟工作。
三是中稻秧田喷施起身药,中、下旬移栽;直播稻和抛秧稻防治稻象甲,早栽大田防治二化螟、叶瘟等病虫害。
四是棉花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蕾期管理,防治盲蝽象、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追施有机肥争取多结桃;整修棉田排水系统,防雨涝。
五是上、中旬抢种夏大豆、花生、春大豆追施花荚肥。春山芋追肥,中耕除草,培土补苗;扦插夏山芋。施好薄荷刹车肥。
六是播种豇豆苋菜、小白菜等蔬菜;加强茄瓜豆类蔬菜地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上市和留种工作。
七是加强禽畜夏季防疫,成鱼饲养管理,桑田夏伐施夏肥,检修江海堤防工程和排灌机具,注意防汛防旱等工作。
蔬菜农事概要
⒈大棚蔬菜管理措施。
⑴加大通风量,降低棚温。晴天可昼夜打开棚门和东西两侧薄膜通风;雨天要盖好通风处薄膜,防止雨漏入棚内,雨后要及时通风。
⑵继续做好追施肥水、摘除病老叶、整枝绑蔓、加强病虫防治工作。
⑶采收结束后及时做好棚内清园。把瓜菜植株与枝叶清出棚外烧毁或堆埋。
⒉露地蔬菜管理措施。
露地栽培的瓜菜品种较多,大多数处于采收和营养生长旺期。要针对不同瓜菜品种栽培技术要求,精细培育管理。进入采收期的果菜每隔7-10天追肥一次,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同时做好整枝、绑蔓、摘除老、病叶,加强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⒊要做好秋茄、秋辣椒苗期培育。
果树农事概要
继续抓好保果,提防异常高温落果。抹除夏梢,疏除部分纤细枝、过密枝。加强对蚧类、粉虱类、螨类及黑点病、炭疽病的防治,人工捕杀天牛和刮杀虫卵和幼虫。中耕除草,浅翻园土。
⑴治虫防病:防治褐斑病、卷叶蛾、果蝇等,应在月初用25%杀虫脒8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3000倍加托布津800倍或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果实成熟时诱杀果蝇成虫,以防果虫。开始刮杀树干基部天牛卵和幼虫。
⑵枝梢管理:幼龄树进行夏季抹芽、摘心,剪除枯枝。
⒊葡萄
继续排积水,提高抗病能力。继续防治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和透翅蛾等病虫害。巧施壮果肥和根外追肥。加强枝梢管理。
⒋枇把
及时采取。清沟、排水。施采后肥。修剪。防治黄毛虫、角点毒蛾等虫害。
⒌梨
继续防治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梨网蝽、蚜虫和刺蛾。继续进行套袋,要求6月上旬前完成。继续在喷药时,结合叶面施肥。在雨后追施速效肥,壮果壮梢。加强开沟排水。加强夏季修剪,剪徒长枝、交叉重叠枝、过密枝、枯枝。
⒍桃
中晚熟品种月初继续套袋。早熟品种采收,采后补肥;对中晚熟品种看树追肥。夏季修剪,以扎心为主,剪徒长枝,需6月中旬结束。防治刺蛾、军配虫、疮痂病、捕捉天牛成虫。结合治虫,进行根外追肥。开沟排水,提高抗病能力。
畜牧农事概要
芒种气温逐渐升高,进入梅雨季节。在梅雨季节期间畜禽管理上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1.保持畜禽笼舍清洁卫生,增强畜禽梅雨季节的抗病能力。笼舍内粪便清扫外运。牛只下雨期间宜关养,防止被雨淋湿,降低体温而引发感冒;未配上种的牛只,赶快在暑天到来之前配上种。是养羊促膘好时机;切忌让羊在潮湿泥泞的地方吃草、休息,以免引起风湿病。
2.长毛兔及肉兔更怕梅季潮湿气候。首先,兔舍要干燥清洁,在兔笼地面上撒上一层草木灰或石灰,二是饲喂草料必须晾干,不能用带泥水青草喂,三是在料槽中放一些硬木炭给兔吃,便于吸收胃肠道中的水分,以防拉稀;四是幼兔在梅雨季节,易发生球虫病感染,可在配合饲料中加喂克球粉予以预防;做到舍内无臊气、无积污、无敌害。
3.加强对流感病毒防治、痢疾等疫病防治。
4.散养家禽及时购置,夜间适当进行保温。

区域农时

东北区:冬、春小麦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高粱、棉花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华北区: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西北区: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西南区,抢种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抢晴收获夏熟作物。随收、随耕,随种。华中区: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北部地区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土锄草。
华南区: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虫。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
 
芒种民俗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安苗
芒种打泥巴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七律·闲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