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以做砚台(四十)漆砂砚

标签:
历史天津博物馆藏砚图片漆砂砚文化 |
分类: 古砚珍赏 |
关于漆砂砚
名称:漆砂砚因工艺而名,是将一种极细的金刚砂调和适度的色漆髹涂于木头砚胎上而制成的砚台。
产地:漆砂砚的产地较多,安徽、福建、江苏等地都有产出,各地区的漆砂砚在技艺和器型上各有千秋,以江苏扬州漆器制作名家卢葵生的作品最为人称道。
年代:考古发掘表明,漆砂砚汉代就有存世,史料记载宋宣和内府亦有漆砂砚的制作。清代漆砂砚是先兴盛后衰落。
文物:1985年,扬州市邗江县姚庄101西汉墓出土一方彩绘木胎漆砂砚,是目前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漆砂砚。从扬州博物馆李泽斌先生撰写的《汉砚品类的新发现》中得知,此砚构思巧妙,前端是中空砚盒,后端为梯形砚池。盒、池之间有一木板相隔,木板上有一个三角形出水孔,用一个装饰着羊头的三角形木塞堵住。这个设计即方便添水,又便于储墨,把砚台的实用性与欣赏性统一在一起。砚台的装饰也非常华丽,赭色的纤细云纹,银箔贴饰的精美图案,堪称艺术珍品。
特点:1、坚而不顽,细而不滑。2、轻便实用,装饰精美。3、入水不沉,坠地不损。
天津博物馆古砚藏品中的“漆砂砚”
砚为圆形,直径11厘米,厚3.4厘米。砚的正面,中间凸起为砚堂,四周凹下为水池,形同太学辟雍状。整个砚体形制规整,工艺精湛。砚盒盖上刻有板桥居士题款及竹叶图。砚的底部有著名漆器大家卢栋的“葵生”印款。(卢栋,字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