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以做砚台(十)-瓦当砚

标签:
历史文化图片教育收藏 |
分类: 古砚珍赏 |
瓦当砚
用瓦当制成的砚台,俗称瓦头砚。
什么是瓦当?瓦当是带有遮挡物的筒瓦。在用瓦覆盖屋顶时,瓦是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屋檐,而瓦当正处于众瓦之底,下面是椽头,瓦当的作用是1、遮挡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使建筑更加牢固和美观。2、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风雨侵蚀。由此可见,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中特有的构件,它既有遮挡、保护建筑的实用性,又有美化建筑的装饰性。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扶风召陈遗址。
古瓦当按材质可分为灰陶瓦当、琉璃瓦当、金属瓦当。按形制可分为半圆瓦当(春秋时期)、圆形瓦当(秦汉时期)、大半圆形瓦当(秦)。秦始皇陵北2号建筑基址出土一件直径61厘米,高48厘米的夔纹大半圆形瓦当,被考古界誉为“瓦当王”。按纹饰可分为图案瓦当、图像瓦当、文字瓦当。我国最早的文字瓦当是‘天齐’半圆瓦当”。
古籍中尚未查到有关瓦当砚的详细记载。天津文史馆馆员蔡鸿茹所著《中华古砚一百讲》中有相关介绍,摘录如下:“瓦当砚是以筒瓦割去筒身,只用瓦头,瓦头一面有文字或花纹,一面磨平做砚堂。陈直《秦汉瓦当概述》云:秦汉瓦当之发现,开始于北宋。故而瓦当砚亦应在此之后出现。………..明曹昭《格古要论》记太子充汉未央宫瓦头砚云:汉未央宫诸殿瓦…….其背平,可研墨。唐宋以来,人得之即去其身以为砚,故俗呼瓦头砚也。”从这段话中可知,大约在唐代就有人用瓦当制砚了。由于古瓦当质地细密,坚硬润泽,贮水几日不枯,所以被人们看成是改制砚台的好材料,尤其是清代金石学大兴时更是风行一时。
天津博物馆有三方漂亮的改制瓦当砚。
一、清
这是一方带有砚盒的瓦砚,可见主人对它的喜爱。
二、清改制‘有万喜’瓦当砚
砚为圆形,直径16.1厘米,高2.6厘米。这件改制的“瓦当砚”,颇为拙朴古雅。砚背面有一圈宽边,中间是一个线刻圆圈,里面有个篆字。圆圈外是双线刻的线条呈十字交叉状,将“当面”分成四份,圆圈上下各刻一朵如意云纹,左右各有一个篆字,从右往左依次为“有万憙”三个字。瓦当纹饰均呈凸起状。
三、民国改制‘飞鸿延年‘瓦当砚
直径15.8厘米,厚1.9厘米。瓦当改制为砚,砚面开飞鸟形水池,圆形砚堂,砚背为飞鸿图形及“延年”二字。此瓦当基本完整,构图布局不多见,年代久远,甚为珍贵。相传为秦始皇长乐宫鸿台所用之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