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象描述:鸣鸣,2010年出生,是个特别内向有时又能淘气的男孩子,经常因为离不开妈妈大哭大闹,在班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就连我们班从未谋面的家长都知道他的大名,因为,他的名字以最高频率通过自己孩子的嘴巴出现在家长们的面前。鸣鸣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情绪低落的快,开心的也快,自控能力较差,在班级的游戏教学活动中经常自己独自的在玩衣服,柜子的角落等等。平时他也能够和班级的小朋友们玩到一处,但是一旦妈妈出现,他就出出现,抓住妈妈的衣角,不离开,大吼大叫,眼泪流的不停,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什么活动也进行不下去。
因此,我将鸣鸣作为个案,进行观察、引导和疏通,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情绪,减少离别情绪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典型事例描述:
由于鸣鸣是中班才进入我们学校,从鸣鸣进入我们中海原山幼儿园的第一天,鸣鸣就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来,别的孩子在中班时对于父母的离开也已经能够做到极其淡定而他是会大哭到所有的班级幼儿和老师都会过来关注。甚至有时因为情绪问题,导致他整个上午的活动什么都参加不了。妈妈也无计可施。鸣鸣经常会在半日活动、秋游活动时哭到导致整个活动都开展不下去,只能将他隔离开来。而对于老师的制止与劝告,他一点反应也没有。
家庭情况简述:鸣鸣的父母亲文化素质较好,爸爸平时由于工作繁忙,从小就一直由妈妈带大,自然事事都由着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还常出现不答应其无理要求就哭闹的现象。在与其父母交流中,他们也认为,由于心疼自己的孩子,鸣鸣一哭闹他们常常就会满足他的要求。
而他们对孩子缺少较为正确的教育方法,不知用什么办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师对其孩子严格教育。
系统干预步骤:
一、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在《相信孩子》一书中的话给了我启发:要善于透过幼儿淘气、不听话的现象发现美好的品质得到蓬勃发展,那么恶习就会受到排挤。锴锴的哭闹、大叫别人目的是想引起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大家都来关注他的情绪反应。如果老师总想着孩子的缺点,那关注点肯定在孩子的错误上,这样孩子就越来越没有信心,产生逆反心理。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移情能力,学会欣赏、理解、宽容有问题的幼儿。经过分析,我认为他的情绪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以及情绪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行为。因此,我改变了对鸣鸣的态度,试着走进他,去理解他,当推人现象再一次发生时,我并没有指责他,而是帮他说话,帮助他去向别的小朋友道歉“鸣鸣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他好吗?”锴锴的表现也因为老师态度的改变而改变,他第一次真诚的向别人到了歉,不象过去一样若无其事了,还学老师的样子,帮助别人。这一细微的变化再一次证明了要真正的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二、引导孩子表露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宣泄过激情绪。
教师要理解他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同时宽容孩子,尊重他的个性,允许他暂时犯一些错误,然后耐心倾听他的心声。因此,我坚持天天与他交谈,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当他特别高兴的时候,将其拉到身边,抱抱亲亲他,请他谈谈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和他共同分享快乐的事情。当他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安抚他、帮助疏导他的异常情绪,使他愿意与老师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高兴事情和不高兴的事情。老师与孩子平等、细致的进行交流,老师和其他孩子的关爱使他的情绪有了合理的排解途径,从而一点点淡化他的情绪攻击性行为。
三、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发现肯定闪光之处
我用转移他的注意力来制止不良行为,然后通过故事教育法帮助他找出哪里对了,哪里错了,使其明白推哭闹是不受别人的喜欢的,培养他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意识,传授交往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发现进步及时表扬。
鸣鸣很喜欢帮老师做事情,我利用他的这一特点,经常性的让他做一些小事情,比如为小朋友分勺子、分点心呀等等,他在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事情中情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小朋友开始将他试为能干的大哥哥了,开始接纳和喜欢他了。
正面教育的方法使鸣鸣愉悦的接纳了老师的意见,不知不觉明白了道理,有意识的减少了哭闹情绪行为,帮助树立了自信,维护了他在小朋友面前的良好形象。使他喜欢上了集体,也使大家喜欢上了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