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养生保健 |
痛经是大多数女性都有的共同经历。一般的痛经,吃点止痛药也就过去了,多喝点热水,也是有一点点用。但有些人的痛经,每次都痛得死去活来、满地打滚,几乎做什么都没有用。痛经痛起来真要命,女孩子们却“忍”劲十足。宁愿吃止痛药,也不愿意看医生。年轻女孩多以为痛经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没必要就诊,其实痛经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妇科疾病,千万不能“一忍再忍”。痛经只要治疗得当,就可以摆脱定时疼痛的枷锁,月月轻松自在。
痛经的分类
痛经其实分两种: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
原发性痛经:月经初潮一二年内开始痛,月经的第1天痛得厉害, 一般不超过1天,小腹正中间痉挛式的痛,部分会往往随着结婚生子会有相应的改善;
继发性痛经:月经初潮一二年之后开始,往往持续三四天,甚至月经后还痛,疼痛感逐年增加,而且是某一点特别痛,随不同病因而异,病因去除疼痛即改善;
原发性痛经,大部分与精神压力、劳累过度、不注意饮食等有关。这类痛经只要经过调理或随着年龄增长都会慢慢减轻并痊愈,因此原发性痛经对生育一般没有影响。
下面,我们重点了解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则多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器质性病变有关。
1、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跑到子宫平滑肌肉层,这称之为子宫腺肌症(亦称子宫肌腺瘤、子宫肌腺病)。子宫腺肌症与女性内分泌激素特别是雌激素有关。一般表现为痛经和月经失调,多数会引起不孕不育。疼痛的特点和性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似,但更加严重。
2、慢性盆腔炎
痛经特点:范围大。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前后加重。痛经表现为双侧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
3、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特点:疼痛部位多出现在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会阴部、肛门和大腿、背部也会出现疼痛,是放射状的疼痛。常于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1日最为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月经干净时消失。
4、盆腔淤血综合征
痛经特点:表现为范围广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经,并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经期乳房痛等症状。疼痛往往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第一或第二天减轻,也有少数持续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时间后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时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见于25~40岁妇女。
中医治疗痛经
中医认为痛经是因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所致,证有虚实之分,虚证是不荣则痛,有气血亏虚、肝肾亏虚型;实证痛经是不通则痛,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型。在治疗痛经方面主要是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进行施治,从痛经病因根本入手,做到标本兼治。
中医治疗痛经的效果或许不像止痛片立竿见影,但会通过对全身气血阴阳的调节,改善痛经体质,因此在服药时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此外除了吃中药,还可以选择针刺、艾灸、中药热敷、中药泡脚等外治疗法,能迅速减轻疼痛,或缓解病情,副作用少,疗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