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肿瘤专家曾普华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标签:
名老中医株洲名老中医 |
分类: 名老中医 |
患者:黄某,女,65岁,株洲人。
三诊(2014年5月13日)症见:纳可,寐欠安,大便干,小便可,体重增重。舌暗红,苔薄黄,脉细。续以补益肝肾、化瘀解毒为法,拟方如下:党参15g,黄芪30g,女贞子15g,牛膝15g,菟丝子10g,法夏10g,砂仁5g,海螵蛸15g,莪术10g,壁虎10g,夏枯草10g,连翘10g,丹参15g,三七粉(冲服)5g,胡麻仁30g,酸枣仁20g,茯神10g,远志5g,重楼10g,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甘草5g。水煎,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四诊(2014年12月8日)症见:胃脘不适,伴烧灼感,腰痛,纳食可,寐欠安,二便可。舌暗红,苔黄,脉细。辨为肝郁脾虚、瘀毒互结证,以理气健脾、化瘀解毒为法,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法夏10g,木香10g,砂仁5g,煅瓦楞30g,海螵蛸15g,柴胡10g,白芍25g,远志10g,夜交藤30g,夏枯草15g,莪术10g,壁虎10g,重楼10g,半枝莲30g,蛇舌草30g,大枣10g。水煎,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按:本患者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级,手术、放化疗联合中医药减毒增效、维持治疗,随访至今10年余,临床痊愈。患者年逾六旬,天葵衰竭,抗癌力低下,邪毒乘虚而入,痰瘀毒结日久而成乳腺肿块;综合舌脉,本病辨为冲任失调、痰瘀毒结证,属本虚标实证,为恶性肿瘤,预后不良。予以扶正抑瘤方合柴胡六君子加减,方中以党参、黄芪、女贞子、枸杞子、巴戟天、仙灵脾等健脾补肾;夏枯草、生牡蛎、连翘等解毒散结;法夏、砂仁、海螵蛸、煅瓦楞等制酸和胃;柴胡、白芍、木香等柔肝理气;莪术、壁虎等化瘀散结;重楼、半枝莲、蛇舌草等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