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肿瘤专家曾普华关于益气化瘀解毒方加减联合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37例总结

(2018-08-11 09:47:24)
标签:

肿瘤

癌症

肝癌

曾普华

中医治癌症

分类: 名老中医

目前经皮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为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因其存在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中医药联合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具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阻断肝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复发和转移作用,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化瘀解毒方加减联合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37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化疗栓塞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两组67例均为2008年9月~2011年10月我院住院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中,男30例,女7例;年龄25~69岁,平均53.6岁;肝功能Child-pugh:A级25例,B级l2例;临床分期:期24例,a期13例。对照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6~70岁,平均54.5岁;肝功能Child-pugh:A级20例,B级10例;临床分期:期19例,a期11例。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临床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拟定。

1.3纳入标准
(1)所有病例均经B超、CT、MRI、AFP及酶学或细针肝穿刺病理确诊;(2)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治疗者;(3)肝功能Child分级A~B级;(4)门静脉主干无癌栓、无显著门脉高压者;(5)无严重心、肺、肾及骨髓造血功能不全者;(6)卡氏评分≥70分;(7)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8)签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本治疗方案者。

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Seldinger法插管行肝动脉化疗灌注,先注入经稀释后的吡柔比星40~60mg和氟脲嘧啶0.75~1g,后将进口超液化碘化油10~15ml与丝裂霉素8mg混悬液缓慢注入,血流明显减慢停止栓塞,完毕后拔除导管,加压包扎止血。4周重复1次,术后护肝、护胃及对症支持治疗。

两组均行2次化疗栓塞治疗。

治疗组在化疗栓塞1周后服益气化瘀解毒方。处方:黄芪30g人参10g白术15g女贞子20g八月札15g莪术15g丹参20g半枝莲30g蛇舌草30g蜈蚣3条壁虎10g。腹痛者加香附、延胡索各15g;发热者加生石膏30g、柴胡、黄芩各15g;黄疸者加茵陈30g、生大黄10g、栀子10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砂仁各10g、代赭石30g;腹胀者加大腹皮15g、木香10g、猪苓15g。每日1剂,水煎,每日两次内服。连服60天。

对照组则单行化疗栓塞治疗。

3、疗效观察

3.1观察项目
(1)近期疗效。(2)生活质量。(3)免疫功能。(4)血清中VEGF、bFGF水平检测。(5)毒副反应。

3.2统计学方法

资料录入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a=0.05。

3.3疗效标准
(1)近期疗效标准。CR(完全缓解):全部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并至少维持4周;PR(部分缓解):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30%以上,并至少维持4周;SD(稳定):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PD(进展):最大径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以(CR+PR)计算。(2)生活质量评定。按Karnofsky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后增加>10分者为改善;无变化为稳定;减少<10分为降低。第1次介入前3天、第2次介入后4周末计分。

3.4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组37例中,PR22例,SD14例,PD1例,总有效率为59.6%。对照组30例中,PR14例,SD10例,PD6例,总有效率为4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5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3.6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3.7两组治疗前后VEGF和bFGF水平变化比较

3.8两组毒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等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1%、46.7%;而对照组分别为51.4%、80%,两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目前,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已成为肝癌的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其远期疗效尚有待提高,5年生存率仅为7%~10%。由于我国肝癌病人中约有90%有乙肝病毒感染背景,合并肝硬化发生率为85%~90%,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后常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常伴有肝功能损害、骨髓和免疫抑制等毒副作用,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严重影响了术后远期生存率的提高。现代研究表明,肝癌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后残留病灶的复发与肝内外转移是限制其疗效的主要原因。血管介入术后肝肿瘤侧支循环的建立是肝癌复发和转移及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血管生成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其主要分子生物学机制。预示着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应用具有强大的抗癌优势。另有研究证实,化疗栓塞治疗促进了血液中VEGF和bFGF表达;血液中VEGF和bFGF的表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疗栓塞术后肿瘤血管生成状况。中医学认,“瘀、毒、虚”是肝癌的基本病机。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上常以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为主症,上腹肿块、肝区疼痛是“瘀”的客观表现;肝癌发展快,病情变化凶,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以及饮水污染是肝癌的主要病因因素,这些都属于中医“毒”的范畴;肝癌病人常见纳差、腹胀、神疲、乏力、恶心、呕吐、腹泻、消瘦等“脾虚”之症;且瘀、毒、虚三者始终并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贯穿于肝癌整个病程。故中医治疗以“益气化瘀解毒法”为主。本研究的临床效验方中黄芪、人参、白术、女贞子等益气健脾、补益肝肾;八月札、莪术、丹参等行气化瘀散结;半枝莲、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蜈蚣、壁虎等以毒攻毒,全方药物配伍精要,补而不滞,清而不伐,攻补同用,标本兼治。组方药物富含人参皂甙、多糖、姜黄素、总黄酮、动物多肽毒素、糖蛋白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中人参、莪术、半枝莲等多味中药有效成分经现代药理学研究提示有抗血管生成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益气化瘀解毒方加减联合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发挥了协同抗肿瘤作用,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并能减轻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降低了VEGF和bFGF水平,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肝肿瘤血管新生,有望发挥抗复发和转移作用,从而提高远期疗效,该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医疗资讯
还有拍方抓药、中药便民配送服务
http://pro0ce2c3.pic28.websiteonline.cn/upload/qrcode_for_gh_33488abb4213_128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