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整体质可治疗肿瘤?株洲治疗癌症曹可仁主任解答

(2017-10-08 15:01:43)
标签:

癌症

中医治疗癌症

中医治疗肿瘤

株洲治癌症

株洲癌症专家

分类: 名老中医

调整体质可治疗肿瘤?株洲治疗癌症曹可仁主任解答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这句话说明身体强壮的人就不容易得癌症,而体质差的人得癌症的几率就高。当人的机体健康,免疫功能良好,即使有致癌因素,也难以发癌瘤,若机体不见或虚,则是诱发肿瘤的重要条件。株洲治疗癌症的专家曹可仁主任表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纠正病态偏颇体质,改善体质状况,才能起到良好的防癌治癌的效果。

中医认为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癌症?

       中医体质学说将人体体质分为九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一般而言,肿瘤患者往往整体状况较差,体质以虚弱为主者较多见,另一方面,肿瘤是机体脏腑气血阴阳运行失调的局部反映,而局部的实质性病灶又进一步阻碍机体的阴阳平衡运动,从而使患者体质又呈现出某些偏盛失调。

       有调查显示,在北京、青岛等地8家三级医院的355名肿瘤患者中,平和质仅占比17.16%,其余8种偏颇体质占82.54%,其中气虚质就占到了33.52%,其次是阳虚质占19.72%和气郁质11.83%,说明肿瘤患者中更普遍地存在着偏颇体质,体质虚弱是肿瘤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改善体质如何在癌症中医治疗中发挥作用?

       中医认为体质状况决定了正气的强弱。不同的体质状况决定疾病的易患性和倾向性。从肿瘤的发病来看,其与人体体质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质壮实、强盛则脏腑功能活动旺盛,气血津液充足,正气旺盛则不易发病。

      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具有可变性。群体中体质基本可以分为协调和失调两大类,在肿瘤患者中,失调体质类型者远多于协调体质者,且同一个体的体质类型也错综复杂,单一体质类型者较为少见,这与此类患者本身的易感性体质以及肿瘤疾患的特殊性密切相关的。中医学是从整体观点出发看待肿瘤形成的,全身属虚,局部属实。肿瘤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虚是病之本,实是病之标。正气不足可导致多种肿瘤的产生和进展,而肿瘤作为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猛、病情险恶的疾病,又能损伤人体的正气。临床常见正气不足和肿瘤进展互为因果,交替促进,加重病情。如通过调整肿瘤患者体质的阴阳偏颇,并使之向平和质发展,使肿瘤失去复发转移的土壤,很可能会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如何改善体质运用中医药治疗癌症

       中医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就是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扶正抗癌的治法,根据不同体质辨体论治,应采用不同方法针对性地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把握疾病的特点,来控制癌症的进一步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医里的既病防变思想。对于早、中期的患者,若选择进行手术、化学或者放射治疗的,我们在治疗前仍能分析其体质,把握个体体质差异,因人制宜,服用相对应的中药,调理身体,改善体质,使机体有足够能量去抵御治疗对人体的伤害。

       具体体质支持治疗如下:针对癌症患者,扶正固本也就是体质支持治疗当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结合肿瘤患者的不同体质进行辨别分析,不同体质对应不同特性,也应有不同的治法,属于气虚质,治以健脾益肺;阳虚质,治以温阳化气;属于气血两虚质,治以气血双补,气阴两虚质,治以益气养阴;阴阳两虚质,治以阴阳俱补,这些治法其实就是改善癌症患者体质。所以,肿瘤治疗当辨体与辨病结合,不能只辨体不辨病,更不能只辨病不辨体,而辨体辨病其实就是引用了中医辨证的思想,三者缺一不可。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分为辅助治疗和姑息治疗两种。治疗手段是以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为主。无论是辅助还是姑息治疗,中医药始终参与其中。对于未手术的患者,或手术及辅助放化疗患者,临床上己处于无瘤状态,临床治疗目的是预防继续长大、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这时运用中药主要是调体质为主。通过调整患者不平衡的体质,提高其正气,使肿瘤失去复发转移的基础。

       总结来说,体质与健康、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治疗阶段体质特点明显,因此,利用中医药调整肿瘤患者阴阳偏颇的体质并使患者体质向平和质发展,使肿瘤失去复发转移及进一步恶化的环境,可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