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 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
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本病的特征为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或其他结缔组织中沉积,其自然病程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及肾脏病变。随着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增加,痛风病患病率逐年增高,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痛风粗患病率为0.035%。
株洲痛风专家徐慧副教授表示,痛风给患者带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痛”,这种钻心之痛让许多患者甚至无法下地行走,发作时立刻就医恨不得马上止痛,然而这病来去如风,大部分患者几天以后就没有任何痛感了,于是便不再继续治疗,直至痛风再次发作。如此反复,关节骨质被破坏了,痛风石形成了,肾脏也出现问题了。
痛风之辨证,主要是辨兼夹,次辨虚实。风寒湿热之邪为主因,兼夹者,多责之痰浊瘀血。本病早期以实证为主,中晚期虚实夹杂,甚至以虚证为主。痛风之“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赤热肿痛”,然多从肝脾肾论治。目前《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痛风证型分为湿热蕴结型、痰浊阻滞型、瘀热阻滞型和肝肾阴虚证。
结合痛风的发病机制,辨证施治不外乎分从急性期和慢性期着手,急性期以湿热及寒湿之邪侵袭为主,治当祛除外邪;慢性期多为脏腑功能不足导致痰瘀等病理产物的生成,治宜肝、脾、肾入手以化痰祛瘀泄浊等。
痛风在临床上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从不同的角度对痛风进行分期或分型论治,以便辨病与辨证结合,对临床诊治痛风大有裨益。
徐慧副教授临床上辨证从分型或分期论治,都是为了更好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确切的治疗思路。而辨证论治本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无论分期或分型论治,都可以按痛风的主证兼夹而施治,随证加减而变化。
更多资讯请登录痛风专题 52hfgy.net/tongfeng.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