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徐慧医生巧治痰浊中阻型眩晕症

标签:
神农中医馆生活中医耳鸣头晕 |
主诊医生:徐慧副教授
患者:宋某,女,32岁
初诊时间:2016年12月31日
主诉:耳鸣5天
现病史:患者诉1周前恶寒、发热、咳嗽、头痛,5天前出现耳鸣、头晕呈旋转性,耳鸣以夜为甚,连续不已,鼻衄3天,口干,不欲饮食,苔白腻、脉弦。
中医诊断:眩晕症
证型:痰浊中阻
治法:化痰祛湿,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2g
黄芩 9g
党参15g
姜半夏10g
大枣10g
石菖蒲10g
蜜远志10g
陈皮15g
茯苓15g
泽泻30g
白术15g
白茅根20g
竹茹10g
枳实10g
猪苓10g
金银花6g
甘草10g
生姜10g
×7付
上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复诊:2017年1月7日,诉药后耳鸣明显改善,头晕、鼻衄未发,食欲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手足不温,同房后阴道接触性出血,遂上方加减,加茜草12g、天麻15g。
按语:本案以耳鸣为主症,但是,耳鸣是由前症感冒所导致的,感冒时卫气虚弱,摄纳无味,其气更虚,此时湿气倾入,导致湿困脾阳,脾气不生,导致清阳不生,故而头晕;脾运化水谷失司,所以继而影响肾的通调水道功能,而肾开窍于耳,故感冒时伴随着耳鸣。故方中用小柴胡汤原方和解少阳;用金银花、竹茹清热解表;茯苓、泽泻、猪苓、白术利水渗湿;陈皮、枳实理气化痰;石菖蒲、蜜远志开窍;白茅根、茜草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
患者:宋某,女,32岁
初诊时间:2016年12月31日
主诉:耳鸣5天
现病史:患者诉1周前恶寒、发热、咳嗽、头痛,5天前出现耳鸣、头晕呈旋转性,耳鸣以夜为甚,连续不已,鼻衄3天,口干,不欲饮食,苔白腻、脉弦。
中医诊断:眩晕症
证型:痰浊中阻
治法:化痰祛湿,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2g
大枣10g
茯苓15g
竹茹10g
甘草10g
复诊:2017年1月7日,诉药后耳鸣明显改善,头晕、鼻衄未发,食欲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手足不温,同房后阴道接触性出血,遂上方加减,加茜草12g、天麻15g。
按语:本案以耳鸣为主症,但是,耳鸣是由前症感冒所导致的,感冒时卫气虚弱,摄纳无味,其气更虚,此时湿气倾入,导致湿困脾阳,脾气不生,导致清阳不生,故而头晕;脾运化水谷失司,所以继而影响肾的通调水道功能,而肾开窍于耳,故感冒时伴随着耳鸣。故方中用小柴胡汤原方和解少阳;用金银花、竹茹清热解表;茯苓、泽泻、猪苓、白术利水渗湿;陈皮、枳实理气化痰;石菖蒲、蜜远志开窍;白茅根、茜草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