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神农中医馆汉方国药健康中医 |
by
敷贴疗法为“内病外治”中药物外治法的一种。外治药物,都是靠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而发挥作用。中医学认为,人体内脏和体表相应部位对应,选择适当的施药部位,可以提高疗效,如可以敷在患处、肚脐、足心等部位。因经络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串上下”的作用,所以敷贴疗法也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之功效,不但可以治疗局部病变,并且也能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目的。
小儿常见疾病贴敷疗效好
在小儿敷贴疗法中,常选择肚脐为敷药部位。肚脐是婴儿未出生时和母体进行血液交换的唯一通道,所以将药物敷在这个部位,可以迅速进入人体,通达全身。并把它作为外治的首选部位,在肚脐敷药一般用于通便、回阳、提邪外出等。80%以上的给药途径均选择脐中穴。
其中在治疗小儿常见疾病时,敷贴疗法体现出强有力的优势。治疗小儿咳喘外敷贴是通过刺激穴位,散寒宜肺、止咳平喘,温阳益气,提高免疫力。根据中医的内病外治,采用天然中药以气相应,以味相感,贴敷相应穴位,用以预防和治疗。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琉通经络,调节赃腑,祛散伏痰的功效。
儿童遗尿又称尿床,一般在睡眠时不能自行控制而排尿者。中医认为尿液的正常排泄,主要取决于肾的气化和膀胱的制约功能。若肾气不足,下元不能固摄,每致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遗尿。贴敷疗法多选取相关穴位刺激穴位,以振奋膀胱的功能,使其充益肾气,固摄下元,温补肾阳,固摄小便,从而达到治疗遗尿的目的。
当小儿因喂养不当,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致运化失常,乳食停滞,积久化热引起便秘。敷贴处方以选化腐消积、助运化之药物,达疏肝健胃,润肠通便,该法长于利气,却不伤正气,助胃肠运化传导,可消一切饮食积滞。
小儿厌食症病变脏腑多在脾胃,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五脏、六腑成而未全,但由于小儿食欲不能自调,饮食不知饥饱,若家长盲目投以肥、甘、厚之品,超出了小儿正常需求量及生理承受能力,使脾胃受损、纳运失权则致厌食。贴敷疗法体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合治内脏”的理论,使药物刺激穴位以调整胃肠功能。
敷贴疗法的适应范围:
1、内科:发热、咳嗽、哮喘、胃痛等;
2、儿科:发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泄泻、遗尿、出汗、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等;
3、妇科:痛经、乳腺增生等。
敷贴疗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广范;
2、治法简便、经济实用;
3、疗效可靠;
4、不良反应少。
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
(1)敷贴期间注意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禁食海鲜、虾等发物。贴药前必须找准穴位,用温水或消毒液洗净,敷贴后要注意很好的固定,以防药物流失。
(2)体弱消瘦病人及有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使用量不宜过大,敷贴时间不宜过长。
(3)应用过程中若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潮红、出现水泡应立即停用或向医生咨询。
(4)外敷时注意调节干湿度,若药物变干,须随时更换,以防裂伤皮肤,引起疼痛或溃疡。
联系电话:0731-22233222
地址:株洲市天元区长江南路187号神农中医馆(市中心医院斜对面)
乘车路线:T16、T42、T62、T66、T68、T70到大岭站下,往前1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