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耶路撒冷哭墙第一圣殿圣殿山 |
分类: 中西亚 |
哭墙亦称为西墙。耶路撒冷旧城第二圣殿仅存的一段护墙遗址,也是犹太国第二神庙唯一的残余部分,亦有“叹息之壁”之称。



据圣经故事说,公元前1世纪犹太大卫王之子所罗门,耗时7载,在耶路撒冷一座小山,即后来著名的圣殿山上兴建了一座华丽的圣殿,作为朝拜犹太教神主耶和华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第一圣殿。曾被誉为“上帝的居所”。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付之一炬。后来犹太人重修圣殿,但第二圣殿又被罗马铁骑毁坏殆尽。此后,犹太人在原来犹太圣殿废墟上用原来圣殿的石头垒起一堵52米长、18米高的大墙,称为“西墙”。 这里被犹太人誉为“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人们到这里来哭诉历史,所以西墙又名“哭墙”。




1948年开始,东耶路撒冷列为约旦管辖范围内,阿拉伯人由此控制了老城区。并且禁止犹太人入内。整整19年,犹太人不能去他们的圣墙祈祷或者哭诉。直到1967年的六日战争,以色列人赶走了约旦人,得到了老城区的管辖权。由此,犹太人才可以再次进入西墙。


可是当他们进入西墙的时候,发现在这前几年的日子里,阿拉伯人在西墙外面,建造了很多房子,,犹太人掌管老城区以后,把阿拉伯人在西墙旁边造的房子全都给拆了……





广场中央有一道长长栅栏,把哭墙分隔成男女祷告区,游客可自由进出。



男士进入哭墙,必须戴帽,以示对上帝的尊重。没有帽的游客可在入口处自行取纸制圆形小帽戴上,在离开时交还即可。



女性在哭墙不用蒙头,在祷告后,她们一步一步退出祷告区域,退出时仍面向哭墙,表示恭敬。



游客可靠近墙身,摸着石头祷告,据说把愿望写下来,塞进西墙的石缝里,就会实现。


哭墙脚下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或围着一张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或端坐在一条条长凳上念诵经文,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也许只有在这里,






站在哭墙下,努力去感受这个民族颠沛流离的苦难和作为犹太人心中的圣墙。不能不承认,我无法真切地感同身受。



哭墙也是了解犹太文化的窗口,正统的犹太教徒,他们身着黑色长外套,戴黑色宽檐礼帽,络腮胡,两颊各有蜷曲小辫垂下,已婚犹太男人在安息日和节日还会佩戴黑色大毛帽,非常有仪式感。








两千多年来,哭墙,是流离失所的犹太人的精神家园,是全世界犹太人朝思暮想的第一圣地。


1981年哭墙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也成为耶路撒冷著名的旅游胜地。


哭墙上方,一道木质的廊桥穿过,这就是非穆斯林进入圣殿山的唯一通道。那里有同样著名的伊斯兰教的两处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这两个目前敌对情绪严重的宗教圣地和谐地处在一幅画面中,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