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10-5)

标签:
旅游博物摄影杂谈 |

大悲寺观音殿左侧是文殊殿,这座殿是近年新建的。整座殿施以丹青彩绘,金碧辉煌。

文殊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Majur的音译,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新译“曼殊室利”。文殊师利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论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论著称。“般若”音“波惹”。
殿柱有联一副:
文字结殊胜因缘广开法藏,珠网现恒沙世界无尽庄严。
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此外,毗卢遮那如来(也有说是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相传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顶结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通常手中持剑,表示以智慧为利剑(不过这尊文殊菩萨却是手中捧着经书),驾狮子以表示智慧之威猛。
另外,文殊为相应众生的不同因缘,还会有不同形象的“示现”,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为常见。
文殊五字真言,也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心咒。出自唐代不空译的《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意思是说一切法无生;清净、无染、离尘垢;亦无第一义谛,诸法平等;法无诸行义,法无有性相,语言文字相皆不可得。以阿(a)、啰(ra)、跛(pa)、遮(ca)、曩(na)五字为真言的文殊师利菩萨。
‘阿啰跛遮曩’五字,即五智。‘阿’是无生义,‘啰’是清净无染离尘垢义,‘跛’是亦无第一义谛诸法平等义,‘遮’是诸法无诸行义,‘曩’意谓诸法无有性相,语言文字相皆不可得。
文殊殿与观音殿前的古银杏树夏日枝繁叶茂,浓荫可蔽庭院;深秋时节黄叶纷落,碎金满地,这两株雄性的银杏树距今已有七百余年高龄。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
前一篇: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10-4)
后一篇: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