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10-4)

标签:
旅游博物摄影杂谈 |
大悲寺观音殿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九年,原来被称为圆通殿、大悲殿,面阔五间,檐下悬挂一个匾额,上书“悲源海”,两侧楹联写着:“不动道场东方成坵墟,琉璃世界西向现弥陀”。
如今匾额已经改成了”观音殿“,两侧悬挂一副对联:“观人观象观自在,大慈大悲大圆通”。观音殿内部供奉着观音菩萨坐像。
2005年,八大处公园对大悲寺年久失修的大悲阁进行翻修时,发现屋顶中脊的砖雕造型十分古朴精美,整个中脊长约十二米,由大约二十余块砖块构成,砖块上雕刻著不同的图案,龙飞凤舞,宝珠玉莲,栩栩如生,一个镂空的“寿”字显示雕刻者功力深厚。相传康熙曾为自己的奶妈在此祝寿,此番发现的砖雕和大悲寺其他殿阁的砖雕均为康熙年间作品,这些砖雕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翻修时拆下的砖雕在大悲阁翻修完毕后,已按原样装回到中脊上。
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彩雕坐像
观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持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观世音菩萨彩雕坐像。大悲阁原供奉观世音木雕像,现已无存。
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现在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多是女相。不过在当时,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印度的观世音菩萨也属男像。
唐朝时代的观世音像,这时已经变化为女相。
观音殿后身,供奉着一尊贴金千手观音。
观世音菩萨怎么会有千手千眼呢?这是念“大悲咒”修行所证得的威德神通相。
观音殿后墙上,还雕刻着一尊观音菩萨石雕立像。
两侧一副对联:
竹拥慈云现祥光万丈,莲沾法雨开世界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