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凑个热闹
(2023-07-31 10:05:25)转眼来到这里已经20余天了,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一天一天转瞬之间也就过去了。对于博客上已经不敢谈论与政治相关的事情了,对于俄乌战争也就是那么回事了,胜负已定,只是时间问题,不想去过多的关注,当然,关注也只关注那几个自己认为相对来说比较客观,且又有些倾向于乌克兰的几个网站,对于那些个亲俄的鹅粉们,基本上不去关注,因为感觉那些个网站大约80%在撒谎,瞎编,不切实际,由此不噱。其他的那些个热门话题也就只能是几位知己,茶余饭后,闲聊而已。而那些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眼,无所谓的事情。因为对于我来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从而感觉有些洒脱,而写博客纯粹是为了锻炼一下脑子而已,尽量距离阿尔兹海默症远一些,即便可能躲不过去,也希望拖延时间长一些。
近来歌手刀郎的《罗刹海市》传遍大江南北,红透了大陆的天空,而且在世界上也有着巨大的反响,15亿的浏览量,80亿次的播放量,令人吃惊,且似乎好像已经是打破了相关的世界纪录了。现在打开手机微信就是刀郎,因为不理解歌词,许多人也就听了好几遍,这也是播放量80亿次的来源所在。由于晦涩的歌词,且源自于蒲松岭的《聊斋志异》,从而也使得很多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也就又了许多人的解说,使得这首歌似乎更是上了一个高度。许多的自媒体也各显神通,借此扩大影响,有些自媒体也的确是有些水平。所谓的刀郎十年磨一剑。有人理解为终于给予了当初黑他的人以痛击,给人以骂人不说脏字不吐骨头的感觉,所谓的酣畅淋漓,也有人理解为这事借古讽今,痛斥目前的娱乐圈或者是社会的阴暗与混乱,黑白颠倒,美丑不分,当然这也是都是个人的理解,也就有了各说各话。那些个粉丝们的各类的解读给人以痛快淋漓的感觉:所谓的终于出了“这口恶气“,细细想来,何苦呢。还有许多的明智的人的解释,大气包容,言明这是对目前国内娱乐圈里面黑暗面的揭露与嘲讽。这还嫌事情不够大,还有很多人要拉上郭德刚,田震”一雪前耻“,搞得郭德刚赶紧关闭了微博评论。当然也有高大上的解读,针对的目前国内的这个社会与局势。然而,作为当事人的刀郎方面还没有任何的解释,听说经纪人已经出面表态,不会有任何解释,各类解读与他们无关。那些当年的名人虽然也都偃旗息鼓,却遭到了“网暴”,几百万条的嬉笑怒骂,使得各位名人的确是无言以对,毫无反驳之力,也无法提告(因为没有人名,且是引自《聊斋志异》),只能自保,要么不出声,要么只言片语,或者是躲到外面去清净。看到这些铺天盖地的帖子,我们这等底层人士所能做的也就是“呵呵”了。看看热闹罢了。感觉这只是插曲,能把不入流的事情与东西说的如此委婉动听,且想到了拆字的游戏,的确感觉这文学功底不是一般人的雄厚,也是下了一番苦功。作为个人,不喜欢凑热闹,但是看到这种情形也是感到十分的有趣,舔个脸也来凑一把。然而,不会对这个专辑有任何的评论,虽然人民网,央视都出面予以了肯定,对我来说却是无关紧要与痛痒。虽然自己对于歌曲也有自己的一些个看法与解读,那也只是留在大脑里,慢慢的消化罢了。有人说,如此解释下去,这首歌和碟很有可能被封杀,个人认为虽然目前国内的确有些限制,对此此曲不会有很大的动作,因为影响太大了。看到一个网友发出视频可见,刀郎(罗林)还参加了一些正式的政府间(新疆自治区)的活动,且有电视报道。由此可见,应该是平安无事。至于以后的发展,谁也无法预料。其实,就个人而言,很早就喜欢刀郎的歌曲,喜欢他那沧桑的嗓音,透着一股大自然的味道,记得2002年去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上学,闲暇时间经常听《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张碟,到现在仍然喜欢这首《罗莎海市》,感觉沧桑中还透着一股不屈不挠的味道,言语间充实着嬉笑怒骂的诙谐,愿刀郎能够继续前行,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