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壬寅日记46,黑钻石矿游记

(2022-09-19 08:18:39)

https://8.share.photo.xuite.net/linpapahu/18d0d9d/15840583/849757014_m.jpg

                                 黑鑽石礦場

又是一个周末,记得在周二晚饭时,和儿子说这个周末想出去看看,儿子也没有说什么。这件事也就放下了。不再提及。周五晚上,儿子讲下周去纽约出差,因此上也就放弃了周日外出的念头,周六女主看到加州北部有暴雨,告诫儿子注意,儿子才提起,周日出去看看,他选择了加州东湾的黑钻石矿场,想去看看,女主因为害怕暴雨而建议儿子退票不去,但是看到儿子不想放弃,也就没有说什么,但是这次参观有个要求,有钟点,10点钟必须赶到。OK,是件好事,何乐而不为。来到这里已经4个多月了,周日早上醒来,发现是阴天,因为天似乎还没有亮,拉开窗帘,看到天空阴云密布,然而也是时有湛蓝的天空外露,看到后凉台的地面有水,知道这是下雨了,真正下雨了,天气预报也是阵雨,坐在厨房吃饭,看到外面阳光明媚,衬托着丝丝的雨线,而当乌云遮住了阳光,这雨滴也就消失了,很有意思的事情。收拾完毕,儿子8点多也起来了,吃完早饭,不到9点整装待发,开车上路,一路上,有阵雨,有的时候还比较大,然而一会又会出太阳,真的是“鬼天气”,天空中的黑色云似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然而一会又会云消雾散。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黑钻石矿场。来的时间比较早,来的人不多。我们似乎是第一波。看看相关的介绍。了解一下这个矿场的历史,颇有意思。而对于这个矿场历史的了解,还是要从网上寻找到相关的介绍,先行展现给大家,预习一下。

位於北加州東灣康郡的「大埔嶺煤礦Mount Diablo Coal Field」,在19世紀末期(1860-1906),曾經是全加州最大的產煤區。總共有12 個礦場,礦工及家屬數千人,形成了5個礦區小鎮。但是在20世紀初期礦坑關閉後,今天這些昔日的礦區小鎮成了廢墟,建築物被遷移到鄰近社區。只有礦場、礦坑、鐵路路基、和先民礦工的墳場被「東灣公園管理局East Bay Regional Park District」保留下來,登記成為加州第932號歷史古蹟,供民眾憑弔。和北加州許多其他地方相同的歷史背景,在歐洲航海殖民強權入侵東灣康郡地區之前,「大埔嶺Mount Diablo」這個山區,數千年來都是印地安人的原鄉。這裡曾經住著三個不同部落的原住民印地安人:「楚普康Chupcan(位於今康克德Concord,CA)」、「符翁Volvon(位於今克萊屯Clayton, CA)」和「歐平Ompin(位於今匹茲堡Pittsburg, CA)」,他們使用和「海灣迷窩客Bay Miwok」印地安人相同的語言。

https://8.share.photo.xuite.net/linpapahu/18d0dd8/15840583/849742225_m.jpg

1772年之後西班牙墨西哥美國殖民者相繼進入這地區。這些歐洲白人殖民者貪婪的屯墾,和強迫性的教區文化大革命,不但奪取印地安人賴以維生的土地、破壞印地安人的社群結構、摧殘印地安人的傳統文化;這些白人殖民者帶進這個地區的傳染病甚至造成印地安人走上種族滅絕的不幸。1848淘金熱潮在雪嶺(Sierra)澎湃展開1850加利福尼亞加入聯邦成為一個州雖然「大埔嶺」山腳下在1840年代就發現煤礦,真正的開採是在1860年代才開始。主要的煤層(seams)有兩個:「克拉克Clark黑鑽石Black Diamond兩條主礦脈。其他次要的煤層例如小礦脈Little Vein」,也被列入具有開採價值的礦脈名單。這地區的煤層分佈非常陡峭,呈現南北走向,深入地底。礦工需要有不同的裝置,才能進行開採。首先他們需要開挖一條水平入口隧道,叫做「橫坑adit」或「主坑道gangway」,用來鋪設軌道台車,方便運送器材和人員進入礦坑,或是運輸開採得來的石炭,運出礦坑。在「橫坑」的最深處,開挖一個向上斜坡隧道,稱為「斜坑slopes」,用來暫放開挖下來的石炭,以便順著坡道將石炭推下,送進等候在「主坑道」上的台車,以便運出坑外。同時,礦工也會在「斜坑」開挖一個「豎坑shafts」做為通風孔,排除礦坑內的瓦斯氣或其他有毒氣體,同時引入新鮮空氣,或做為緊急逃生的孔道。

 

https://8.share.photo.xuite.net/linpapahu/18d0d2f/15840583/849721576_m.jpg

昔日的堆煤場地 至今仍童山濯濯

雖然這個礦場出產的煤炭品質並不是頂級但是這個礦場的煤炭,卻是19世紀北加州最重要的能源來源。它主要供應給大淘金造成的新興都會舊金山灣區的消費者部份銷售到加州首府「沙加緬度Sacramento」,和當時重要的港都「史德頓Stockton1860年代1906年这一段的全盛時期,在「黑鑽石礦場Black Diamond」地區共有12個礦坑。聚居的礦工及家屬形成了:「諾屯Nortonville」、「蘇墨Somersville」、「史都華Stewartville」、「西哈雷West Hartley」、和「朱德遜Judsonville」共五個小鎮是當時全加州最大的煤礦產區。黑鑽石礦場煤炭年產量接近400萬噸;礦工來自世界各地,辛勤工作和工時超長是他們共同的特色。當時這裡聚集了大約900名礦工,年齡最小的據稱只有八歲,他們分佈在礦場內幾百哩長的地下礦坑中工作。煤礦開採的全盛時期,「黑鑽石礦場」儼然成為康郡縣(Contra Costa County)的人口中心。雖然「黑鑽石」煤礦業曾在加州經濟體系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後來由於煤層太深,成本增加,以及替代能源的研發成功,「黑鑽石」煤礦業才逐漸式微。从 1860 年代到上个世纪之交,五个煤矿镇在黑钻石地区蓬勃发展:诺顿维尔、萨默斯维尔、斯图尔特维尔、西哈特利和贾德森维尔。作为加州最大的煤矿开采地,从地球上开采了近 400 万吨煤炭(“黑钻石”)。矿业城镇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生活以艰苦的工作和长时间的工作为特点。偶尔的庆祝活动以及各种组织和社交活动有助于减轻日常生活的乏味。煤矿对加州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到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和新能源开发而停止运营时,加利福尼亚的大部分经济已经从农村转变为工业基地。

https://8.share.photo.xuite.net/linpapahu/18d0d45/15840583/849730302_m.jpg

當年[黑鑽石礦場]忙碌的五個小鎮 目前僅留下山野中懷古的孤墳

 1920年代初期,「黑鑽石礦場」地區發現矽砂(Silicon Sand),它們是製造玻璃和煉鋼的重要元素。由於東灣地區的玻璃和煉鋼工業開始蓬勃發展,所以(黑鑽石礦場)又開始重新復活,得到發展。在「蘇墨」出產的矽礦砂,主要是供應給奧克蘭(Oakland)H-A玻璃公司(Hazel-Atlas Glass Company);而「諾屯」出產的矽礦砂則主要供應給匹茲堡(Pittsburg, CA)的哥倫比亞鋼鐵公司(Columbia Steel Works)

 

直到1940年代,比利時的玻璃矽砂被引進口,加上附近鋼鐵公司結束營業,這裡的採砂工業才再度關門。在前後20年間,總共開採180萬噸矽礦砂。 从 1920 年代中期到 1940 年代中期,Hazel-Atlas Mine 生产硅砂来制造罐子、瓶子和其他玻璃制品。1920 年代,在废弃的诺顿维尔和萨默斯维尔城镇附近开始了地下采沙。Somersville 矿为奥克兰的 Hazel-Atlas Glass Company 提供用于玻璃制造的沙子,而 Nortonville 矿为 Columbia Steel Works 提供铸造(铸造)沙子。到 1949 年,来自比利时玻璃的竞争和钢铁铸造厂的关闭结束了沙子的开采。总共开采了超过 180 万吨的沙子。今天,旅游参与者可以步行 1309 英尺进入矿场,参观矿场、矿石溜槽、移位器办公室和古老的地质特征。

20世紀初華盛頓州高品質的煤礦開始開採,取代加州對煤礦的需求;同時,石油成為工商業界主要的能源,煤炭需要量銳減,「黑鑽石礦場」的煤炭開採正式走進歷史。礦區小鎮也在礦場熄燈之後,成為人去樓空的鬼鎮。今天前往礦區造訪,縱使可以看到少數留下來的礦工,但是他們已回歸到莊園生活,礦場景觀已經面目全非。礦業小鎮的房舍成了牛棚,運煤輕軌鐵路的枕木成了籬笆的木樁,洗煤煮水的鍋爐成了蓄養牲口的水槽,偶而可看到逐漸凋零老去的礦工及家屬們,他們正趕著牲口倘佯在小山坡上。

 

https://8.share.photo.xuite.net/linpapahu/18d0de6/15840583/849734303_m.jpg

走在歷史的道路上

1970年代東灣公園管理局在這兒設立了『黑鑽石礦場保留區Black Diamond Mines Preserve』做為歷史的憑弔,別緻的『訪客中心Visitor Center』就設在橫坑內,非常另類有趣。遊客可以經由「H-A礦坑觀光步道Hazel-Atlas Mine Tour」深入礦坑,在大約兩米高度和寬度的橫坑走到底部也是斜坑」的起點,這個地底大廳就是這個公園的「訪客中心」。

          https://8.share.photo.xuite.net/linpapahu/18d0dc3/15840583/849700988_m.jpg

          前往[遊客中心]的[橫坑]

 當年這裡是接運石炭的轉運點,在「斜坑」內,有經驗的礦工負責用圓鍬和鏟子挖下煤層內的石炭,另有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稱為「推手nobber」,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斜坑」地上鋪設一條鐵板通道,上面塗抹鯨魚油潤滑劑,以便隨時將開挖下來的石炭,順著已經打滑的鐵板,向下推送到在「主坑道」上等候的台車,以免自己和礦工被開採下來的石炭堆積成小山活埋。

https://8.share.photo.xuite.net/linpapahu/18d0d50/15840583/849712393_m.jpg

[橫坑]與[斜坑]交會處 昔日取煤運出坑外的轉運點 今日的[遊客中心]

橫坑改建成的步道上你還可以看到隧道岩壁上鑲著蝦類化石,它證明遠古時代這裡曾是海底,經造山運動才隆起成為陸地。

 

          https://8.share.photo.xuite.net/linpapahu/18d0df1/15840583/849706154_m.jpg

                礦坑岩壁上的化石 說明海床隆起的[造山運動]

东湾地区公园区于 1970 年代初开始为 Black Diamond Mines Regional Preserve 征地。今天,大部分矿区都位于保护区近 8,533 英亩的土地上。该地区是远足、野餐和自然研究的理想地点。自然主义者开展了与保护区的自然和历史资源相关的各种计划。Greathouse 游客中心位于 1920 年代中期挖掘的地下室中。查看 20 世纪采砂矿的运作情况,了解 19 世纪煤炭和 20 世纪采砂工的生活。该中心包含与公园采煤和采砂时代相关的展示、照片和文物矿区的自然资源包括植被: 保护区 65 英里的小径穿过草原、山麓林地、混合常绿森林、灌木丛、溪流植被和异国情调的植物。后者中值得注意的是煤矿工人引入的几种树种。其中包括刺槐、胡椒树、杏仁、桉树和天堂树。黑钻石被认为是库尔特松、黑鼠尾草、沙漠橄榄和杜德利亚的最北端。此外,这里还生长着几种仅限于暗黑破坏神山地区的物种,包括暗黑破坏神山球百合、暗黑破坏神山向日葵和暗黑破坏神山曼萨尼塔。在春天,山丘上布满了湾区一些最引人注目的野花。这里的野生动物:  Black Diamond 支持健康的野生动物种群。郊狼和蛇很常见。偶尔会看到山狮、山猫、狐狸和鹿,而猛禽则在头顶翱翔。从稀有的金雕到永远存在的草地雀,已经看到了 100 多种鸟类。侧斑蜥蜴在保护区的北部边界,这里发现了一种稀有动物,阿拉米达鞭蛇。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在大湾区生活了数千年。黑钻石位于三个部落之间的偏远地区:Chupcan(康科德)、Volon(克莱顿)和 Ompin(匹兹堡)。这三个国家都说湾米沃克语。随着 1772 年后西班牙、墨西哥和美国定居者的到来,米沃克湾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迅速变化。现在已经见不到印第安人的影子了,在结束参观游览往停车场走的途中,见到了一位老年妇女,似乎身上有些印第安人的影子,但是却没有任何印第安人的特征。在发现煤炭之前,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矿山关闭后,一些矿工在牧场找到了新的职业。废弃的采矿城镇建筑变成了谷仓,铁路枕木被用作栅栏,锅炉被改造成水槽。原始采矿家庭的后裔仍然在保护区放牧。变成了牧区。虽然煤矿社区的遗迹很少,但是,玫瑰山公墓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墓地是前居民生活的纪念碑。这里埋葬着死于流行病的儿童,死于分娩的妇女,死于矿难等的男人。虽然矿区居住着10多个民族,但玫瑰山公墓是一个新教墓地,埋葬在这里的很多人都是威尔士人。 

壬寅日记46,黑钻石矿游记

了解了历史,我们接着我们的游览,大约10点钟,准时开门,我们是预约的导游带领下,进入矿区参观,导游先行介绍了自己,一个大学实习生,有些胖,的确上个楼梯就有些喘。但是对于矿场的情况非常熟悉,讲解流利,像我这样的英语二半吊子也能够基本上了解他的解说。与我们一起的看上去是两位亚裔人,我个人的感觉应该是华人,似乎来自于伯克利大学,英文十分娴熟,与导游之间的互动也为我们了解导游的解说平添了几分增力。我们先到了以前挖煤的巷道里,进入巷道,先带好安全帽,尽管这里修的非常安全,一来是为了气氛,二来也是有安全的因素,因此每人都带上了安全帽,在入口处,模仿当时的下井的程序,先行点名,记录,进入5个人,出来的时候也要是5个人。这里保留的这一段巷道,以及当时(1860年代)挖煤的情景,一个坑道,孩子在里面挖煤,一个孩子在往外倒,做的模型活灵活现。灯光控制,黑暗不见手指,而矿工们用的是蜡烛作为头灯照明,感触颇深,由于是蜡烛头灯,因此非常危险,曾经就是因为蜡烛头灯引发了一次瓦斯爆炸,死了很多人,很是有点忆苦思甜的味道。当时矿工的组成多为欧洲人,当然少不了华人,导游还提到过,有人现在专门在研究华人矿工的问题。希望有个结果。结束了煤矿的参观,出来后经过山道,沿着山路又给我们讲解了几种加州特有和稀有的一些植物。并且遥看了玫瑰山公墓,随后,我们又进入另外一个巷道,参观了硅砂矿,同样的程序,这个巷道比那个煤矿巷道好了不少,各种便利的措施,使得采矿相对几十年前的采煤矿好了许多,也有了矿井下的移动的卫生马桶。而矿井内的许多的古老的化石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多少年前的加州只是一片海洋,随着大陆地块的上升而形成了加州现在的模样。以上的场景可以从上面的照片了解。而导游风趣的讲解,的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黑钻石矿出来,有些感触,由于矿场停止生产,以往围绕着矿场所形成的几个镇子也后人去楼空,被用来做了栅栏,在矿场工作的一些职工也都改行做了畜牧业,我们在回程的路上,在矿场的周围已经没有了住家户,远离矿场的一个集镇也应该在10英里之外了。而东湾公园机构则是在利用一切手段恢复一些矿场的原貌,供游人游览,正如那位导游所说,应该予以青少年更多的机会接触这些事情,不能忘记过去。同意他的观点。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经过文革的人。忆往事峥嵘岁月稠。

壬寅日记46,黑钻石矿游记

壬寅日记46,黑钻石矿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