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壬寅杂谈3-开启新的生活

(2022-05-21 00:37:55)
标签:

杂谈

    这些天应该是值得自己个人纪念的日子,2022年4月29日,在繁忙的手术中,结束了我40余年的职业生涯,当然要从作为七七级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进入青岛医学院临床系学习开始。40年前,大学毕业,国家分配,留校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至今,期间虽有几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出国几年,但是都没有离开过这家医院,现在的名称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40年来,工作兢兢业业,努力拼搏。虽然有些大器晚成,但是终究实现了自己的一些目标与愿望。4月底,安排请假,想5月份休假。这是5月前的最后一周,还是比较忙,周一,三看了两天的门诊,收治了一些病人。周一开始他们就安排3台手术,周二安排做了3台,周四安排了4台,结果只做了3台,周五继续3台手术,一周12台手术,自认为以此日常工作,包括手术结束我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工作。也给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是我服务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40年的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束,也是我作为医生这个职业,尤其是外科(骨科医生),或者确切的说一个脊柱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一个完美的终点。4月29日下午,顺利完成3台手术,结束手术后,回到休息室洗完澡,清理完更衣橱内的物品,打包带走,进入电梯回办公室,与一位女性的年轻医生同梯,她在3楼下梯,回头非常客气的与我打了个招呼:“再见,陈主任”,清脆的语音结束,顿时有些五味杂陈:这些年来为了医院,为了科室,也为病人做了很多的努力,当然也有一些所谓的贡献,这也算是王婆卖瓜,至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在我的任职期间一直保持向上的趋势。没有衰落。并且按部就班将一些工作慢慢交出,使得医院,骨科能够在此基础上更上层楼。另外,还有一点能够保证的事情,就是这些年来自觉没有做缺德的事情。即使有些人对我来说不是很友好,也从来也没有给人家小鞋穿,只是不予搭理而已。1983年来院工作,进入外科,1985年定专业为骨科,同时修业青岛医学院骨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周秉文教授,3年研究生学习期间,周秉文教授言传身教,认真负责的临床工作与熟练的手术操作,严谨的临床科学研究精神,为我们这些学生树立了榜样,一生职业生涯,不论是临床工作还是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在以老师为榜样,按照老师的谆谆教诲行事尤其是做人。我的硕士研究生课题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诊治,一个方向,自己努力,从当地的中小学校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流调,到临床上手术矫正,从中自己发现了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生毕业时完成两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上,奠定了自己从事脊柱外科专业的基础。毕业后继续留院骨科工作,1992年被当时的附属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胡有谷教授抬爱,担任骨科研究室副主任,96年胡教授帮忙联系出国,去美国芝加哥RUS H大学医院骨科深造,师从国际著名的脊柱外科教授,脊柱生物力学泰斗Gunner. Andersson 教授,在临床上深受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H. An教授的教诲与影响,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用于临床研究中。98年底学成回国,回国后,由于不适应国内的相关的环境,从而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从而于2002年考取山东省资助派遣,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骨科学院进修深造,研究的课题则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椎间盘的退变研究,取得成果,完成学业,并修完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骨科学院的论文博士,答辩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Dr.med)。2003年回国继续在骨科工作。将自己的临床与研究方向确定在脊柱退行性疾患的诊治与研究。临床工作中,学习老教授们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手术效果良好。2006年开始负责联营的市南区医院骨科病房,20几张床位,从开始收治的持续个位数病人,3个月后病房满员,每个月手术量达到了20多台,正常运转一年有余,2006年底结束联营回脊柱外科。2007年接任脊柱外科主任,手术量从接手时的每年570台左右,3年以后冲到1200余台,随着医院的发展,西海岸开业,病床数略增,手术量保持持续上升,2012年底,成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医疗中心,担任骨科中心主任。由于病床位数限制,科室发展受限。2013年,医院安排,骨科科室整体搬迁至崂山院区,从原来本部的70余张床位,扩大到150张床位,加上西海岸的80张床位,达到了230余张,从而使得骨科事业得到了巨大的持续发展潜力,工作蒸蒸日上。到目前为止,骨科4个院区床位数已经达到近500张,仅崂山院区就有250张床位。2013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进入复旦排行榜专科全国提名。骨科亚专业发展,骨肿瘤的诊疗聘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郭卫教授担任骨科中心名誉主任,2015年开始,审时度势,探索脊柱微创的应用,在脊柱通道微创手术的基础上,成立脊柱微创中心,并引进国际上著名的脊柱微创专家徐少克教授加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任职脊柱微创中心名誉主任,全力支持开展相关的脊柱微创手术与技术应用,包括椎间孔镜的临床应用,汲取徐教授意见,先后举办了6期脊柱微创手术学习班,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学员前来学习,目前,脊柱微创相关新技术新项目逐步落实。关节外科持续发展,每年的关节置换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运动医学更是后来者居上,肩关节镜与各关节的关节镜检查治疗在国内也占有一席之代。健全发展骨科各亚专业,在脊柱,关节,创伤,运动医学的基础上,2016年建立了手足外科(黄岛)和骨肿瘤科,使得骨科的亚专业基本齐全,夯实了骨科发展的基础。2018年引进张英泽院士入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建立院士工作站,成立骨科医院,由张院士出任院长,使得骨科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作量几度翻翻,去年工作量达到了1万7千余台手术,门诊量突破30万人次,今年又引进原401医院手外科中心主任丁小珩教授团队,正式入职仅2周时间就完成了200余台手术。任职期间,乘着医院发展的大趋势,比肩国内的顶尖医院骨科,持续发展,复旦学科排行榜连续6年进入提名,在20-30之间。成为国内地方院校医院骨科的佼佼者,与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比肩,回想这些年来的努力,在成绩面前不再是酸甜苦辣,也有些略微的知足感。医院为了骨科的发展,延聘我至现在,并保留了我行政职务,全力支持骨科的发展,使得骨科更上层楼,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然而,自己感觉有些累了,不想再干了。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对各类事物的感知度是有所下降,敏感力也弱了许多,但是也有一些好处就是所谓的看开了所有的事情,任何事情对于我来说都是身外之物,身外之时,即将之束之高阁,回归自己个人的生活,回家服侍年时已高的老娘,陪陪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婆,多与兄弟姐妹家人们聚聚,幸福着吧。假期来临,会会亲朋,同学,一起坐坐,言谈话语之间,已经没有了以往的坐立不安,倒是大家畅所欲言,心情舒畅,回忆青葱岁月,展望老年前景,死亡也不再是忌讳,一切顺其自然。
     2022年4月30日,是五一长假的首日,也是值得我记忆的一个日子,开始进入我的休假程序,并开启我的新生活,不在纠结于科室与亚专业发展,人员培养等等的闲杂琐事,不在担心病人病情的变化,对于个人来说,手术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以往年轻时的担忧与烦恼,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的发展,使得手术更加的安全,也使得医生更加得心应手。回想到胡有谷教授曾经对我说过,他对腰椎手术了解的比较透彻,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心所欲,当然是从病人的功能等角度出发,而现在对我来说似乎也有了类似的感觉,包括危险的胸椎手术,基本上可以做到尽可能的完善,解决问题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所谓的心中有数,一切放下,重新启程,如何安度晚年则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是应该顺应潮流,自娱自乐。没事偷着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