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审视莫言的眼睛(颂明虚拟演讲四十一)

(2024-08-02 06:59:21)

请审视莫言的眼睛(颂明虚拟演讲四十一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很有道理的。

识人术,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迷信,只是有些江湖术士把它给迷信化了。

如果我们剔除其唯心主义的成分而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加以科学化,它就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属于心理学的分支。

人的言行举止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人的言行举止是由心灵决定的。

心灵又是什么呢?

心灵的本质是人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又是由一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学识、个人修养、情感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心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隐藏在人体的最深处。摸不着看不见,我们怎么才能识别一个人的心灵呢?

人的灵魂尽管再隐蔽,也无时无刻不在向客观世界传递着自己的信息。人的眼神、人的细微的动作都会不经意地暴露出心灵的秘密。

曾国藩是一个睿智的人,曾有“千古第一完人”之美称。他有八句相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颂明在研究莫言时,特别观察了他的眼睛,总能看到一股深深的“仇恨、阴晦”之光。如有兴趣的人不妨找到莫言不同场合照片,仔细观察一下莫言的眼神,我想一定会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相由心生”固然有道理,但如果我们仅仅根据自己的“相面”就给对方做出人品的结论,那就是唯心主义的,就是迷信。相由心生对于判断一个人来说,还只是一个“线索”,必须找到真实的论据才能够得出结论。

比如反扒能手,只要看上一眼就能八九不离十的判断出某人可能是扒手,但是你不能因此去抓他,你得等待他做案,拿到“铁证”,然后才能做结论。

有经验的审判员也是这样,总能够通过嫌疑犯的一个细微的眼神或动作判断出他的心理活动,因此很容易找到突破口。

观察莫言的眼神,再通过解剖莫言的大量作品,分析其大量言行,就不难发现隐藏在莫言身体最深处的灵魂了。

他的文风、他的攻击对象、他随处可见的自我标榜、攀高接贵行为……都为莫言的眼神作了最有力的诠释。这就使得我们能够比较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莫言了。

最后,还要说几句题外的话。有人说人死之后灵魂依然会以“量子”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之中。这就是唯心主义的了。

灵魂其实就是信息在人体内应对客观世界的运行方式。一旦人的肉体停止活动,也就不存在对于客观世界的应对了,因此也就是不存在“灵魂”了。

人的肉体一但消亡,灵魂也就不存在了。然而灵魂却可以转化为信息依附于其它物质上面,被他人接受以后,依然可以影响着其他人的灵魂。

比如莫言的“灵魂”就“附着”在莫言的著作之中,别人只要读了莫言作品,就会转化信息而影响着阅读者的精神。

因此,我们必须对莫言的作品进行批判,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免受其害。

2024年8月2日星期五

 

【附录】

麻直涅黑(小说)

颂明

中午,耀祖神气活现地小跑着进了家门:“老太爷,老太爷——”

我上前拦住了他,压低声音说:“咋呼啥?老太爷刚躺下呢。”

“我有个大喜讯要告诉他。”耀祖压低了嗓门说。

“什么喜讯啊,又获了一个大奖?”卧室传来了老太爷的喊声。

“您没睡啊?这个喜讯比我获奖要大多了。”耀祖的声音中充满着激动。

“来,进来说吧。”

“您不睡了?”我插嘴问道。

“曾孙子的大喜讯,我还能睡得着?”

我赶紧进屋把父亲扶了起来:“您就坐在床上听吧,别下来了。”

“不不不,我得下来。扶我到客厅去。耀祖的大喜讯,我怎么也得跟着兴奋一下不是。午觉不睡了。”

我和耀祖一起把老太爷扶到客厅的沙发上,又给他沏了一壶信阳毛尖,他就好这一口。

“好了。耀祖,啥喜讯快说吧。我听着呢。”

“‘大言莫言,诺奖十年’纪念展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开展了!”耀祖激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我父亲抬眼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莫言获奖十年,你跟着激动啥?”

“我,没有莫言就没有我这个文学博士。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是国家的光荣,民族的骄傲啊!我能不激动吗?”

“要是外国人让你骂三声祖宗,给你颁个奖,你骂吗?”

“你,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耀祖急眼了。

“莫言的《灵药》明明白白地在骂武工队。我就是武工队,你就是我曾孙子。你说我咋说话呢?”

“那是写小说,又不是真写你。再说了。写《灵药》时他早得过奖了。”

“那你读过《颁奖词》吗?颁奖词都把他骂祖宗夸了个遍,你还说他没骂?”

耀祖又想说“没文化”了。可他没敢说出口。他知道老太爷学贯中西。可那个“学贯中西”是过时的“学贯中西”。现在的“学贯中西”不是不一样了嘛。

老太爷把耀祖拉倒了身边坐下:“你别急。我知道你心里在想啥。我也不会怪你的。你是我的曾孙子。”

耀祖老老实实坐下了。

“你记住。你是中国人。咱中国的文化不需要外国人来设计,来定义。”

“那杨振宁得诺贝尔奖怎么就是宝贝,莫言得了奖反而被骂。您觉得这公平吗?”

“自然科学的标准是客观的。人文类的标准是主观的,是由价值观来决定的。我也没有说中国人就必须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但得有个前提,就是不能失去民族文学的主体,尤其是不能丧失民族的尊严。”

“莫言怎么就失去民族文学的主体,丧失民族的尊严了?”

“且不说他一再强调是《雪国》的秋田犬唤醒了他,照亮了他的文学道路,你看看他的哪一篇作品不是在骂人,在政治影射,在毁谤人民事业?《灵药》就是个标本。”

“您又绕回来了,您怎么……”耀祖又卡住了,不知道说什么词了。

“你是想说我怎么不开窍吧?曾孙子欸,不是我不开窍,是你不知道社会进步的艰巨性!”

“您怎么又扯到社会进步上来了?我们谈的是莫言文学,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耀祖觉得和老太爷讲不清楚,又没法一走了之。

老太爷倒了一杯茶递到耀祖的手里:“先喝口茶,冷静一下,我再给你说道说道。”

我上前要拿掉耀祖手中的茶盅:“你怎么能让老太爷给你倒茶呢?快去拿个杯子自己倒。”

耀祖被搞得无所措手足。

父亲在我的手上拍了一下:“一边站着去!今天是我和耀祖谈心,没你啥事。”

然后他又抚摸了一下耀祖的头:“你现在是博士了。有些道理也该懂了。你知道人类社会最大的恶是什么吗?”

“这个我倒没想过。”耀祖小声说。

“就是不公,不公平。不公是万恶之源啊!”老太爷把耀祖的手拉了过来,“我10岁那年,和表弟李冠英一起在学堂读书。”

“就是开国大典擎旗手李冠英?”

“是的。老师给我们说了社会不公是万恶之源的道理。他问我们:如果为了社会公平,你们愿意放弃自己家庭的财富吗?”

“你们家都是大地主?”

“是的。那是我家出资办的学堂,来上学的都是亲朋好友大户人家的孩子。我俩当时都回答愿意。”

“老师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这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吗?”耀祖不解。

“因为我们在学习《礼记》,其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一句。”

“要是我肯定回答不愿意。”耀祖说。

“是的,很多同学都回答不愿意。只有我和李冠英两个人回答愿意。于是老师又单独问了我们:假如让你们为天下公平奋斗,你愿意做些什么呢?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献出生命。”

“那李冠英呢?”耀祖又问。

“李冠英犹豫了一下,说:我没有勇气献出生命。但是我愿意永远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绝不剥削人。”

“所以你就参加了革命,他加入了国军,然后又起义了。”

“是的。他最后果然就坚守诺言,一辈子甘于清贫,以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为荣。 ”

“这与社会进步艰巨又怎么扯得上呢?”耀祖还是不明白。

“你想想啊。为了社会公平,一部分的人财产就会被剥夺。他们能甘心吗?”

“要是我肯定也不甘心。凭什么白白地剥夺了我的财产?”耀祖有点愤愤不平。

“被剥夺的不甘心。没被剥夺的也不满足现状,都想获得更多的财产。大家都想发财,如何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呢?”

“个人奋斗,公平竞争呗。”耀祖脱口而出。

“所以啊。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价值观来改造世界。于是至少出现了三种情况。被剥夺的不甘心;已经获得的不满足现状,想发财;还有一部分愿意为社会进步,实现天下为公、共同富裕而牺牲自己。你仔细想想,这其中得有多少纷争啊?!天下为公、共同富裕有那么容易吗?”

“好啦,好啦。差不多就到这吧。老太爷连午觉都没睡呢。”我看着父亲有点累了,耀祖也未必能听进去。就打断了他们。

父亲拉着耀祖的手不放:“明天咱祖孙接着聊,啊?”

耀祖点了点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