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对汉语文学的破坏是全方位的(第一部分)

(2022-08-01 06:20:52)

莫言对汉语文学的破坏是全方位的(第一部分)

                                    颂明

莫言已经成了一个文学符号。在这个符号面前分成了立场严重对立的两大阵营,一个阵营用无以复加的溢美之词把莫言捧成了一座文学丰碑,另一个阵营却把他贬斥为垃圾文学代表。显然,这两种极端对立的观点都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那能不能脱离这种政治的观点而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谈谈莫言在文学上的地位和价值呢?

我想是可以的。文学毕竟属于艺术的范畴,除开它的利益属性,也就是政治的属性以外,确实还存在着一种纯粹的文学的属性。

我这样说,对立双方的极端者都会骂我。有左派的网友专门发了文章要和我商榷,还有干脆骂我是坏蛋的。他们的观点是文学只是政治的附属品,根本就没有脱离政治的文学。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大概在1976年(或者是1975年),我还在学校时展开了一场有没有脱离阶级性的文学作品的辩论。这场辩论是因为当时有一篇小说《一颗长在屋里的竹笋》引起的。我们那一届学生只有我一个人持不同观点。我的观点是:进步文学作品有人民性阶级性两个概念。人民性是上位概念,而阶级性是下位概念,阶级性是从属人民性的。人民性是代表所有人的根本利益的,阶级性毕竟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

文学作品除了政治属性之外,确实还存在着纯文学的审美判断。所谓纯文学的作品就是符合全人类所共通的审美情趣。对一个国家来说,人民性首先体现在民族性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举了一个例子。说到唐诗就离不开两个人沈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他们对中国诗歌的贡献就是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而且两人的诗歌都不乏精品。如沈佺期的《独不见》,宋之问的《江亭晚望》,就是兼具人民性和文学性的佳作。而两人的政治立场和人品都不敢恭维,尤其是宋之问,其人鲜廉寡耻,用现在的话说属于人渣极品,在某种程度上还连累了沈佺期。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否定他们在文学上的贡献。

第一章为序言,现在划重点:

评论文学作品的除了有阶级性和政治性的标准以外,还确实存在着人民性纯艺术性的标准。对一个国家来说,人民性主要体现在民族性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谓纯艺术就是指符合人类共同审美情趣的作品。

任何批评,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离开了具体的标准就谈不上批评了。本文的题目《莫言对汉语文学的破坏是全方位的》是依据什么标准得出的结论呢?

我就是依据文学的人民性纯艺术的标准进行批评而得出的结论。尽管政治与文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政治毕竟要通过艺术的方法进行表达。否则只要喊口号就得了。

文学艺术的本质就是塑造形象。评价文学作品文野优劣主要看其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失败。

那何谓成功,又何为失败呢?

这里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典型化地塑造人物还是概念化地塑造人物。典型化才具有真正的文学性。而概念化只是对作者观念的诠释。

什么是人物塑造的典型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二舅这个形象最近很火。假如你是根据现实中真实二舅为原型,然后把各个不同的二舅的细节综合起来用在你笔下的二舅身上,使之更加丰满鲜活。这就是典型化的方法。

假如你根本没有真实的原型,只是为着表达自己的理念凭空设想出了一个人物。然后把生活中个别的、非主流的极端现象根据作者理念的需要集中到这个设想人物身上。这就是概念化地塑造人物。概念化的人物一定是具有完全相同的语言和行为特点,只是换了不同的名字而已。

现在,就来分析莫言小说人物的塑造的方法(早期小说除外)他的后期小说,特别是获奖小说,人物塑造无一例外都是概念化的。比如:

人物社定

干部:必定是一身匪气,满身流气,骨子里土气的人物。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色调定位:黑色。

群众:必定是猥琐、愚昧、行为怪异的。色调地位:瓦灰色。

而土匪、地主、国军、日本人,却都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色调定位:必有闪光点。

语言特点

人物语言也是一样,无论男女老幼,个个出口成脏。不骂人不说话,不带不说话。

对这种概念化创作方法。莫言还有一套完整的创作理论: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其实这个罪人寡人的代名词。莫言是莫言文学王国寡人。寡人的原意是寡德之人”,也可以理解为罪人。当然这只是皇帝的自谦。 莫言认为他对他的文学王国之中人物有着生杀予夺之权。好像女娲造人一样,想捏成啥样就捏成啥样,随心所欲。完全违背了典型化必须忠于原型人物本质特征的原则。

我们的彩虹曲吹喇叭文学理论家还为莫言的这种概念化方法发明了一种理论:虚构之美。

第二章的题目是莫言文学《丑化中国人形象,扭曲中国人心灵》。尊敬的读者,您说呢?!这就是本章所要划的重点。

(本文较长,分开发。今天发第一部分两章。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