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熊的写作教学实验
(2016-08-22 10:12:27)
标签:
写作教学典范人物论文写作章熊语文教育专家 |
分类: 语文东西 |
范 金 豹
章熊老师,1931年3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市。1951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清华工农速成中学任教语文,后调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80年代中期调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全国语文高考多年,1987年任教育部考试中心“大规模考试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课题组组长。曾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教育部考试研究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他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关于写作教学(含言语技能教学)的著作有《语言和思维的训练》(198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简明·连贯·得体》(1999年语文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2000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与张彬福、王本华合著,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高中老师谈写作教学》(与徐慧琳等三人合著,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另有《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与章学谆合译《提高写作技能》(美国威廉·W·韦斯特原著,1984年福建教育出版社)等。
1978年,他在北大附中开展“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的实验研究。这个课题,以语言和思维结合训练为目标重新选定项目,突破以往命题作文的格局,建构作文训练的新模式;突破以往局限于语法、修辞练习的格局,建构语言训练的新模式。在“写作教程”里设计11个项目,在“语言训练”里设计6个项目。这些活动项目,看似毫无联系,其实将语言运用和思维展开的技能技巧巧妙地组织起来,突破了以往强调知识的逻辑关系的训练序列。
“简单论文写作”是“写作教程”里的11个项目之一。试验的初衷,是让学生找回一点个性——学他们喜欢学的,再教他们学会梳理思路,理解如何表达。一学期只写一篇论文。这样做,是从张志公先生的话得到启示,他曾说:“与其让学生每两周写一篇作文,倒不如让他们少写几篇,反复修改。”这个实验项目,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成果收集在《简单论文写作》里,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介绍了为了搜集论文写作材料,如何进行专题阅读的知识和方法;利用制作卡片积累材料和整理卡片的方法;阐述观点和材料的辩证关系。第二章,是思想材料的排列,介绍了排列的三种顺序: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论述了论文中的分析和综合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如何分析、综合的方法;最后介绍了论文如何构思,论文的平行结构和链状结构,编写提纲的方法。第三章是语言的表达,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笔调、观点的表述和关键词语的使用方法;其次解说了论文语言的特点:清晰性、连贯性(包括论文的语脉、语流问题);论文语言的结构特点;最后说明了论文的开头、段的衔接和过渡、结尾等方法和要求。这本书附录了“学生习作示例”5篇,展示了这项实验的实绩。
“语言训练”的练习设计,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模仿—类推—创造”的概括与探索;二是
这项课题,在写作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认识。一是写作技能是有“序”可循的,写作教材以此为序,但要做到螺旋式上升。二是教材中可以编选经典作品作为“范文”,也可以适当编选学生的“例文”。“范文”的作用是“积淀”,其效果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显现。合适的“例文”,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三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训练交错进行,言语技能训练穿插其中。四是写作教材编排应考虑其“弹性”,顾及言语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材使用的涉及的不同地域。五是写作训练要追求“合力点”的问题,以便形成每学期的一次写作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