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研游记
教研游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4
  • 关注人气: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漪的作文教学思想

(2016-08-17 21:49:45)
标签:

写作教学典范人物

作文教学

于漪

教书育人

作文讲评

分类: 语文东西

                    于漪的作文教学思想

                         范 金 豹

于漪老师,19292月出生于江苏镇江1951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上海杨浦中学任教。最初教历史,8年后改教中学语文。1978年,因语文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1985年被任命为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曾任上海市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之一

她的教育教学论文主要收集在《于漪文集》(6卷本,20018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漪教育文丛》(200110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漪语文教育论集》(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漪基础教育论稿》(2014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其中语文教学专著有《中学生作文导论》(2001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作文讲评五十例》(1986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漪老师教作文》(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

于漪老师说过: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因此,她主张:“改革语文教学就要牢固树立‘育人’的观点,把‘教文’纳入‘育人’的大目标。”[1] 而孩子是民族、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因此她始终站在民族发展的制高点上,坚持教书更要育人的思想。这一思想贯彻在她的语文教学中,也贯串在她的作文教学中,即教作文育人格。她坚持“思想、文字双锤炼”。正是从社会发展、未来需要的战略高度,她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思维训练、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民族不竭的发展动力。

在作文教学中,于漪老师在文体训练的序列上,并没有特别之处,遵循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初一开始注重记叙文的训练,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在初二、初三继续进行议论文的训练,初二加入说明文,初三加入议论文,最后再进行综合性的作文训练。她的特殊之处是:采用当时国内罕见的作文过程指导模式的一种:认知指导模式。她的作文指导方式是多样化的。从指导内容角度来看,她将作文指导分为作文内容和作文形式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她的作文指导分为个别指导和普遍指导。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她的作文指导可分为、作文时的指导和作文之后的指导。平时的作文指导分为平时的阅读积累指导和生活观察指导。作文时的指导分为命题后的指导和作文起草过程中的指导。作文后的指导分为作文批改和讲评指导。从学生作文的过程来看,她有审题指导、立意指导、选材指导和结构指导。她开展作文指导的原则是:一,指导要适度,切不可越俎代庖,重在启发、点拨、引导;二,作文指导是个系统工程,要与学生写作过程保持一致;三,作文指导要根据写作目的和学生写作实际,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于漪老师的作文讲评勘称一绝。“在认知指导模式中,有的学者强调写作准备阶段之重要,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修改阶段对于作文更有影响。”[2] 于老师倾向于后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她形成了独到而深刻的讲评思想。她认为,讲评是写作教学系统中的最后有一个环节,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学生作文成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又是对作文命题、写作指导和批改的串连和深化。在学生习作扎实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发挥讲评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会深化学生的作文体验,十分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讲评的功能是多样的:一是传授知识,提高认识。作文讲评,要就文论理,从具体材料上升到写作知识的高度来认识,上升到写作规律来认识,使知识系统化。二是培养赏析能力。要以理量文,以写作的基本知识来考察习作,衡量习作的优劣,培养文章好坏的鉴别能力。三是作文讲评不能仅仅关注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意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要注意和阅读教学的联系,和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四是激发写作热情,培养自信力。讲评切不可一味地挑剔学生习作的毛病,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要从正面进行具体而细致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学生的写作劲头,增强学生的写作内驱力,文章越写越好。

于漪老师认为,作文讲评也要序列化。这个思想是十分独特而宝贵的的。写作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序列,那么,与之相应的作文讲评也应有目的、有计划,并形成序列,不可随意,不可忽视。她依据初中作文训练的序列,形成了自己的初中作文讲评序列。这个序列有50次讲评构成:初中三年六个学期,前五个学期每学期8次讲评,最后一学期10次讲评。这50次讲评,由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条线交织而成,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逻辑,循序渐进。初中记叙文训练是重点,因此记叙文的讲评也是重点,安排36次;说明文4次;议论文10次。具体是这样安排的[3]

初一年级

第一学期的作文讲评重点放在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上,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联想和想象。理由是:初一新生写作文常苦于“无米下锅”,此时最需要教师指导的开阔思路,活跃思维,激发练笔的兴趣。第二学期讲评重点是文章的中心和材料,并反复讲评,为写好记叙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学生写记叙文的思路打开以后,就要往写作的“规矩”方面引导。

初二年级

第三学期讲评的重点是描写和抒情,在材料的剪裁和缝合,这是因为初二要在初一写记叙文的基础上训练多种表达方式;还有初二学习写说明文,习作讲评也要有所安排,讲评重点是透彻了解说明的对象,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第四学期根据写作训练任务,重点讲评说明的中心、条理和方法。

初三年级

在写景、叙事、记人等方面增加难度,讲评重点是多种写作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五学期着重讲评文章的真情实感,描写的细腻丰满、逼真传神。第六学期着重讲评剪裁、构思、造境等写作技巧,深化初中所学的写作知识。

50次讲评,有的内容是适当反复的。这样安排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因为对作文知识的认识,作文能力的形成,作文技巧的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总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内化,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行为。但是要注意,点评的内容重复的时候,要注意改变说法,换个角度,深浅难易有所不同,这样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就“文章的中心”这个点很重要,第一学期安排在“犹如百川归大海”,让学生初步接触即可;第二学期安排三次“‘无文’意‘不立’”、“再谈文以‘意’为主”、“平凡之中见深意”,意在重锤敲打,使学生透彻掌握;第三学期讲评记物的文章,强调 “见精神”、“言志”,也是谈文章的“意”的;第六学期“秤砣虽小压千斤”再次进行阐述。



[1] 于漪.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张定远.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2.

[2] 倪文锦,欧阳如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

[3] 于漪.给语文加点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14.

                                                                                                                                        2016.8.17,21:5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