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印度,不光创业精神得到了发展,企业家也已成为民族英雄。尼赫鲁如果在世,一定会对公众、对行业领袖毫不吝啬的恭维感到震惊。比如,信息系统技术公司的创始人、56岁的纳拉亚那·穆尔蒂(NarayanaMurthy),已成为受人崇拜的人物,并被常常与微软的比尔·盖茨相比。
如果印度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来支持穆尔蒂和未来的大亨,这些成功的故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是民主制度、创业传统和良好的司法系统为自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虽然印度法院的效率出奇地低下,但这个独立的司法系统至少还能运转,法治这个英国统治的“遗产”在这个国家盛行。
事实已证明,这些传统和制度已成为印度资本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跳板。虽然信息扭曲仍普遍存在,但有良好前景和声誉的企业一般都能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筹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世界银行2002年出版的一份报告说,在调查的所有印度公司中,只有52%报告说融资有困难,而在所调查的中国企业中相应的数字为80%。结果是,印度企业较少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只有27%的资金来自经营利润,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57%。
公司管理水平也显著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穆尔蒂,他的信息系统技术公司是诚实财会制度的模范,并为其他公司树立了榜样。里昂证券亚洲公司(CreditLyonnaisSecurities
近日,总部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6日公布《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瑞士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芬兰和瑞典分列二三位,而美国的排名则由去年的第一位降至第六位。
2006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公布
印度领先中国11位,这份报告覆盖了125个经济体,多于去年的117个。另外,报告还采用全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加以评估,而往年采用的是增长竞争力指数。为了便于跨年度比较,世界经济论坛竞争力项目组还按照新指数对去年的排名进行了调整。比如,美国的排名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中国由第49位升至第48位,印度由第50位升至第45位。
2006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公布 印度领先中国11位。
现在看来,印度印度十年后超越中国的事实将会实现,十年后的亚洲经济版图将被日、印、中、韩四强瓜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中国处理不好其政府与企业、银行的关系,政府腐败继续蔓延下去,其就不得不让出亚洲老二的位置,勉强排在亚洲的第三位,印度阿三变成了中国阿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