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尖渚寻古觅踪

(2018-10-30 10:59:02)
标签:

故乡

图片

文化

收藏

分类: 故乡无锡
2012-12-13

       无锡有句老话“江尖渚上团团转”,知道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很小 ,记得有一年妈妈带我去江尖渚看望同事,来到北门外,走过一座木板桥,就到了江尖,记得我还问妈妈的同事“为什么说江尖渚上团团转啊?”那位阿姨回答“江尖渚是个小岛,岛上的人家都是沿河而居,正好把小岛围一圈,门牌号码1号和最后一号是连着的,就在隔壁隔,所以叫江尖渚上团团转”我也不知道她们是哄小孩玩呢,还是真的,反正我就把这句话记住了。江尖渚寻古觅踪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再到江尖时,岛上居民都已经迁走,此地已经成为江尖公园,成为城市中心居民休闲游玩的绿地。
江尖渚寻古觅踪
       这次怎么会特意去江尖公园寻访古迹呢,起因是今年年初,有一位收藏家博友肖兴义老师(彩云轩主的博客)给我发了一张纸条:“无锡有个江尖渚,是专门生产陶瓷缸的,其中有蒋仁茂'蒋义茂兄弟最有名,请协查一下他哥俩生平简历,或相关事迹,如有这方面资料可发纸条即可。。。”呵呵。。。这可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呢!可是由于我的懒惰和孤陋寡闻,没有及时完成肖老师交给的任务,其实我心里老是掂着这件事的。

       也巧,夏天的时候,在学习声乐的QQ群里认识了无锡方志馆的杨荫萍女士,今年六月无锡方志馆刚刚开馆不久,我就带着肖老师的问题,来到无锡方志馆:
江尖渚寻古觅踪
       无锡方志馆在无锡党史办公室里面,也是薛氏西式住宅里面,属无锡市保护建筑,薛福成故居之一,这是我以前拍的照片,下同。
江尖渚寻古觅踪
       杨荫萍女士非常热心地接待了我,还送了我两本书:《无锡运河志》和《无锡惠山志》,就这样我在《无锡运河志》上找到了关于江尖和蒋仁茂、蒋义茂兄弟的资料,找到后我赶紧给肖老师发纸条,告知情况。

       实际上肖老师对蒋氏兄弟和陶缸的研究和了解远远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所提供的资料只是补充而已,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查看 彩云轩主 的博客《陶瓷中的巨无霸—蒋仁茂款紫砂胎绳纹特大酒瓮》
江尖渚寻古觅踪
(上图就是从彩云轩主博客上复制下来的巨无霸特大酒瓮)

从《无锡运河志》上我还了解到江尖的来历:

       江尖渚地处北门外的古运河中,状如三角尖,河水到此分道。一支流向莲蓉桥、通汇桥,另一支流向西门桥、太保墩,两支在跨塘桥合流。古代芙蓉湖烟波浩渺,面积颇大,一直与北门外的运河相连,江尖渚即芙蓉湖中的一个渚岛,古称芙蓉尖、蓉湖尖。明代周忱治理芙蓉湖,水势缩小,江尖渚民居渐多。清代,渚上开设大批陶器店,到处堆缸甏,百姓称此为“缸尖渚”,无锡人以方言谐称“江尖渚”,简称“江尖”。

       下图是网上下载的无锡北门三里桥米市,河道右面应该就是江尖渚:


江尖渚寻古觅踪
       下面是我这次去江尖公园拍的,江尖渚周围的河道桥梁: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从江尖渚上看江尖大桥
江尖渚寻古觅踪
       《无锡运河志》上对蒋氏兄弟的介绍是: “ 江尖的富商还有蒋、袁、陈3家,均以陶器为业,蒋仁茂和蒋义茂为江尖最大的陶器店。他们从宜兴运回各种陶器,借着江尖四面环水,装卸极为方便。旧时,没有铝塑制品,陶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所以江尖陶器业发达,蒋氏中的蒋东孚还曾是无锡县商民协会第一届执行委员。蒋氏在江尖建造最大的两幢住宅,在汤巷还保留着所建的花园。”

       遗憾的是这次我去江尖公园试图寻找蒋氏或陶器店的踪迹,只找到了下图这座石雕,算是对曾经辉煌过的江尖陶器业的一点纪念,其他房子啊啥的都不复存在。
江尖渚寻古觅踪
       此外在江尖公园我还看到了保留较好的一幢老房子,在查了《无锡运河志》后才知道:“江尖96号,有一幢典型的民国初期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的老房子,是无锡第一家纸业公司所在地,为三间、三进、四合院式的转盘楼,尽管无锡有过不少转盘楼,这一座却是原汁原味,象征着当年富商的辉煌。”
江尖渚寻古觅踪
       遗憾的是这次我去的时候这座建筑正在维修,我只拍了个外貌(上图),下面三图是从女儿收集的旧照片中找到的,先放在这儿,以后再去补拍建筑内景。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那么“江尖渚上团团转”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据《无锡运河志》介绍:“江尖渚由于四周环水,交通不便。相传,从前有一位孝子到江尖渚寻找母亲,他一路走,一路喊,团团而转,于是就有了‘江尖渚上团团转’的说法。著名戏曲理论家周贻白教授在1946年为此写过一首《竹枝词》:‘隔水喊娘娘不应,江尖渚上四无凭,劝君莫笑团团转,孝子寻亲血泪凝’。”呵呵。。。原来如此!我居然被骗几十年。

       “由于这里四面环水,日长天久,成为低洼地区。一遇大水,水就漫至岸上,甚至淹没路面,进入民居,似水漫金山。2002年,江尖居民及所有单位房屋拆迁,2003年建成占地3.92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江尖公园,成为北塘地区居民休闲游玩的地方”——《无锡运河志》

下面为江尖公园景色: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公园还有许多雕塑作品,巧的是这位雕塑家正好是我认识的,大名李建金。也是无锡一大名人哦!因为他夫人跟我是高中同学,我们都称他为李大师,平时李大师就是一副艺术家的造型,长发及肩,留着络腮胡子,很酷呢!
江尖渚寻古觅踪
       从百度上查到:李建金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祖辈以陶业为生,自幼喜爱绘画,捏制陶艺,耳濡目染、倍受艺术熏陶。文革后,恢复高考从插队知青考入南艺,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绘画功底深厚,造型基础结实。大学毕业先后在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雕塑创作室、无锡市园林局园林设计院、无锡室规划设计院、无锡市规划局广告科、无锡市城市设计院从事环境、园林、城市雕塑创作二十多年,在创作实践中他的作品既秉承了中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传统神韵,又蕴涵了西方雕塑艺术的严谨结构与环境空间的美感。
江尖渚寻古觅踪
       李建金依靠他先天的颖悟和后天的勤奋,创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他的作品涉猎面广,创作形式感强,构思理念新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扎实的造型功底和生动的创作语言所塑造的不管是人物和动物,还是抽象与写实作品,件件折射出作者倾心于艺术本源的执着追究。
江尖渚寻古觅踪
       从公园到城市休闲广场、步行街、学校、纪念馆、乡镇以及私家花园,外省近地均有李建金的雕塑作品,现以有50多座材质不同的大、小型雕塑落成。有无锡市革命陈列馆的《秦邦宪造像》、鼋头渚三山岛的《嬉猴》、苏州市工业园区葛兰素威制药公司的《鹤》、《舞韵》等五件抽象作品,无锡南禅寺的《老和尚送秤》、《老和尚有奇术》、江尖公园内、大成巷步行街的环境雕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3011部队军馆创作六组件大型群雕、浮雕等等。
江尖渚寻古觅踪

江尖渚寻古觅踪
       还有一些江尖公园拍的照片在前一篇无题中已经发出,这里就不重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